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電影節參賽片《蘋果》主創已於前天抵達柏林,將於柏林時間昨天(15日)晚上放映首場媒體場,不過放映的將是112分鍾的未刪剪版。另外,柏林時間今天晚上10點30分的官方放映場的影片單上,打上的影片長度也是112分鍾。記者昨天致電影片製片人方勵時,他表示,目前正在趕工97分鍾版本的字幕,但是能否趕上官方放映場很難說,“即使放映112分鍾的版本,但是你去查《電影管理條例》,也沒有任何條例表明我違規。”
製片人否認違規
相對於《圖雅的婚事》,《蘋果》的確命運多舛。收到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通知後,才日夜趕工製作後期並送電影局審查。誰知道送電影局審查五次以後,影片總共被刪剪了53
處,片長從112分鍾變成97分鍾。記者上周末采訪導演李玉時,她和製片人方勵正在泰國趕製後期,做片頭以及字幕。當時方勵向記者表示,一定會選擇在柏林電影節上放映97分鍾的版本。但是這次柏林電影節所有公布的《蘋果》放映安排上,顯示的都是112分鍾。事實上,《蘋果》112分鍾未刪剪版本已經放映了
2場給國際買家觀看。截至記者發稿時,97分鍾的《蘋果》尚未完成德文及英文字幕製作,所以柏林時間昨天晚上的首場媒體放映場仍將放映112分鍾的版本,至於官方放映場,方勵表示,選擇哪個版本要看字幕的製作速度。記者詢問方勵,如果97分鍾的版本到時還是不能及時完工,到最後的官方放映場,依舊放映
112分鍾的版本的話,那麽是否意味著《蘋果》以未過審的版本參賽國際電影節,屬於違規參賽呢?方勵篤定地告訴記者:“你去翻查《電影管理條例》,裏麵沒有任何一條能夠體現《蘋果》這種做法是違規的。”至於《蘋果》會選擇以112分鍾版本參賽還是退出電影節競賽?方勵反問記者,為什麽要如此執著於影片是否涉及“違規”?他表示,不到最後一刻,不知道會做什麽決定。
電影局態度不明朗
記者查詢《電影管理條例》發現,的確沒有明文規定此種情況為違規。《電影管理條例》顯示,沒有拿到電影公映許可證而去國外電影節參賽放映屬於違規現象,但是,對於這種以97分鍾版本拿到電影局許可證,卻在國際電影節上播放另外一個版本的“偷梁換柱”的行為卻沒有明文規定。對於《蘋果》此次的舉措,電影局副局長張丕民昨天在接受采訪時,表現得態度模棱兩可。他一方麵表示“在電影節上應該放映通過審查的版本”,一方麵又說自己對於審查的具體條例不是太清楚,最終也沒能給記者一個明確的說法。據悉,幾乎所有違規參賽國際電影節的影片,大多都是因為沒有拿到電影局的審查令,擅自出國參賽,例如去年5月違規參賽戛納電影節的《頤和園》,當時,《頤和園》的製片人也是方勵。因此,這次《蘋果》的存亡,不但吸引了國內記者的關注,也成為外國記者關注的焦點。對於《蘋果》這樣,過審和參賽不是一個版本的情況,目前似乎還未有先例發生。
《頤和園》違規參賽婁燁五年不能拍片
去年5月,婁燁的《頤和園》被邀角逐第59屆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一直以為會因為題材敏感而通不過審查的《頤和園》,當時卻因為“聲畫不清晰”的技術原因而未能通過國家廣電總局的審查,沒有拿到公映許可證。但是最後,婁燁以個人身份攜帶導演版拷貝前往戛納參賽。結果,根據《電影管理條例》規定,婁燁此舉被判為違規擅自出境參賽,5年內不得從事相關電影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