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呢?
這個年頭,中國電影才大氣粗,要學國家體育隊的向奧林匹克世界紀錄挑戰,進占世界超級強國一席位,因此,大導演要證明中國電影傲視世界。
一部一部大製作,向美國市場耀武揚威,欲與李安試比高,於是,有陳凱歌要拍《無極》,有馮小剛拍的《夜宴》,他們以為這是世界性題材,拍一部像魔戒的無極仙境啦,或者改編自莎劇王子複仇,便是世界口味。通通都不是,老外還喜歡東方的異國情調。張藝謀拍《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國式的宮廷喋血,已經好像樣,可是老外看不明他映像的言外之音,那一反革命趣味,我就看得眉飛色舞,老外就無動於衷。
《無間道》就不同,百分百是港式動作片趣味,橋好,有主題,?得深,最重要是有香港地道的娛樂性,這就是原創。
高手如史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港譯史提芬史匹堡)、馬丁斯科西斯都看盡千帆皆不是,對《無間道》一片,驚為天人,順手一拍,便是佳作。
最佳影片不是講玩,它代表了當年好萊塢工業的最高榮譽,是工業方向的最高指示。估不到,全美電影的新方向,不是曲高的《通天塔》(Tower of Babel,港譯巴別塔),而是改編地方性題材電影,足見《無間道》的魅力驚人。
香港電影有的是活力,肆無忌憚的娛樂性,我自拍我道,一樣得四方拜服,不用屈膝要拍大製作,要去競逐最佳外語片,我們的《無間道》就是最佳影片的第一粒種子。
香港電影人這一仗勝得漂亮,香港電影之威水,不一定是拍給老外參賽,而是拍出來給他改篇。
他們沒有靈感,就拿去翻拍好了,我們連過去?食拍片都厭麻煩。反正,好多香港電影人去好萊塢都拍得不開心,不如就留守本土,發揮最佳創意。
大師級的《無間道》,竟然一點新意也沒有。作為一個導演,拍電影要認真,講得獎這玩兒,不得認真。馬丁斯科西斯影響誇世紀的電影人,才華橫溢,出道以來,佳作紛陳。《無間道風雲》,並不是他最佳之作,應該拿最佳導演的,該是多年前的提名:《出租車司機》(Taxi driver,港譯《的士司機》)、《憤怒的公牛》(Raging Bull,港譯《狂牛》)、《下班後》(After Hours,港譯《三更半夜》)、《恐怖角》(Cape Fear,港譯《海角驚雲》),全數落空。
最近三年的,《飛行者》(The Aviator,港譯《娛樂大亨》)、《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港譯《紐約風雲》)已不及當年之勇,奧斯卡每見他近年力有不隸,速速給他一個最佳導演,以補多年遺憾。
《無間道》三集導演麥兆輝接受最新一期時代雜誌訪問,不諱言一句說:“他的無間道,有少許失望,他是大師,應該有一些不同,可是缺乏了。”
沒有一個拍電影的人不愛馬丁斯科西斯,沒有得獎時替他不值,到了真正得獎,又竟是人家拍了三集的改篇電影,原創欠奉,有點失望。
本地電影人多謝馬丁斯科西斯,如果不是他,我們也沒有這一口強心針,你說自我陶醉,也是好的,我們信心低落的時候刻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