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其實很內向。在中戲讀書時,章子怡的條件並非很好。她性格有些內向,那時學生都要自己排演作品,她總是躲在一邊,不到最後關頭是絕不上場表演。
章子怡說:“我一直挺害怕,一年級時甚至想退學!”那個時候她天天夜裏都會夢到編段子,做小品。每次一返校她就特想回家,她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在這所學校就讀,於是告訴媽媽說想退學。
爸爸媽媽知道她是個有主見的孩子,告訴她說這是她自己的選擇,今後的生活要自己做決定。她咬咬牙,堅持了下去。一年級上的課是觀察生活,章子怡漸漸發現這門課對她的改變很大,她經常跑到北京火車站、婦產科、居委會、農貿市場去觀察各種人物。
轉過年來四五月份時,她又接到了張藝謀的電話,張藝謀給了她《我的父親母親》的劇本大綱,說請她演這部影片的女主角。隨後章子怡就開始下鄉體驗生活,吃了不少苦。《我》片公映時,觀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章子怡不斷地“跑”:對“父親”一見鍾情地跑;為了多看“父親”幾眼跟著“父親”背影跑;“父親”當右派回城時拎著飯盒猛追著跑……
章子怡後來曾經對好友講過,剛開始,她的媽媽曾經很擔心。因為當時鞏俐和張藝謀剛剛分手,而且張藝謀又有和女主角不清不白的“前科”,而且張藝謀又有和女主角不清不白的“前科”,害怕自己的閨女受“欺負”,曾提醒章子怡“在這方麵要注意”。其實章子怡剛開始心中也沒有底,在後來的接觸中,她才真正了解了張藝謀,“他是一位很有才華很有責任心的男人,一點都不濫情,它既像我的大哥哥,又像我的父親”章子怡後來評價說。當今娛樂圈,經常爆出某某導演利用權力向女演員“提出性要求”的醜聞,搞得整個娛樂圈烏煙瘴氣,好像所有的導演都是“色鬼”。其實,真正的名導演都是很敬業很正派的,他們為自己心儀的藝術而不知疲倦的耕耘,是值得大家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