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均由美國人拍攝的影片,在中國的遭遇卻截然不同。反映南京大屠殺的影片《南京》在上海僅上映一周,便被呼嘯而來的美國大片《變形金剛》“逼退”,黯然離場。
今天,幾位特地趕到上海八佰伴新世紀影城準備觀看晚場《南京》的觀眾大失所望,他們被告知排片表已臨時更改,《南京》晚場停映,改放商業大片《變形金剛》。據了解,該影城各放映廳今天放映了30餘場《變形金剛》,而《南京》隻在上午非熱門時段保留了一場。一位經理對此解釋:“我們已經算好的啦,《南京》總還保留了一場,別的影院基本都停映了。我們不能不考慮經濟效益啊!”
盡管此前,上海聯和電影院線總經理徐小平曾明確表示,即使《變形金剛》“泰山壓頂”,聯和院線的8個《南京》拷貝仍將在上海各大影城維持一定的放映場次,“想看的觀眾一定能看到!”但上海各大影城不約而同在周末將更多時間留給了《變形金剛》,而對某影院“在下周再相應增加《南京》放映場次”的許諾,影迷們認為這很可能隻是敷衍之詞。
影院根據市場反饋調整放映的片目,在目前體製下是很平常的事情。記者調查發現,上海數十家大小影院早在上周放完最後一場便停映了《南京》,僅有部分影城將陸續放映幾場。一位影院經理聲稱:上海畢竟還放了一周,而因為擔心上座率低,南京甚至都沒有上映這部影片。據了解,《南京》僅在京滬大規模放映,在北京僅放了四天,而這部再現70年前南京遭遇大屠殺浩劫的影片甚至無緣南京,江蘇地區隻有無錫擁有一個拷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70716/Img25106899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南京》海報
年初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首映就一鳴驚人的《南京》,是首部以西方人視角講述南京大屠殺的紀實影片,被稱為 “中國版《辛德勒名單》”。這樣一部真實揭示中華民族慘痛曆史,又存在觀片需求的影片,為何得不到大多數影院青睞?據悉,盡管《南京》是一部美國影片,但在各影院經理看來,這是一部票房不可能樂觀的嚴肅影片或“教育片”,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它並非國產片。而一部嚴肅題材電影,很難在影院的暑期排片表上占據醒目位置。聯和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認為,排片權下放給影院帶來收益,但隻重票房的負麵效應也同時顯現。
一位影評人尖銳地指出,不少影院“太看重票房,什麽片子賺錢就放什麽,但卻忽略了一點――電影院不僅僅是單純的經營場所,也負有向大眾提供文化產品的重要使命。”一位網友稱:“《南京》是最恰當的‘愛國主義教育’,可我們卻輕易地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