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啊炒炒到頭來 光頭寧靜《白銀穀》還是沒人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稱為“大劇”的《白銀穀》播出至今,收視經曆了北京的開篇低穀,在廣州也遭遇低迷。昨天,廣東地區的播出方南方電視台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證實,《白銀穀》收視不如人意。與目前熱播的《天下第一》、《鳳凰迷影》等劇相比,《白銀穀》落得個無人看、無人說的尷尬境地。   最初在北京教育三台播出時,導演蘇舟稱收視率低可能是播出平台的問題,在南方影視頻道等地二輪播出的“翻叮龍虎榜”上,《白銀穀》同樣遭遇了低收視。蘇導依然認為是該劇的前期宣傳做得不足,“如果能像《漢武大帝》那樣宣傳攻勢猛烈,也會對收視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人們並不會忘記3月15日《白銀穀》劇組在北京開的那場熱鬧的新聞發布會,從那裏,媒體輕而易舉就從不同角度挖出了焦點。事實證明,炒作、借勢等手法雖然能屢屢得手,但也難免“失蹄”。   炒作五花八門,依然無人喝彩   導演對寧靜演技的批評首先成為關注的對象。在3月15日新聞發布會上,導演蘇舟提及“寧靜的表演太油了”,但是寧靜則否認了這一點,並用“殺雞焉用牛刀”來表示對自己演技的信心不二。雖然“正”、“反”兩方的爭執並不激烈,好像在打太極,但毫無疑問,這種用或大或小的爭端引起的熱炒,最容易具有戲劇性而被關注。矛盾不一定激烈,後果不一定嚴重———當媒體和其主導下的觀眾開始關注導演批評寧靜這一事件,《白銀穀》似乎已經有足夠的理由被“博聞強識”。   至於真相大白的姐弟戀,現在已經被斥為寧靜在借機炒作。原來,這個大姐姐的緋聞對象就是她自己的親弟弟,因為希望星途坦蕩而改了一個藝名叫“舜天齊”。在發布會上,媒體曾迫切渴望落實姐弟戀傳聞,但當時的寧靜用一句“姐弟戀就姐弟戀吧,這麽大年紀有人喜歡有什麽不好”避重就輕地回答,繼續引起人們的猜疑。如今,麵對觀眾、影迷的指責和批評,寧靜解釋說,當時隻是想調劑一下發布會沉悶的氣氛才會說這樣的話,否認自己是為自己炒作,她稱現在在很多人眼裏隻有緋聞和“姐弟戀”,“我可以鄭重地說我們沒有炒作,而且我反感炒作。我們需要宣傳,但是拒絕炒作。”在這同時她還不忘再提攜弟弟一把:“我相信,舜天齊的後續作品可以證明一切。”   當然,在炒作宣傳中,《白銀穀》也不忘使用“借勢”這條簡單易行的路:前期宣傳之時,《白銀穀》就與《大宅門》拉上了關係,號稱是一部可與之“媲美”之作。主演杜雨露甚至明說“比《大宅門》好看”。導演方麵,強調由蘇舟這位執導了《省委書記》等名劇的導演擔綱,演員方麵則有杜雨露、寧靜、侯勇等實力演員的加盟,都希望運用這些演員的號召力來吸引關注和提高收視。   除此之外,還有寧靜的光頭、原著入選“茅盾文學獎”,可挖的東西都被一網打盡了,主創方的宣傳苦心可見一斑。但是,從南北收視情況看來,《白銀穀》依然無人喝彩。   戲還是好戲,就是缺乏捧場客   對於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有業內人士表示,炒作宣傳對於一個劇最初啟動的時候的確有一定的作用,可以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噱頭”,“但是要留住觀眾,還是得看劇本身。比如電視劇《林海雪原》,拍得不好,但在宣傳時抓住了經典劇改編這個點,吸引了大量的采訪報道和預測,最初的收視達到三點幾,最高衝到過七八點,不過三五集之後它就開始往下掉,跌至一點幾。”   “劇好不好,播三集就知道。”廣東強視的宣傳總監田女士對記者說,“在紅蓋頭沒有揭開的時候,炒作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劇本身的好壞,專業人士一看就知道。”她還表示,炒作無可厚非,但是不能用無謂的事情來炒,也不能無中生有地惡意炒作,“還是用事實來宣傳比較好,厚道一點。”   南方電視台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透露,目前《白銀穀》的收視忽高忽低,處於一個不穩定的狀況,最高收視點達到5.3,但平均看來則不理想:“這樣的成績在我們頻道播出的大劇中算是收視偏低的。”對於《白銀穀》遭到冷遇的原因,南方台相關人員現在逐漸理出了頭緒,“《白銀穀》是一個好劇,確實編得不錯,但是在廣州的收視不太理想,它的結構太嚴密,一環扣一環,人物關係特別複雜,故事情節也很曲折,但是與本地觀眾的取向有關,本土觀眾還是比較喜歡輕鬆一點的。”另外,該劇做了粵語配音,也失去了部分普通話觀眾,也是收視成績不夠理想的原因之一。   剃了光頭也不討巧,寧靜老挨大棒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則說:“《白銀穀》反映的利益鬥爭是家族內部的,這樣的展現範圍太小,另外觀眾顯然對票號的了解也不深。電視劇太多了,這一部並不出彩。”說到炒作,他說:“首播前拿寧靜的光頭來說事兒,這種炒作已經和劇本身完全沒有關係了!”   不過,記者發現,很多觀眾都將指責放在了演員寧靜身上,她的演技遭到普通觀眾和行家的質疑,一位網友在電視劇論壇上留言道:“白銀穀的劇本是好的,大多數演員是棒的,但該劇最大的失敗是———女主角由寧靜扮演!寧靜有些像劉曉慶,演什麽都是一個勁兒,最沒戲……本想應和《大染坊》有一拚,但寧靜一演,我們基本不再看了。”這位觀眾甚至感歎“不知為什麽很多戲讓最沒戲的寧靜演,中國有很多好的女演員……”有評論指寧靜扮演的杜筠清是全劇最失敗的一個角色,寧靜的表現與劇中人物的要求相差太遠。她既沒有洋派女子的大氣、從容,也沒有新女性的成熟、幹練。   新聞回顧:《龍票》收視慘淡收場   收視方麵,令我們有同樣印象的是反映晉商題材的先行者《龍票》。開播前雄心勃勃的《龍票》最後也落得收視極差的地步。在製片人遊建鳴看來,《龍票》一劇在有些地區收視失利的原因之一在於宣傳力度不夠。該劇含蓄地點明了晉商崩潰的原因是和“官”走得太近的緣故,是一部地道的男人戲,文人味道很濃。也正因為不是人人都能看得懂的通俗故事,盡管劇中穿插了4段愛情,一般觀眾仍覺深奧,沒能引起年輕人這一最大電視劇受眾的興趣。這部電視劇雖然在圈內有較高的評價,但尷尬的收視依然讓製作人提起時沒了底氣。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