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OJ·辛普森(O J Simpson)殺妻案和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孌童案這兩起家喻戶曉的名人審判最後都判無罪釋放,在這片尊崇名人明星的土地上,法庭也傾向於站在名人被告這一邊,給人造成這種印象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現在,除了即將入獄的希爾頓,還有馬莎·斯圖爾特(Martha Stewart,2004年因內部交易被判輕罪)、巴比·布朗(Bobby Brown,今年因拒絕支付孩子的撫養費),他們的案子都暗示著這股潮流正在慢慢逆轉。
芝加哥萊奧那法學院(Loyola Law School)教授、前加州公訴人勞裏·萊文森(Laurie Levenson)說:“直到最近發生這些事情之前,無疑人們都認為王子犯法並不與庶民同罪。但是現在人們都已厭倦了名人司法審判的不公。法官也開始注意不讓他們享受到什麽特權。同樣接受公正審判的除了帕麗斯·希爾頓案之外還有音樂鬼才菲爾·斯派托(Phil Spector)謀殺案。雖然斯派托已獲得假釋,但是麵對斯派托對公訴人的狂妄傲慢,法官還是表現出了自己的風度,並試著阻止被告人製造出一場公開的媒體審判。比如,他禁止律師召開新聞發布會。”
根據萊文森教授的說法,名人被告其實早已享有優勢,因為他們付得起假釋金,請得起好律師,而且可以付錢給私人偵探調查他們的案子。而對被告心懷同情的陪審團同樣增加了名人被告勝訴的砝碼。她說:“我們的陪審團顯然也深受影響。他們也看到宣告無罪自己同樣有利可圖。比如辛普森案和邁克爾·傑克遜案之後,陪審團就被邀請到被告家中開派對,還有機會上電視訪談節目。在法律的眼中,人人平等,但是司法體係並不長眼。人是有眼睛的。不過他們並不總是公平的。”
但是好萊塢明星也並非總能逃脫法律的製裁,特別是當他們所犯之罪被公眾認為不可饒恕,或者他們的公眾形象不討人喜歡時,就很難洗脫罪名。吸毒也是通往被告席的捷徑。艾克·特納(Ike Turner)對可卡因迷戀成癮,當他1991年登上搖滾名人堂(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的時候也是他鋃鐺入獄之際。上世紀90年代末,毒癮纏身的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nr)的刑期似乎也是遙遙無期。1991年拳擊手邁克·泰森(Mike Tyson)因強奸選美皇後迪塞瑞·華盛頓(Desiree Washington)被判入獄三年,公眾對他的行徑完全找不出同情二字。如果硬要找出什麽區別的話,泰森美國黑人一線運動員的形象在法庭看來反而增添了他的殘忍暴戾。
不管判例如何,加州司法係統絕對令希爾頓大小姐大開眼界,最近豪門女還奢侈地用絲綢墊子裝飾自己的床。而她在世紀地區拘留所的鐵牢房不過12英尺長、8英尺寬,外加金屬馬桶和水槽,唯一的窗戶也不過6英寸寬。這星期的新聞報道還指出這個貪得無厭又愛好社交的女繼承人會被單獨監禁,使其免受其他女囚的侵犯。每天她都得在那個小房間裏待上23個小時,包括一日三餐(其中隻有一餐是熱的)都不得離開牢房半步,另外時不時還要接受獄警的檢查。為了在監獄裏生存,希爾頓最好能向馬莎·斯圖爾特學上幾手,她曾在一個相對舒適“開放的”監獄裏待了5個月,為了一個小時掙上12美分,她還挽起袖子擦洗廁所。斯圖爾特還教獄友如何編織,和她們一起練瑜伽。也許希爾頓應該看到光明的一麵,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好萊塢發言人邁克爾·萊韋尼(Michael Levine)說:“這種瘋狂的方式有些令人作嘔,不過也許還真能提高她的知名度。不知何故我們這個社會都陷入了帕麗斯·希爾頓的肥皂劇中,這個案件就是段極富吸引力的台詞。”
英國社會關係專家對此表示同感。馬克斯·克裏夫德(Max Clifford)說:“很大程度上這取決於你做了什麽,但是監獄可能會成為你事業的一大籌碼。如果某人被逮到騷擾兒童,情況肯定就不同了,如果你在想盡辦法逃避收稅員,沒人會在意的。一旦入獄,就得看獄友怎樣看待你的罪行了。名人一般都能花錢請人照顧他們,但是他們不能穿得太招搖,最好能表現出對這個體係的敬畏之心。因此這就變成了他們表演的舞台。”
英國律師傾向於把為名人被告工作看作是喜憂參半之事。人們經常引用1989年肯·多德(Ken Dodd)的利物浦逃稅案作為被告利用自身的名聲而勝訴的經典案例。審判過程中,多德的辯護律師、揚名在外的喬治·卡曼(George Carman)宣稱:“有些會計師可以去當喜劇演員,但是喜劇演員絕對不可能成為會計師。”斯沃·托頓律所(Swan Turton)合夥人喬納森·科德(Jonathan Coad)長年為名人工作,他說:“當事人的名聲也許會給他帶來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們曾代理一個著名賽車手的案子,他開著那輛本特利(Bentley)超速駕駛。在地區法庭上,我們提出這樣的抗辯,如果有誰能夠控製高速行駛的車輛,那個人就是他了。這顯然發揮了作用:當事人隻受到了最輕的處罰。但是很多情況下,法官會說一位名人承擔責任、享有特權,就應該對他們懲一儆百。你有理由懷疑最近的襲擊案中超模納奧米·坎貝爾(Naomi Campbell)受到了苛刻的待遇。帕麗斯·希爾頓的案子我也持同樣的觀點,至少在英國,一個人因為無照駕駛而被判入獄是令人難以相信的,尤其當事人還是一個年輕女人。”
但是我們嚴苛的評論人士對帕麗斯·希爾頓在加州的遭遇並不抱任何同情。萊文森教授認為希爾頓終於罪有應得,開庭當天她還遲到,而且試圖在交叉訊問時為自己開脫罪責。她說:“無論你們這些人在想什麽,一談到尊重名人,似乎英國的體係就勝我們一籌。我們有電影名星,你們有不受起訴的皇室家族。我們的名人做錯了事,就會得到懲罰。你們的皇室成員卻可以逍遙法外。那麽究竟是哪種體係更公平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