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大製作留下大敗筆 “碧沽天池”遭破壞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4月12日電 雲南“碧沽天池”邊的當地居民一年多前熱烈歡迎電影《無極》劇組時沒有料到,引以為豪的美景在劇組撤離後竟然麵目全非———飯盒、酒瓶、塑料袋、雨衣等生活垃圾代替了原本的杜鵑花海,人造鋼架、破敗木橋無人撤走成為“殘景”。解放日報報道,近日有媒體曝光了這一幕,在網絡上被廣泛轉載,當地人譴責:“劇組帶走了美景,遺下的卻是垃圾!”   攝影棚變垃圾場   海拔4000米的碧沽天池位於雲南迪慶州香格裏拉縣城40多公裏外的一片山區裏。在《無極》劇組到來前,這塊不為人知的世外桃源有著一池秀水、滿山杜鵑。這樣的美景也正是吸引《無極》劇組來這裏安營紮寨的原因。迪慶州政府還為《無極》劇組的到來專門成立了“《無極》迪慶協拍領導小組”,希望隨著影片熱映,將碧沽天池和香格裏拉的美麗展現給全世界。   但遺憾的是,據報道,現在“美麗的天池卻猶如遭遇了一場毀容之災”:除了遍地垃圾外,天池邊上的一片屬於禁伐區的高山杜鵑被推平,用沙石和樹幹填出了一條簡陋的公路,天池上還搭出了一座木橋;而因工程質量問題被棄用的“海棠精舍”一直無人拆除,成了一個與周遭格格不入的“人造怪物”。   近年來劇組破壞當地自然景觀的事件屢見不鮮。僅在去年,就接連曝出《神雕俠侶》劇組破壞九寨溝神仙池鈣化堤、珍珠灘植被,《情癲大聖》劇組在神農架建造“水泥大蘑菇”破壞地貌等新聞……當這些影視劇如期上映,經濟效益滾滾而來的背後,不少千百年來形成的“天然攝影棚”卻難以恢複“舊貌”。   大製作更需“大保護”   目前的商業大片對視覺衝擊力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是張藝謀、陳凱歌等大導演屢屢將“坐落深山人未識”的自然景區作為拍攝地的原因。但許多像九寨溝、神農架這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對普通遊客進行限製的同時,卻對“英雄”、“俠客”、“神仙”們敞開了懷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個劇組少則數十人、多則幾百人,僅僅每天製造的生活垃圾就很可觀,再加上自己發電、車輛運輸、搭建布景,一次拍攝活動下來,如果沒有事先規劃與及時清理,對自然風貌的破壞可想而知。   影視劇製作雖然是商業行為,但同樣需要文明拍攝。有識之士早已指出,日益發達的影視技術應該用來的避免拍攝給環境帶來不必要的破壞,而不是一味采用人海技術來營造場麵。大製作,別忘了“大保護”。   “活招牌”是雙刃劍   劇組有的是名人效應,需要的是人跡罕至的好風景;而擁有風景資源的地方缺的正是吸引眼球的宣傳機會,雙方往往“一拍即合”。於是,不少地方政府爭相“築巢引鳳”,建造影視拍攝基地,大打“影視旅遊牌”。但看似“雙贏”的局麵背後,影視旅遊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否真的像看上去那麽美好?   好萊塢影片《海灘》在泰國普吉披披島拍攝時,曾因破壞當地海岸生態係統而被當地環保主義者告上法院。前車之鑒值得吸取:如何解決垃圾問題?如何製訂規章製度來管理劇組對景區的使用開發?最後的清理和恢複工作誰來承擔責任?這是很多當地政府在打出“熱烈歡迎”標語的同時應該認真考慮的。專家呼籲,用影視攝製來做“活招牌”是一把雙刃劍,景區政府要警惕用生態環境換經濟效益的短視行為,對劇組做好環保工作的規範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