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首例AIDS在美國洛杉磯被發現,從此人類進入了艾滋時代。匆匆25年過去了,針對這場疾病的爭論,還一直沒有也不將停息。它影響和改變了世界上幾乎所有人的生活,甚至價值觀。今天,寫下這些或大或小的艾滋名人故事,是想說,正如海明威引自英國牧師John
Donne的詩:每個人的逝去,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的命運,與所有人的命運相連,所以,不要問喪鍾為誰而鳴,它就是為你而敲響……
國際AIDS防治的標誌:紅絲帶。設計者為美國畫家/視覺設計師 Frank
Moore(1953-2002),他亦因感染AIDS而去世。
國際AIDS防治的標誌:紅絲帶
艾滋病從哪裏來?現在也沒誰可以說得清。那誰又是感染它的第一人?這也非常難說。但總之,法裔加拿大籍的飛行員Gaetan Dugas “幸運”地被CDC(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定義為“零號病人”(此零非彼零,零號嫌疑犯之零也)。這位“英俊性感迷人”的年輕人,不斷於全美各大城市的同誌酒吧和浴室之間流連,幾乎全美的同性戀者都知道他,尤以其刺激性的性行為方式而著稱。1980年夏天,Dugas的身上開始出現紅疹與紫斑,之後,他被確診為KS(AIDS並發症的一種)。當時,這種新病毒的通俗名字也叫“同誌癌”(Gay Cancer)。在研究人員告訴Dugas應停止一切與他人的性接觸時,他變得十分暴躁,說:如果是別人傳染給的我,那麽我為什麽不能傳染給別人?——而後,他依然故我,或更加頻繁地與他人性交(Dugas一生的性伴侶不少於2500人),無任何保護措施。而且,完事後,他還喜歡指著身上的紫斑跟對方說:看見了嗎?我有同誌癌,我會死,你也是。——1984年3月30號,31歲的Dugas因AIDS去世,他為HIV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最早死於AIDS的19人中,有8位跟他有直接或間接的性關係;另一項針對最早的248名AIDS患者的調查顯示,Dugas與其中的至少40人有關。
如果我說洛克.哈德森是美國50~70年代的周潤發,請記住:我不是在抬舉他,我是在抬舉周潤發——Hudson是那個年代當之無愧的大眾情人。1956年,他與詹姆斯.迪恩、伊麗莎白.泰勒共同主演了《巨人》(《Giant》,三位演員命運各異,迪恩在此片殺青後不久因車禍身亡,泰勒大家都知道,目前已作過八次“新娘”;迪恩另一部名片《無因的反叛》裏麵的主演在現實中也非常不幸,除迪恩外,其餘兩位,一位被刺殺,一位在片場因意外溺水而亡),影片取得巨大成功,Hudson也一躍成為好萊塢炙手可熱的一線紅星,並因此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此後,他便開始了其輝煌的表演生涯。在10年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裏,Hudson一直是男性英俊的代名詞:寬闊的肩膀、健美的身材、多情的眼睛和磁性的聲音……一句話:他是那個年代無數少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跟“夢中情人”。
風華正茂的哈德森
但,誰又能猜得到,就是這樣一個人,在現實中,卻是一位“同誌”。1955年,他在電影公司的安排下,與Phyllis Gates“結婚”,三年後悄悄分手,此後,他又不斷與女影星“約會”,以此來製造緋聞,用以破除“同誌”的謠言。1985年,所有這一切“表演”,都化為了幻影——Hudson被確診感染艾滋。“我多麽希望在別人得知我真正的病情前,就先心肌梗塞死掉”,他曾經這樣沮喪的說。但7月25日這天,他還是選擇公開了自己的病情以及“同誌”身份,他說:“感染上AIDS,我非常難過。但是,如果這能對他人有一些幫助,那至少可以讓我知道,我個人的不幸,對他們而言是有價值的”。同年的10月2號,Hudson在加州去世。他是第一個死於AIDS的公眾人物,從此人人都意識到:艾滋病就在我們身邊。正如另一位好萊塢演員Morgan Fairchild(《老友記》裏飾演錢德的媽媽)所說:Hudson的死,給了AIDS一張臉。在Hudson去世後,他的長期男友Marc Christian就Hudson在明知患有AIDS的情況下,依然與其發生非安全性行為而向法院提起訴訟,盡管Marc Christian的HIV檢測為陰性,但其宣稱一直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最終,加州陪審團裁定Hudson有罪,並向Marc Christian賠償1420萬美元(從遺產中扣除,其餘遵照Hudson遺囑,大多捐給了AIDS慈善機構)。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3776/2007/4/8/5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lub.'>
1971年,出生僅三天的瑞恩.懷特被醫生診斷患有血友病,從此,不得不服用第八因子來進行治療(Factor VIII,一種血製品)。1984年12月,13歲的懷特因它而感染AIDS,醫生告訴他:你還有六個月可以活。不久,他被其所在的中學驅逐。之後,為重返校園,他向法院提起訴訟,此案轟動全美——因為之前,人們一直認為AIDS是一種“同性戀絕症”,是“下流”“肮髒”和“亂交”的代名詞。一年之後,懷特贏得訴訟,他得以重返學校,但針對他與家人的歧視卻依然不斷:沒人願意和他做朋友,飯館將他用過的餐碟倒掉,雜貨店的收銀員將找零直接仍在櫃台上……1987年,在邁克爾.傑克遜的資助下,懷特舉家遷往西塞羅,在那裏,他收獲了自己的新生。同年,16歲的他在美國國家教育中心麵向一萬多名教師宣講關於AIDS的常識:HIV不是同性戀者的專有疾病、它也不會通過一般性的日常接觸來傳播……最後他說:對未來,我充滿信心,現在我熱切盼望自己能在91年從高中順利畢業——此後,懷特還不斷參加各種義演以及電視節目,在多種場合宣傳AIDS。他說:我想讓AIDS成為一種疾病,而不是一個肮髒的詞。
洛加尼斯(1960- ):美國跳水運動員
1960年,黑白混血兒洛加尼斯出生即遭遺棄(生父母為未成年人),9個月後,他被一對不能生育的夫婦領養,父嚴母慈,但前者有酗酒的惡習。洛加尼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天生敏感與脆弱,他在學校被同學嘲諷為“娘娘腔”(洛自幼學習舞蹈)、“黑鬼”(深色皮膚)和“蠢驢”(洛有閱讀障礙),重壓之下,洛加尼斯曾先後兩次嚐試自殺(服藥),失敗後,他在舞蹈與跳水中尋找安慰。1976年,16歲的洛加尼斯在蒙特利爾奧運會上贏得10米跳台亞軍,一夜成名。也在這一年,他發現自己對“同性”更有興趣,當困惑於何處才能找到“同好”時,他在加州沙灘被一30多歲的中年人“釣”到,洛遂將自己的第一次(指同性間,異性間的“第一次”發生於洛12歲時,當時,他跟同齡女伴,偶爾發現一本看圖說話:《性愛體位101招》,二人進行了實戰演習,在九招之後放棄……),也包括隨後的十幾次都“獻”給了他。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3776/2007/4/8/5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lub.'>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3776/2007/4/8/6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此後,他進入邁阿密大學,在那裏邊訓練邊學習,期間,他先後交過兩位男友D與J,跟前者的分手,更曾導致他第三次嚐試自殺(還是服藥),沒有成功,隨後不久,他與後者同居,盡管二人約定相互忠誠,但這並不能阻止後者頻頻與女性幽會,並說:(跟女的)不能算背叛,你也可以。洛很失望,最終他們關係破裂。1980年,美國抵製了莫斯科奧運會,洛加尼斯錯過了奪金的好時節,同年,他在沙灘(還是沙灘!)上遇上了畫家K,不久,他們同居,這段關係熱烈而又充滿火藥味,因洛的不善交流,他們常為小事爭吵甚或“摔跤”,在1982年的最後一場戰役中,洛加尼斯甚至動用了“菜刀”,隨後二人分手。幾個月後,洛於酒吧內(終於不是沙灘了)邂逅了T,二者展開了長達六年的同居關係,這段關係對洛來講,完全是災難性的。初始,T對洛照顧有加,後來的某天,在發現洛有“外遇”後,他變得出離憤怒,一直罵洛為“婊子”,並持刀威逼洛加尼斯一一與五位“外遇”打電話斷交,並隨後強暴了洛加尼斯。第二天,感覺SORRY與抱歉的是——洛加尼斯,他堅持認為是因為T愛自己,所以才這麽做,而且還送了五隻泰迪熊給T,並說:原諒我吧,要不,你也去找五個人,這樣咱們就扯平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多年以後,洛加尼斯才知道,其實真正的“婊子”是T——在遇到洛以前甚至以後的一段時間,他真實的身份實際上是“男妓”,並曾因賣淫而被捕。但不管怎樣,就是這樣一個人,逐漸控製了洛加尼斯的生活,並成為他的代理人。
溫文儒雅之永遠自我的加曼
1993年,受病毒侵害已雙目失明的加曼,拍攝了最後的電影《藍》(《Blue》),這是電影史上一個獨一無二的文本:它沒有故事,沒有人物,沒有畫麵,77分鍾的銀幕,隻有一屏的深藍,剩下的是畫外音——它記錄了加曼同AIDS漫長的爭鬥,和他幻想中的藍色天堂:“在輕柔的風裏,迷失的孩子,已永遠睡去。深深的擁抱,和鹹鹹的吻……我們的名字將被遺忘,再沒人會記起……在你的墓旁,我放下一株飛燕草,和一抹藍色……這是我的死,和英國的死”。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3776/2007/4/8/6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阿瑟.阿什/Arthur Ashe(1943-1993):美國網球運動員/民權活動家
費德勒美網三連冠的那片球場叫什麽?阿瑟.阿什!沒錯,我們說的就是他。1968年,還在服兵役的阿瑟贏得了公開賽時代的第一個美網冠軍,同年,他作為主力,為美國贏得了戴維斯杯,並年終排名世界第一。作為在重大網球賽事中捧杯的第一個黑人,他的勝利震驚了世界。阿瑟在頒獎典禮上慷慨陳辭,抨擊了種族歧視以及種族隔離。隨後,他因膚色被南非禁止參加在那裏舉行的公開賽,阿瑟隨即號召ATP球員(他也是ATP的主要創建者之一)抵製南非公開賽,並曾因在南非大使館前示威而遭逮捕。70、75年,他又先後獲得澳網與溫網冠軍,尤其在溫布頓,他以32歲的“高齡”擊敗當年風頭正勁的康納斯(羅迪克的現任教練,八次大滿貫得主),更是網球史上的經典一戰。他也成為迄今為止贏得這三項大滿貫的唯一黑人(男單),實際上,獲得過大滿貫男單冠軍的黑人選手一共就隻有兩人(另一個是1983年摘取法網的法國人諾阿)。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3776/2007/4/8/6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魔術師”約翰遜/Ervin Johnson(1959- ):美國NBA球星
1979年,約翰遜當選NBA選秀的新狀元,此後,他與“大鳥”Larry Bird組成著名的“黑白雙雄”,挽救當時疲軟的NBA於水深火熱當中。十幾年裏,他帶領湖人隊先後五次奪得NBA總冠軍,個人3次獲最有價值球員,12次入選全明星隊。他的控球讓人眼花繚亂,且極富創意,被球迷稱為“魔術師”。在這段時間,約翰遜的個人生活也極其豐富多彩,每次比賽後,湖人隊的下榻酒店裏就擠滿無數的女球迷,約翰遜稱,他曾經一個晚上跟6名女性發生過性關係,在1991年前,這一數字已接近三千(離張伯倫的20000還有一段距離)。1991年,在一次常規體檢中,約翰遜被檢測出HIV陽性。首先,他告訴了自己的朋友,Larry Bird 哭了,而喬丹說:我都做不到像他那樣平靜。11月7號,他召開新聞發布會,將這一消息公之與眾,並宣布退出NBA,震驚了全美。一夜之間,美國國家AIDS熱線和CDC的谘詢電話都被打爆(估計跟約翰遜有過關係的女性都急了)。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3776/2007/4/8/6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SM一角——千萬別以為“被打”的那個人在受苦,他絕對是在享受!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3776/2007/4/8/6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福柯的這本《性史》可不象書名那樣“有趣”。
1983年秋天,福柯感覺身體不適,彼時,對AIDS的恐慌正在大麵積蔓延,也至少在這個時候,福柯開始擔心自己,但他並不想知道真相,他隻對醫生說:我還有多久?冬天,他再次去了舊金山——這是他最後的極限之旅,此時的“辣屋”已被關閉。在最後的日子,他23年的同性伴侶德費爾(Daniel Defert)伴他度過最後的時光,那時,《性史》的第二、三卷剛剛出版,有次德費爾對他說:如果真的是艾滋病,《性史》也就真的成了《惡之花》了(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著名長詩,主題為性愛與梅毒)。德費爾回憶,病中的福柯聽了此話,竟然眉開眼笑,說:為什麽不呢?6月25日,福柯去世,法國總理為他發了悼詞,彼時,跟薩特一樣,他被當作法國的“國寶”。此後不久,德費爾籌建了法國第一個全國性的艾滋病組織AIDES。兩年後,他正式向外界確認,福柯感染的是AIDS。
Rudolf Nureyev(1938-1993):前蘇聯著名芭蕾舞演員
1938年,Nureyev出生在一列火車上,這或許賦予他性格上的多動與不安。在今天,他與Vaslav Nijinsky(尼金斯基)、Mikhail Baryshnikov(巴什尼可夫)並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三大芭蕾舞男演員(其中,前兩人是同性戀,後兩人曾結婚,我的意思是,中間那位既是同性戀,又曾結過婚,他的命運非常不幸,我們這裏不多贅述)。Nureyev十七歲進入列寧格勒(以前的聖彼得堡,後來的斯大林格勒,現在又改回叫聖彼得堡)芭蕾舞校,他學業出色,但性格叛逆,拒絕加入共青團,並偷偷學習英語。1959年,他加入著名的基洛夫芭蕾舞團(Kirov Ballet),並很快成為獨舞演員,演出如《天鵝湖》這樣的經典舞劇(類似中國傳統京劇中的男扮“旦”)。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3776/2007/4/8/7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John Curry(1949-1994):英國花樣滑冰運動員/冬奧會冠軍
羅伯特.曼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1946-1989):美國著名攝影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