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this.width=750' src="http://media.chinagate.com/images/2009051303.jpg" border=1>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media.chinagate.com/images/2009051304.jpg" border=1>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media.chinagate.com/images/2009051305.jpg" border=1>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media.chinagate.com/images/2009051306.jpg" border=1>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media.chinagate.com/images/2009051307.jpg" border=1>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media.chinagate.com/images/2009051308.jpg" border=1>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media.chinagate.com/images/2009051309.jpg" border=1>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media.chinagate.com/images/2009051310.jpg" border=1>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media.chinagate.com/images/2009051311.jpg" border=1>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media.chinagate.com/images/2009051312.jpg" border=1>
1987年12月17日出生。
薄瓜瓜從小學到初一在北京景山學校讀書,一直連任中隊長。初中時報考了英國哈羅公學,在預考中獲得名額後,經全英公立學校統考,被該校錄取,成為曆史上第一位中國學生。後因成績突出授其獎學金,並將他的學習筆記印發為範本。17歲時國外出版了他的英文專著《還有不同》,該書主題是反對盲目追趕時尚,已被新加坡出版社譯為中文,正在征求本人同意出版。
2005年底薄瓜瓜參加英國統一高考,報了競爭最激烈的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哲學、政治三項綜合專業的創史學院,經全國統考和本校複考及再淘汰麵視等程序,薄瓜瓜名列前茅,成為該學院本專業的首位中國學生,並獲得全額獎學金。2006年10月正式入學後,在牛津最高聯合總會換屆選舉時,當選為常務理事,也是首位進入該會領導機構的中國人。
全球亞洲協會今年將他評選為38名傑出華人學生之一,在北京市教委等單位舉辦的專題活動中,薄瓜瓜作為“景山學校傑出校友”,被大會推選為主題發言人。
二00九“大本鍾獎”英國十大傑出華人青年評選揭曉,來自中國大陸的牛津大學政治、經濟、哲學學生會主席薄瓜瓜當選十大傑青之一。
今年二十二歲的薄瓜瓜,曾是英國著名的哈羅公學首位大陸學生,後又以優異成績進入牛津大學,再次成為Balliol學院的首位大陸學生。他在牛津大學活躍推廣中國文化,參與競爭最激烈的牛津聯合會的選舉,並用醒目的大字打出“中國人”一詞。最終以多年來最高選票入選,成為第一位華人理事。
二00八年薄瓜瓜又當選為牛津歐洲事務委員會執行主席,在每年一度的大型活動上推出中國主題,成功策劃舉辦了“絲綢之路”文化盛會。
其父薄熙來簡介:
男,漢族,1949年7月生,山西定襄人,1980年10月入黨,1968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新聞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曆,文學碩士。
1968-1972年 “文革”中進“學習班”,參加勞動
1972-1978年 北京市二輕局五金機修廠工人
1978-1979年 北京大學曆史係世界史專業本科學習
1979-198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新聞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2-1984年 中央書記處研究室、中央辦公廳幹部
1984-1988年 遼寧省金縣縣委副書記、書記,大連市金州區委書記(其間:1985-1988年兼任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委書記、副書記)
1988-1989年 遼寧省大連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1989-1992年 遼寧省大連市委常委、副市長
1992-1993年 遼寧省大連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1993-1999年 遼寧省大連市委副書記、市長
1999-2000年 遼寧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市長,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
2000-2001年 遼寧省委副書記、代省長
2001-2004年 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
2004-2007年 商務部部長、黨組副書記、書記
2007年- 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委員、常委、書記,商務部部長(至2007年12月)
第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薄熙來的現任妻子是律師穀開來。穀開來父親穀景生少將是“一二九運動”發動人之一,曾任新疆軍區政委,母親範承秀,抗戰時期太行山區的婦救會幹部。穀開來是中國著名田徑教練馬俊仁起訴《馬家軍調查》的作者趙瑜和出版社《中國作家》一案中馬俊仁的律師,並撰寫了一部長達14萬字的記實文學《我為馬俊仁當律師》。
薄熙來與穀開來有一個兒子薄瓜瓜,曾就讀於每年花費兩萬多英鎊(40萬人民幣)的英國貴族寄宿學校哈羅公學[1][2],現在就讀於英國牛津大學政治哲學專業[3]。薄瓜瓜與前外交部長李肇星之子李禾禾被某些媒體稱為中國新一代高幹子弟中“備受矚目”的人物。
薄熙來的前任妻子是李丹宇,李丹宇的父親李雪峰曾任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薄熙來與前妻還有一個兒子李望知,曾就讀於北京大學法學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薄瓜瓜爺爺薄一波簡介:
* 192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山西國民師範學校支部書記,太原北部地區委員會副書記、書記和山西臨時省委委員。參加領導太原的學生和工人運動。蔣介石清黨後,轉入晉北農村從事秘密革命工作。
* 1928年底到天津,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兵委書記、北方局軍委秘書長。
* 1929年起,在天津、唐山和正太、平漢鐵路沿線地區指導兵運工作,發動士兵暴動。
* 1931年在北平被捕,關押在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在獄中曾任中共支部書記。
* 1936年8月經中共營救出獄。出獄時在“自白書”上按了手印,此後成了“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的證據。被派位往太原任中共山西省工委書記。與山西地方實力派閻錫山達成從事抗日救亡工作的協議,參與領導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主辦抗日軍政訓練班、民政幹部訓練班和國民黨軍官教導團,推動山西走向抗戰。
* 1937年8月抗日戰爭爆發後,與好友建立山西新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任第一總隊委。隨即率部開赴晉東南地區,配合八路軍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參與創建太嶽抗日根據地。
* 1939年閻錫山發動十二月事變後,所部編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序列,任決死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
* 1941年7月任晉冀魯豫邊區行政委員會副主席,8月任太嶽縱隊兼太嶽軍區政委。
* 1942年10月後任中共太嶽區黨委書記、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委員。
* 1943年12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 1945年6月當選為中共七大中央委員。抗日勝利後,任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副書記、晉冀魯豫軍區副政委。
* 1946年7月,為保證劉伯承、鄧小平率主力執行主要方向作戰任務,與滕代遠負責軍區領導工作。
* 1947年7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後,主持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工作。
* 1948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二書記、第一書記,華北軍區政委,華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參與平津戰役的組織工作,曾兼任平津衛戍區政委、綏遠軍區政委。
*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委員兼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財政部部長。
* 1954年9月任國家建設委員會主任。
* 1956年5月起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同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 1959年4月、1965年1月兩次繼任國務院副總理,並曾兼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文化大革命”中曾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遭受迫害。
* 1979年7月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同年9月被增補為中共十一大中央委員。
* 1982年5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委員,曾兼任國家經濟體製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主任是鄧小平。
* 1982年9月和1987年11月,兩度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 2007年1月15日晚八點半在北京市協和醫院去世,時年99歲。消息先由日本共同社在翌日下午引述中方消息稱因口腔癌病逝,傍晚由官方媒體新華社正式公佈,公佈時稱薄氏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經濟工作的卓越領導人」。
* 2007年1月21日早上於北京八寶山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薄一波家族成員:
* 第一任妻子,姓名不詳,生女薄熙瑩。女婿為原駐丹麥大使鄭耀文(1991.11-1997.1)。
* 第二任妻子,胡明,生一女,三子。
* 長子,薄熙永,現任中國光大集團執行董事。
* 次子,薄熙來,前任商務部部長。現任中共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重慶市委書記。妻子穀開來。北京開來律師所所長(原總政治部副主任穀景生將軍五女)
o 薄瓜瓜薄熙來的兒子,現正於英國留學玩樂。
* 三子,薄熙成,現任北京六合飯店管理公司董事長。[1]
* 四子,薄熙寧,北京六合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長女,薄熙瑩,曾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長
* 次女,薄潔瑩,留美醫學博士
* 三女,薄小瑩,北京大學曆史係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