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芳自賞的薑昕 好一個忠貞不二良家搖滾婦女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薑昕是一個與傳統意義上的高貴與典雅無緣的歌者,她的聲音完全不能用絲綢或者天鵝絨這種評判傳統女歌手唱功的頂尖用語來讚美,因為她的聲線不僅不光滑、不亮澤,也絲毫不柔軟。她更趨向的是棉布的特征,透氣加貼身,盡管她慵懶的表達方式看似呈現出的是一種“病態美”,但其對人性恰到好處地細膩撫摸,卻總


是讓她的音樂顯得特別得貼心貼肺貼呼吸。自謔卻不自棄,絕望中有希望,這些特征幾乎貫穿了薑昕音樂的每個細節每個觸點,表麵是寂寞神傷,內裏卻又是暗香盈袖,這種強烈的立體感應,也正是薑昕音樂讓人格外銷魂斷腸的地方。

十年長河,既漫長又短促。十年長河,足夠讓天長地久都產生變故。搖滾樂亦不能免俗,中國搖滾樂當然更不能免俗。曾經潔白又偉大的事業,早已經成為了期貨的一種任人投機倒把,以生存的名義、以成長的名義,妖嬈的開放、隨便的野合。能全身而退自然難得,而能潔身自好且堅持做好良家的角色,自然更是難得又難得。你不能期望這樣的人有很多,必要時甚至哪怕僅僅隻有一個,也會讓你覺得溫暖。你也許會想起崔健,你也許會想起竇唯,因為他們已經成了中國搖滾樂壇的一種象征,代表著純粹、代表著理想。當然在主流的眼光之外,同樣有一朵曾經的搖滾小花,亦在風雨中走到了第十一個年頭,她也依然開放著、嬌豔著。在這個連許巍都未必靠得住的中國搖滾亂世中,這種執著的精神本身,就足夠讓人感到心慰。

不知不覺中,這朵名叫薑昕的搖滾小花已經發行了她的第四張個人專輯《我不是隨便的花朵》。從1996年的《花開不敗》、2002年的《五月》、2004年的《純粹》,再到2007年的新作,從顧影自憐到顧影自憐,一種人性的女性纖細旋律線就這麽自然而然的鋪陳開來。是的!它也許不豐富,但是它卻足夠讓你感受到歌者的溫度與悸動,而不僅僅是音色的堆積和概念的噴射。是的!它也許也不夠靚麗,無法讓你在繁若星辰的鬧市中一見鍾情,但是它感性人文的抽象光輝一旦升起,卻足以讓其它任何人工鑽石失色。如果一定要將薑昕的音樂用一種風格來定義的話,那麽也隻能叫“薑昕”。

《我不是隨便的花朵》這個專輯名其實已經透露了這張新作最重要的信息,尤其是隨便兩字更是點中了這個時代的症結所在。由社會及音樂,“濫交”居然已經成了一種時尚的籍口,在樂壇它亦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多元。草率的嚐試,不需要積累更談不上底蘊,最終隻能讓音樂成為一種機械的律動。而薑昕的音樂則是固執的、傳統的,換成時髦的說法,亦是Indie的。當然她的“獨立”不是一種態度也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血液和基因,有感而發成了所有作品的導火索。盡管做為一個唱作人來講,她在作曲的數量方麵過於短缺,但她對文字意象上的把握,卻還是能將感與發之間的平衡處理的極其到位和自然,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張專輯卻總是能在薑昕個人氣質的催化中,將王鈺棋、高旗、許巍的作品都能變成自己的胸中之物。當老狼哼唱起《晴朗》的第一段,就已經被人認定為許巍的作品時,薑昕卻用她突出的個性,將許巍的《愛琴海》完完全全變成自己的作品。

對比前三張專輯,這張專輯首先飄蕩在耳際的,則還是薑昕式的鍋底,那種顧影自憐和孤芳自賞的女性搖滾風格,這種個性氣質近乎古典卻常常可以經典,齊秦、王傑、許巍莫不如此。也正是因為如此,就在許多流行歌手為自己專輯的整體性絞盡腦汁卻依然支離破碎的同時,薑昕卻能憑借著這種感性的底蘊,將自己的四張專輯渾然連成一片,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整體。

細化這張新作,《我不是隨便的花朵》還是要比此前薑昕的任何一張唱片,都要多出一層明亮的色彩,《愛琴海》裏層層卷來的浪花、《春天》裏綠草黃花的印象,以及《秋日》裏飛紅的楓葉,都是祝小民打造的《花開不敗》和《五月》那種潮濕又清冷的專輯氛圍中所不具備的顏色。在音樂風格上,薑昕依然走的還是“老路”,傳統的不能再傳統的“老路”,樸實又紮實的鼓點,穩重卻踏實的貝司低音線,還有很八十年代、很New Wave的合成器,以及流暢卻充滿想力的吉它,無一例外都是通往上世紀的搖滾通行證。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根基,才讓薑昕的這張專輯絕不會讓人聽到輕浮、圓滑這些時代病症。

有多少搖滾紅杏早已出牆?有多少搖滾老炮已經被歲月淹埋?而當薑昕這朵搖滾之花四度開放時,我們卻還是能從她的音樂裏感受到一種叫做守身如玉和忠貞不二的執著精神。其實搖滾樂永遠都不僅僅隻是一種音樂形式,它純粹的意義就在於它是一種理想,一種不因歲月變幻而變化的理想。即使外麵的世界再精彩,你也不能因為精彩就背叛真正屬於你的純粹又真實的自我世界。而薑昕正是這樣一個守住精神良家之身的歌者,這樣的歌者叫Indie,叫做“另類”,也叫做——搖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