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pics/17634/1763456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pics/17634/1763456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pics/17634/1763456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張涵予是娛樂圈內眾所周知的收藏高手。他不僅在古董商那裏買寶貝,在各地拍戲的間隙看到當地人的老玩意,也會搬回家。張涵予說,古玩販子的上家叫做“鏟地皮的”,他就曾跟隨他們到山西,拿著軍用地圖、指南針,一走好幾天地淘寶,“簡直就是非人的日子”,但品味其中的曆史文化,又讓他覺得樂在其中。
初衷 重拾兒時美好記憶
開始喜歡老玩意兒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總是感覺老東西擺在那兒好看。可能是因為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開始懷念過去的事情。
我是在姥姥家長大的,住在府右街,溜達兩步就是中南海,每天聽的都是電報大樓廣播裏的《東方紅》,逢年過節放煙花,站在四合院的房頂上就都看了。原來中關村一帶基本是一望無際的麥田,麥田裏到處都是漢白玉的石龜,我每次都會玩到很晚才戀戀不舍地回家,即使是付出挨一頓打的代價。老北京那些美景,現在閉上眼睛就浮現在我的腦海裏,而且年紀越大卻變得越來越清晰。
每天睜開眼睛看到的都是瓷帽筒、撣瓶、老的太師椅。有一次我翻牆進到了胡同深處永遠關著門的一家院子裏,聽大人說當年那家人是地主資本家。我進去一看,他們家絕對不一樣,那些大櫃子之類的家具太漂亮了,我當時一邊偷棗還一邊偷著看。後來,這些東西都沒了。到了90年代初,突然間這根筋就動了,覺得能不能找回那些東西,找回小時候那些美好的記憶。
錘煉 拿著指南針“鏟地皮”
我跑到潘家園市場去逛,因為完全不懂,結果買的都是新仿,當時還當寶貝似的藏在床底下。
我真正入道是在拍電影《大腕》期間。我在片子裏客串了一個神經病,當時片中的神經病院是租的艾未未在大山子那兒的工作室。我就到隔壁溜達,看到一個廣漢堂古代家具藝術館,進去一看把我驚著了,那是在潘家園市場裏看不到的。後來我才知道,這個館的老板是京城裏做古董家具生意20多年的老前輩,是專供晉作家具的。
家具分四大名作:晉作、蘇作、廣作、京作。山西曆史上出現了很多大官人,不當官了就會把寶貝帶回去,而且一代代傳下去。所以那時候的古董販子尤其是北京河北一帶的都喜歡到山西淘換去。我就在這天買了一對明代的大號“榆木大漆肆出頭官帽椅”。
慢慢我也開始學會鑒別真假好壞,同時也認識了很多“鏟地皮的”———那些農民,從老鄉那鏟完東西回來賣給古玩販子,然後古玩販子再賣給客戶。有時候我跟著“ 鏟地皮的”就到山西了。我覺得一般人是受不了,簡直就是非人的日子,尤其是晉南一帶,要走很多天,要拿著軍用地圖、指南針,300米一草棚子這樣的方式去找。在這個過程中我開始把原來收藏的部分東西換掉,開始以質取勝。
樂趣 與古人溝通令我著迷
中國上下幾千年,產生過無數輝煌燦爛的文化,傳到我們現代人手裏,無非是物質和精神兩樣,而古董則是可以集這兩者於一身。家裏的古董帶給我巨大的精神享受,我可以去研究它也可以使用它,像案子、椅子、插屏等這些東西經常會產生一個氣場,那些精美的條紋、秀美的光澤,都會帶給我許多幻想。
最高檔次的收藏品是宮裏的,內務府造辦處或者大文人用過的。明代自從刨子發明後,菲律賓等地優質的木材開始運往京城,京城的達官貴人都用黃花梨做家具,文人會參與設計甚至動手做,其文化含量是非常高的。尋找真相的過程給我枯燥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甚至讓我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