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台任職的人說,我不幹了,然後揮揮衣袖地離去。這在九十年代、甚至在幾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從某種意義來說,國家台不隻是一個電視台、一家媒體,更代表了直接麵對政府的、擁有無上話語權的權力機構。對於個體而言,更是成功的天梯。哪輪得著你選,你說好不好呢,隻要可以進國家台,幾乎代表名利隨之而來。然而,此一時彼一時,中國社會的進步使這種局麵漸漸不再以“絕對”的姿態存在,而第一個對國家台說“珍重、再見”的人在2006年出現。
而李詠目前成了“第二個吃螃蟹的人”。關於其離職的原因,外界認為導火索有四件事,第一,在金鷹節頒獎晚會上,李詠嚼著口香糖上台領獎,並調侃待產的演員蔣勤勤,問她的肚子是圓是尖,當場鑒定胎兒性別,這一舉動被指低俗;第二,在主持他的品牌節目《幸運52》時,隨意誦讀“八百裏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懶漢高唱秦腔”,被指侮辱陝西人,後來迫使其在Blog當中表示“深深的深深的道歉”;第三,便是著名的國家台“春節晚會黑色三分鍾”,零點報時前,六位主持人集體胡言亂語,事後不少人發表評論,其中受譴責最多的就是李詠。第四,真真假假的“代言門”,有報道稱其無視台裏反對,代言某地板,頂風作案,惹惱上級。
不過應該說,這幾出“意外”正像黃健翔當年的“解說門”一樣,僅僅隻是導火索罷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出一個這麽重大的決定,決不會僅僅因為某一件事情。並且作為一個主持人,一個公眾人物,總是有人喜歡你,有人不,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黃在離開國家台後說,他的人生將進入下一個階段,整個發生改變,而事實的確如是。
曆來國家台“規則”極多,比如不許主持人出外接拍廣告、參與商業演出等,對於諸多名嘴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束縛,捆手捆腳,不得施展。在去年由某雜誌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最具價值主持人》排行榜中,李詠以5億的品牌價值位居第一位。看上去實在十分風光,令人不禁要問,還有什麽不滿足呢?然而,這實在是看得見、摸不著的東西,在國家台的規則之下,名,沒有機會化作利。
讓我們再看一份日前由網友爆料的《國家台著名主持月薪排行榜》,該榜顯示,第一名為比較低調的新聞主播羅京,月薪28萬,而李詠以20萬月薪排在第五名。20萬,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可能不少,但是對於一個號稱有5億價值發揮不出來的名嘴,便顯得有點“委屈”了。
並且,當這份名單出爐後,還有不少名嘴表示,“根本沒有那麽多”,這是誇大的數字。黃健翔離職後說過,無論頻道做多少活兒,他的工資單就是3500元,而在外主持任何一個活動,一次也要有至少10萬的收入。但是在國家台不許主持人“兼職”的情況下,使他和許多人沒有賺這筆外快的可能。
是以,當得知李詠辭職的消息後,不少人說,應該說恭喜恭喜。而若是說淘金之路從這裏開始有點俗,那麽可以說,自由之路從這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