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像24年回眸,最佳新人!(組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第二屆(1983年)
  最佳新人 馬斯晨 《投奔怒海》
  
  1983年,年僅19歲的馬斯晨在主演的《投奔怒海》中由於將“琴娘”這個角色詮釋傳神而有深度,贏得觀眾讚歎、引來業內關注。不過,就在馬斯晨憑該片同時角逐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的那屆香港金像獎上,卻遭遇了強勁對手林碧琪《靚妹仔》,兩位天才少女演員的精彩表演勢均力敵,一時令評委難以取舍,最終林碧琪摘走了影後桂冠,馬斯晨則拿下了最佳新人。
  馬斯晨對演藝事業也不怎麽看重,無論是主演《聽不到的說話》,還是在《貓頭鷹與小飛象》和《不脫襪的人》中演配角,她都盡心盡力做好本分,對走紅或爭戲卻沒什麽概念。其實如馬斯晨這種淡泊之人很難在娛樂圈長久立足,90年代以後她銷聲匿跡。
  林燕妮說:“我不能把馬斯晨的臉孔歸入任何一類,我覺得她有張橡皮臉,可以變做很多種不同的人物。當然,不美豔,她甚至不強調她那十九歲的青春,但是我覺得,她那種臉孔,從很純真扮到很邪惡都可以,那是一張很好的演員臉孔。”
  
  
  《投奔怒海》海報


  第四屆(1985年)
  最佳新人 顧美華 《似水流年》
  
  1985年她憑《似水流年》獲得最佳新人時就已32歲了,90年代她一度退出影壇,直至2003年才受徐楓之邀,出演《美麗上海》中王祖賢的姐姐,結果一舉拿下的最佳女主角,而那時她已52歲了。
  顧美華的戲,一向是“極其自然”的。她的演出完全生活化,純無斧鑿痕跡。在上海電影節上章子怡已是光芒四射的好演員,依然敗在顧美華手上,顯見她的實力如何。

 


  第五屆(1986年)
  最佳新人 陳婉麗 《女人風情話》
  
  第五屆是“新浪潮”的後輩張婉婷和關錦鵬占盡風騷,唐基明的《女人風情話》獲四項提名,但最終隻有陳婉麗拿了個最佳新人。陳婉麗演技盡管真實自然,卻並不具備明星素質,加之她不過是偶入影壇,一擊即中後便飄然退出,想來倒也瀟灑。
 第六屆(1987年)
  最佳新人 劉玉娟 《美國心》
  
  第6屆方育平雖然以《美國心》三奪最佳導演,利玉娟又拿了最佳新人,可惜那屆的所有獲獎作品都被最佳電影《英雄本色》搶走了風頭。自此之後,唐基明淪落到拍“鴨”電影(《雞鴨戀》和《與鴨共舞》),方育平則拍完《舞牛》正式息影。而劉玉娟與上一屆最佳新人陳婉麗的際遇幾乎完全相似。
  第七屆(1988年)
  最佳新人 林國斌 《省港旗兵續集》
  
  動作片曆來是香港電影的主流,許多新晉演員亦憑搏命的動作演出獲得金像獎的鼓勵。林國斌恁《省港旗兵續集》在第七屆金像獎上拿到最佳新人獎,但其後來星途並不理想,他大多演反派,代表作有《破壞之王》、《戰狼傳說》等。他在娛樂圈最出名的可能就是梅豔芳前男友的頭銜,兩人自1991年開始戀情,可由於雙方個性都特別強,這段維持兩年的戀情於1993年無疾而終。但是多年來,林國斌都很關心梅豔芳,在梅豔芳病逝後,他立刻趕到醫院,為阿梅送行。在梅姐多名舊愛中,林國斌算最有義氣的,自梅姐離世後,一直不辭辛勞為梅姐辦理身後事,又幫忙照顧梅媽。
  

 


  第八屆(1989年)
  最佳新人 吳大維 《今夜星光燦爛》
  
  吳大維身兼演員、歌星、主持人及VJ數職於一身,一方麵是娛樂界資深主持,一方麵還自己唱歌、演戲,吳大維也算是娛樂圈的中心人物。1966年10月2日在香港出生,十三歲移民美國。從當年得獎的電影《今夜星光燦爛》到近幾年的電視劇集,十多年過去了,帥哥雖然不老,但演起戲來卻千篇一律的玩帥兼貧嘴,與生活中的大維本色區別不大。

 


  第九屆(1990年)
  最佳新人 江華 《但願人長久》
  
  江華生於1962年11月19日,出道多年,早年在亞視訓練班時,和黎明同期。才踏入表演這行不久,就獲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新人獎”。後江華轉投熒屏,相繼在亞視和無線拍了很多電視劇集,像《無業樓民》、《苗翠花》、《碧血劍》、《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九五至尊》、《尋秦記》等,塑造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角色。他在亞視主演的《郎心如鐵》中,把負心漢演得入木三分,此後和反派角色結下不解之緣。後來TVB拍攝《西遊記》,唐三藏找江華演時引發了不少爭議,江華怎麽看就是一臉惡人相,怎麽演慈眉善目的唐僧?不過,江華憑著非凡演技,克服了閑言閑語,到了《西遊記》第二部,孫猴子換成陳浩民,唐三藏還是江華。轉戰TVB旗下,江華開始被視為不可或缺的“綠葉”角色,但有時突出的表現,甚至能超越男一號。無論是陰險毒辣的大反派,還是幽默風趣愛耍嘴皮子的官家少爺,還是外表冷酷內心熱情的俠士,江華演過無數不同的角色,可塑性極強,演技早已爐火純青。憑借著過人演技,江華已經擔正了許多劇集,有趣的是,江華接連在《楊貴妃》、《金玉滿堂》和《九五至尊》等多部劇中飾演皇帝,扮相英俊不風流倘,成為有名的皇帝專業戶。

 

第十一屆(1992年)
  最佳新人 梁錚 《黑貓》
  
  梁錚曾被譽為楊紫瓊的接班人,自1992年奪得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獎後,又主演過《重金屬》和《獵狐》等動作片,是崛起於90年代最有名的打女。
  

 

 第十三屆(1994年)
  最佳新人 吳興國 《誘僧》
  
  來自台灣的吳興國1994年恁電影《誘僧》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吳興國並不是出身於京劇世家,然而天生嘹亮的嗓子,11歲便開始接受京劇訓練,唱、做、念、打皆精,是台灣成名已久的京劇大師;披荊斬棘把西方名劇改編成京劇,是台灣新派京劇的領導者。八年的京劇訓練,是循規蹈矩的嚴格生活,也是血淚交織的艱苦日子,教吳興國今生難忘。
  複興戲劇學校畢業後,吳興國成功考進大學,成為首位能入大學的劇校學生。後來他在一位老師的鼓勵下,依仗穩固的京劇功架,加入了“雲門舞集”,開始學習現代舞。然而由於現代舞講求肌肉表現和大膽直接的情感交流,與京劇那種傳統含蓄的表現方式截然不同,令他初時不免感到難堪,內心充滿掙紮。
  大學畢業後,麵對舞蹈及戲劇兩條出路,吳興國進退兩難,最後考慮到戲可以演到老,但舞卻會受體力所限,而選擇了棄舞從演。他更創立自己的劇團,將西方名劇改編成京劇,成功把《馬克白》改編為《欲望城國》,首次將傳統和現代融合,創新的概念、勇敢的嚐試,為京劇開創了一條新血路,而吳興國的演藝道路同時亦不斷發展,如今,他又返回台灣做自己喜歡的改良京劇那份更有前途的職業去了。

 

  第十四屆(1995年)
  最佳新人 劉雅麗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劉雅麗香港演藝學院戲劇係第三屆畢業生,在校時就曾獲得“最具潛質演員獎”和“傑出女演員獎”。她於1990年加入香港話劇團,轉為全職演員,1994年為另求發展離開話劇團。在話劇團期間曾出演話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姚小蝶一角而獲“香港第二屆舞台劇最佳女主角獎”,1994年,高誌森將《我的春天有個約會》改編為電影,劉雅麗在劇中繼續飾演女主角,並主唱其主題曲。這部影片使劉雅麗拿到第十四屆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獎,並恁主題曲獲多項音樂大獎,大碟更衝破白金銷量。可惜此後她在影視方麵的表現似乎都沒有出的幾張唱片來得深入人心。

 


 

  第十五屆(1996年)
  最佳新人 巫啟賢 《慈雲山十三太保》
  
  巫啟賢來自馬來西亞,他來香港拍戲之前已是台灣深受歡迎的歌星,1983年他與高中同學組成“地下鐵合唱團”,掀起新加坡本地音樂創作風潮,即所謂“新謠”運動,影響之深遠不下於台灣當年之“民歌”風潮。1985年新加坡廣播電視主辦十大當地創作,他有六首歌入選。自1985年起,他年年都能拿到大大小小的音樂獎項。1994年他轉戰香港,一首“隻想一生跟你走”獲香港電台最佳原創大獎。1996年又恁《慈雲山十三太保》即《新十三太保》獲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獎。同年又與周潤發、成龍、梁家輝、郭富城等人同獲香港《君子雜誌》選拔的“十大君子中之君子”獎項。而港片陷入低穀後,巫啟賢落得無戲可拍,返回台灣時隻好恢複歌星身份,繼續在歌壇打拚了。

 


 

  第十屆(1991年)
  最佳新人 劉玉翠 《廟街皇後》
  
  劉玉翠長得不漂亮,如果非要找個好聽的詞來形容她的話,隻能說是“短小精幹”。 劉玉翠的學曆不低,是在演藝學院深造過的,在一眾靠選美、廣告、唱歌出道的香港演員裏,她算得上是科班出身。更唬人的是她初出道不久就在香港金像獎上拿了兩個大獎,那時的媒體炒作還遠沒現在嚴重,金像獎的威嚴和公正程度也還不容質疑,所欽點出的最佳新人大多真的潛力非凡,比如梁朝偉和袁詠儀,因此劉玉翠當年拿下兩獎,真是全憑天分和演技。劉玉翠拿了獎,還是隻能熬日子,混飯吃,和TVB簽份合同拍電視劇。如97版《天龍八部》裏的阿紫、《鹿鼎記》裏的建寧等。TVB的電視監製有時眼光的確獨到,看她長得個頭不高,麵相雖不驚豔但顯機靈,於是總讓她在古裝戲裏演淘氣古怪的女生,《天龍八部》、《鹿鼎記》、《苗翠花》、《天子尋龍》、《封神榜》、《再生緣》、《牛郎織女》……然她的機會也僅限在此,到近兩年,TVB的古裝和神話劇漸漸沒了聲勢,她也漸漸在電視上開始淡出。

 


 

  第十六屆(1997年)
  最佳新人 舒琪 《色情男女》
  
  舒琪原名林立慧,生於1976年4月16日,模特兒出生,被王晶看中後簽拍她的第一部電影三級片《玉蒲團》,其中更有與李麗珍接吻的鏡頭。如果說沒看過舒淇的寫真集的人恐怕不多。然而,如果以為憑手中天天翻閱的寫真集或者夜夜觀看的三級片,就能對她完全掌握或了如指掌,那可就大錯特錯。必須承認,除了符合想象中、傳聞中、平麵中的一部分舒淇外,舒淇還有一點意外的驚喜和美麗。1997年她恁《色情男女》獲得第十六屆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和“最佳女配角”兩項大獎,並從此走出事業低穀。接得她還奪得台灣金馬獎的最佳女配角,如今她既演過侯孝賢的文藝片,又演過好萊塢的動作片,儼然已躋身國際影星行列了。
  

 


 

  第十七屆(1998年)
  最佳新人 李燦森 《香港製造》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長相是天生的“混混”樣,毫無疑問,那個人就是李燦森了。李燦森是不用演就能自動成為小混混的唯一人選,長得夠拽,打扮夠炫,有幽默感,會耍無賴,跟父母的關係很爛,然後還時不時地會散發出一種樸實的文藝氣息,跟喜歡的女人在一起時會有“一輩子”之類的念頭……這一切元素幾乎隻要他往鏡頭前一站就可以撲麵而來。所以你可以說李燦森很程式化、角色範圍太窄、挑不了大梁等等,不過無論如何,一個渾然天成的小混混是很難得的。
  李燦森生於1975年9月27日,在鄉村長大的他從影前是一個普通的水電技工。而因為這份普通中帶有獨立獨行的個性,被導演陳果看中,出演電影《香港製造》的男主角,並一舉奪得第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次年又以《去年的煙花特別多》榮獲第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第十八屆(1999年)
  最佳新人 謝霆鋒 《新古惑仔之青年激情篇》
  
  謝霆鋒1980年8月29日出生在一個有名的演藝家庭,他的父母﹝謝賢,狄波拉-李﹞都是傑出的藝人。在他八歲的時候,謝霆鋒與他的雙親和妹妹就移民到加拿大的溫哥華居住,他一直就讀在溫哥華的私人寄宿學院﹝直到十五歲﹞。因為這樣的經曆謝霆鋒結合了中西兩種文化更塑造他與眾不同的氣質,為以後在樂壇展露頭腳做好了鋪墊。初涉影壇即獲第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出道後倍受傳媒嚴苛考驗的他,不得不提前了解到生命的殘酷,他對演藝事業的認真付出與努力使觀眾慢慢接受了他。

 


 

 第二十屆(2001年)
  最佳新人  秦海璐《榴蓮飄飄》
  
  秦海璐,她在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之前,已是台灣金馬、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的三料影後,但到了金像獎這裏卻隻頒給了同樣獲影後提名的秦海璐一個最佳新人——想想人家都是從新人到影後循序漸進,偏偏她是從影後到“新人”,步步倒退,不知秦小姐作何感想呢?
  

 


 

 第21屆(2002年)
  最佳新人 林嘉欣《男人四十》
  
  對於林嘉欣,很難說是“新人”還是“舊人”的演員,她8年前就在台灣出道,因為被經理人封殺,去了加拿大念書,2003年又複出,剛一現身就動靜極大,電影一拍3部,而且全部是跟香港最頂尖的男藝人合作,包括《男人四十》的張學友、《異度空間》的張國榮和《戀愛行星》的謝霆鋒,全部在3月前後上映,這種聲勢確實是有些“史無前例”,難怪傳媒誇大地說3月是“林嘉欣個人月”了。2002年她恁《男人四十》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獎,同年11月又獲第3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人兩頂桂冠。

 


 

  第22屆(2003年)
  最佳新人 原麗淇《三更之回家》
  
  隻要看過《三更》的人,絕對無法忘記那張把屍體演到入木三分的臉孔!她就是鄭佩佩的大女兒原麗淇,也因次片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獎。其實《三更》並非原麗淇的第一部戲,之前她曾與媽媽合演過武俠片《龍騰虎躍》,也演出過《海灘遊俠》等美國影集。最近原麗淇受到好萊塢的邀請,與章子怡,鞏俐,楊紫瓊一同出演美國影片《藝妓回憶錄》。2004年原麗淇又以《見鬼2》獲得香港金像獎、台灣金馬獎的最佳女配角提名。

 


 

  第23屆(2004年)
  最佳新人 安誌傑《少年阿虎》
  
  入行4年的安誌傑,首部電影是徐克執導,由他擔大旗主演的《黑俠II》。安誌傑還未正式入行前,他一直在美國做Bar Tender,其後一次來港,在遇然機會下,被現時的經理人公司“中國星”看中,發覺他的外形很適合當《黑俠II》片中的男主角,順利試鏡後,便完成了他第一出處男作電影。雖然,《黑俠II》未給他帶來很大回響,但其後他參演過好幾部電影,好像《少年阿虎》以及《新警察故事》等,《少》片更為他帶來了一眾新人夢寐以求的“最佳新人”獎。此後他接到的電影漸多,現正計劃籌備出唱片,對於唱歌,安誌傑亦很有信心,之前亦曾為兩出電影唱過插曲,隻是那兩曲並非他喜歡類型,他表示最愛唱的是抒情歌。

 


 

  第24屆(2005年)
  最佳新人 田原《蝴蝶》
  
  田原,1985年3月生於武漢,本名趙田原,現就讀於北京語言大學英語係二年級。“跳房子”樂隊主唱,中國最具國際化魅力女歌手。2001年6月,年僅16歲的田原以歌手與作家雙重身份與摩登天空簽約;2002年10月,同時出版首張全英文唱片《A Wishful Way》及個人首部長篇小說《斑馬森林》。在第二十四屆香港金像獎上,田原憑借在《蝴蝶》中的演出擊敗了房祖名、黃聖依這些乍一出道即炙手可熱的新星,一舉獲得最佳新人獎,而正在複習功課的她並未參加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