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不等於銷量 超女緣何未能變“鈔女”?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令電影以及唱片工業界感到失望的是,超女在人氣上的超級火爆並未轉化為電影工業真金白銀的高票房。而之前的唱片銷量和強大製作班底量身打造的單曲,其實也是反響平平,在其他商業代言廣告上所向披靡的超女,為何在藝人的老本行:唱歌演戲方麵未能變成“鈔女”?記者帶著這個問題走訪了相關人士。 電影票房失利───“超女僅是人氣上的高知名度,人們對他們的眼球注意力未能形成對影片的購買力。” 記者了解到,作為春節檔期的重榜影片,以周筆暢、張靚穎首次觸電作為招牌和噱頭的《春田花花同學會》,截至到2月12日,上映半個月,在全國僅取得了923萬元的票房,在春節期間上映的新片中,僅排名第三,李連傑主演的《霍元甲》以8328萬元的票房遙遙領先,而王晶導演、張柏芝主演的《野蠻秘笈》也以1500多萬位居亞軍。 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得《春田花花同學會》首映禮上的火爆場麵,主辦《春田花花同學會》內地首映禮的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說:“當時《春田花花同學會》作首映宣傳,主演的很多明星都不願過來,因為誰也不願意站在台上,台下喊的都是身邊那個剛出道的小女孩的名字。” 確實,《春田花花同學會》在廣州首映時,隻有陳柏霖“勇敢”地和周筆暢同時現身,但麵對台下上千名一邊倒的“筆筆”粉絲團,讓這位小帥哥臉上有遮不住的尷尬表情,並在事後對這一“勇敢”的舉動後悔不已。 但這個誘人的“超女票房夢”,其破碎僅用了15天。節後電影圈內的人士碰到一起聊春節的電影市場,無不對《春田花花同學會》隻有不到一千萬的票房感到失望,國內著名電影製片公司───北大華誼媒介總監楊勁鬆告訴記者:“去年超女決賽時,當我看到總決選的短信投票數突破600萬時,就盤算,假如其中有100萬粉絲去買票看超女主演的電影,這票房也就能突破3000萬啊,近幾年,又有幾部國產電影能突破這個票房數?” 成百萬的筆迷、涼粉們未能變成票房,超女最終沒能變成銀幕“鈔女”,究其原因,廣東中影南方副總邱晴分析說:“事實證明,超女僅是人氣上的高知名度,人們對他們的眼球注意力未能形成對影片的購買力,從這一點看,超女跟周傑倫相比,還遠不是一個級別的藝人,周傑倫唱片賣得好,去年順便連處女作《頭文字D》也成為票房冠軍,但是超女顯然沒有這樣的實力。” 唱片銷量不理想───“超女首張專輯在錄音和製作方麵都比較粗糙,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唱片的銷售。今年對於超女們非常重要,李宇春等人如果在今年內不迅速找到適合自己風格的音樂,不在音樂上證明自己,人氣來得快也去得快…… 其實《春田花花同學會》的票房失利僅是又一次暴露出超女們的超人氣下的軟肋,記者了解到:作為超女的主業,這些女孩的唱片銷量和單曲反響其實也行情一般。 去年8月底,借著“超級女聲”剛落下帷幕的超強關注度,美卡音像發行的“超女”首張專輯《超級女聲終極PK》也隨即熱鬧上市,並聲稱有65萬張的銷售量,但是這個銷量讓唱片業界人士很不以為然,著名音樂人宋柯表示:“如果按照‘超女’的人氣,這個數字並不算大,上100萬張才應該是正常的。當年刀郎還沒有她們火呢,還賣了200多萬張,周傑倫的唱片也賣到了100多萬張。” 不過即便是這65萬張,也可能含有水分,一位唱片業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這65萬銷量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以隨機碟的方式贈出的。如果按美卡聲稱以200萬版稅拿下的這張專輯的發行權的話,美卡至少應該實際銷售60萬張才能收回本錢。所以即便65萬張的銷量是一個真實的數字,這個銷量對於耗費重金買進版權的唱片公司來說,並不理想。” 為何超女的專輯銷售量也讓人失望?這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超女首張專輯製作期僅花了一個月,而且當時這些歌手都出於宣傳期,四處忙著各種代言和商業活動,整張專輯在錄音和製作方麵都比較匆忙粗糙,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唱片的銷售。 實際上,首張專輯之後,李宇春、張靚穎等在張亞東等和華誼兄弟強大製作班底的量身打造下推出的單曲也是反響平平,這位業內人士認為:“超女的名氣可能會讓唱片公司在推廣的時候省點力氣,但是實力是最重要的,百萬投票並不會帶來百萬銷量,要是音樂本身不好,名氣對銷量的促銷作用也是有限的。可以說今年對於超女們非常重要,歌手們找到一首適合自己的歌不容易,以翻唱別人的音樂起家的李宇春們在今年內不迅速找到適合自己風格的音樂,不在音樂上證明自己,人氣來得快也去得快,她們的星光將會在年內就會黯淡下來。” 觀點:人氣和銷量沒有必然聯係 針對超女的人氣並未帶來唱片銷量和電影票房的問題,記者還采訪了資深品牌營銷顧問張兵武,他分析說,從營銷學上,從被認知到被購買是很關鍵的一步,人氣和銷量之間並沒有必然聯係,“筆迷、涼粉”們熱愛偶像,但未必就肯為偶像的唱片和電影買單。要是唱片和電影的實力欠缺,膚淺的認知無法最終變成購買行為。另外,喜歡超女的幾乎都是青少年,這些群體自主消費水平低,和去電影院裏看電影的以小資為主的消費群體,實際並沒有多少關聯性。 北大華誼的楊勁鬆分析說:內地觀眾很精明,不管多大的明星,要不是大導演的作品,也就極其冷淡。假如有一天,周筆暢、張靚穎要是真的出演馮小剛的電影,我想票房不會差,但不是因為張靚穎、周筆暢,而是因為這是馮小剛的電影。同樣,周傑倫主演張藝謀的電影,如果有了3億元的高票房,也歸功於那是張藝謀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