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炒“一夫多妻”:策劃大師玩的就是心跳?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千龍網記者之間3月23日報道]雜誌社注冊“果子狸”商標,以及此前的礦泉壺大戰、富亞老總喝塗料及以後的富亞退出塗料協會、北極絨“鴨鵝大戰”、牛群安全套代言……眾多轟動一時的新聞都出自這位被評為“十大策劃人”之一的秦全耀的策劃。   日前,秦全耀向千龍網記者詳細介紹了他的策劃技巧和行業內幕。在有人大肆批判中國新生的策劃業存在著“策劃無理論”、“見樹不見林”、“自吹與他吹”、“專家玩轟動”等“幼稚病”時,通過對這位策劃高手的專訪,把藏在幕後的神秘策劃人拽上前台,我們試圖借此來管窺這個被人們視為“幕後高人”或者“騙子”聚集的行業的內幕。   炮製“一夫多妻”:沒事找事的炒作?   走進南北通谘詢公司,老板秦全耀正和他的員工一起趴在電腦前,找一幅古畫的出處,桌上放著一盒“海狗鞭特補膠囊”,包裝上印有一個帝王模樣的人周圍圍著幾個女人的古畫。   “這個企業要我幫他們炒作一下產品,你們說我該怎麽炒?”剛一坐下,秦全耀就指著“海狗鞭”問記者。看到記者一臉茫然,秦全耀接著說:“我準備找人告他們,他們鼓吹‘一夫多妻’。通過告他,把品牌炒出去。”   來采訪前,千龍網記者就聽說老秦是個“怪人”,在策劃圈內一向以“點子刁鑽古怪”著名,沒想到,一進門的第一句話就更深化了千龍網記者的這種印象。   采訪從閑聊開始,聊的話題當然離不開策劃。聊的過程中,我們不停被打斷,不時有電話、傳真過來,也有人前來拜訪,看得出秦全耀很忙。   僅僅一個上午,千龍網記者就目睹了幾個秦全耀稀奇古怪的策劃。先是一個傳真過來,是一個廣告的設計圖案,一個大大的結婚證占據了整個圖案的一半麵積,“定製的婚姻最美滿”的標題格外醒目。“結婚證也能用來打廣告?”記者充滿疑問。原來,是仕奇在做招商廣告,打出職業裝、西服一對一定製旗號。一個普通的招商活動竟然把結婚證搬了出來。   接下來,秦全耀接待了一位某電視台的人士,該電視台策劃了一個騎自行車從中國到歐洲的節目,卻找不到讚助商,問秦全耀有什麽辦法?秦全耀說:這是一個對企業宣傳很有利的節目,廠家還沒有看到這個好處,你不妨通過一些方式把活動先炒起來。比如你登個廣告,直接提出給中介人回扣,回扣是當前人所共知的事情,但還沒有人敢在廣告上打出來。這樣的廣告肯定有新聞效應,能引起爭議。廠家看到活動還沒搞就已經有轟動效應了,肯定會主動找你,而且不可能要“回扣”。   “這樣的策劃能有效果嗎?”千龍網記者充滿疑問。“沒有效果企業怎麽可能給我錢。”秦全耀這樣回答。   采訪中,千龍網記者驚奇地了解到,近期一些被炒得火熱的新聞,很多是秦全耀操作的。比如《銷售與管理》雜誌注冊“果子狸”商標……而此前,礦泉壺大戰、醬油大戰、三鳴養生王尋找“高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者)、張春旺5.6億元資產姓公姓私的討論、富亞老總喝塗料及以後的富亞退出塗料協會、奧克斯空調米盧代言、北極絨“鴨鵝大戰”、牛群安全套代言……眾多轟動一時的新聞都出自這位1997年就被評為“十大策劃人”之一的秦全耀之手。   在秦全耀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他的部下、著名策劃人冷振興新出的著作《炒作?》,書皮上赫然印著“沒事找事的事件營銷”字樣。“您是否做的都是沒事找事的炒作?”千龍網記者問。“他肯定有事,我們發現了事。”秦全耀認為,“策劃中,創意最重要,渠道次之,前提是要有新聞的真實性,要和社會熱點掛鉤。如果在一個企業的產品中找不到一定的社會話題,那就放棄吧。”   操縱媒體,製造新聞:“玩的就是心跳”   秦全耀在策劃圈中是個性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怪異”。有人總結說:給秦全耀進行準確的角色和身份界定的話,該是叫“媒介公關、媒介促銷活動”專家。與完整意義上的谘詢不同,秦全耀的策劃主要是圍繞中國媒介本身的特性,考慮如何製造不同於傳統廣告的影響力。說明白點,就是“操縱媒體,製造新聞”。   也正是由於這一特點,秦全耀遭到的質疑也很多。有人認為,媒介走向成熟,操縱媒體越來越難;還有人提出,市場日趨成熟,企業和消費者追求品牌,聳人聽聞的炒作將難以奏效;有人甚至公開提出,他做的是“庸俗營銷”。   但秦全耀並不認同這些意見,他的自我評價是:並非嘩眾取寵,也不是徒有其表,而是一種策略、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傳播策略。   在秦全耀看來,許多企業有這樣一個誤區,對社會化報道不以為然,而熱衷於行業內的經濟新聞,認為這才是自己的事件營銷傳播應該主攻的方向。實際上,讀經濟類、行業內的報刊媒體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人還是整天晚報、都市報、地方新聞,所以如果事件營銷的新聞能社會化、娛樂化,就別經濟化;能經濟化就別行業化、專業化。   在談到他策劃的“富亞老板喝塗料”時,秦全耀說:“麵對實力雄厚的行業大鱷,麵對立邦漆那些沾滿塗料的小屁股的廣告,即使你的產品再好,除了用嘴去喝塗料外,你還能想出什麽好辦法來和那些小屁股競爭?”   對於有人對他“隻講戰術不講戰略,隻顧炒作不顧品質”的批評,秦全耀認為:“我要做的是幫企業把今天的事情辦好,而不是考慮如何打造百年老店。”   一方策劃五方受益:我把策劃當成藝術   秦全耀說他是個商人,也是個文人。秦全耀是個喜歡賣弄的人,和他聊天,古今中外、海闊天空,時事、經濟、文化、人性、社會熱點……他總能隨手拈來。由於他喜歡宋詞,談話中總是甩出幾句宋詞,有一次他的一個朋友拿來一本《宋詞》要考究他,他馬上退縮了:“我從來不空手和拿槍的打。”   在策劃業內,秦全耀同樣不與國際大策劃公司相比較,甚至不與那些與他齊名的策劃人比較。他公司的員工告訴千龍網記者,老秦平時讀宋詞、看晚報,卻很少見他研究營銷學。秦全耀解釋說:“我怕陷到本本、框框裏,阻礙了思路。”   “您為什麽不能把您的點子和先進的營銷學結合呢?為什麽不把公司做大,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策劃呢?”也許是千龍網記者逼問得急。秦全耀給了這樣的回答:“我是把策劃當藝術而不是科學,我不想用技術的手段來做策劃,創新對於策劃來講是最重要的。”   在老秦看來,現在非常盛行的所謂“定位”理論在許多廣告公司的運作中實際變成了一個誤區,當“定位”變成條條框框時,就已經開始把企業往死胡同裏帶了。針對那些機械套用“定位”的說法,秦全耀提出了自己的廣告創意觀點:好的廣告應該具備二次傳播效應,也就是說,好的廣告一出來,應該具備新聞傳播效應,能夠吸引人們的興趣去議論。   “你拿國際成型的策劃方案來套中國的企業能行嗎?”老秦對洋策劃業有不同的看法,“中國的經濟學家在講台上大談規則,可下講台拿講課費卻從來不交稅,這就是中國的特色。中國的市場還沒到用技術手段就能規範的地步。”   “每當經濟學家、策劃人大談品牌、規則的時候,我就暗中竊喜,他們走進了誤區,我的競爭對手又少了。”老秦對策劃的理解是徹徹底底的“務實”。   老秦的“務實”就是花小錢、辦大事。策劃如果不能把商品傳播、行業傳播變成社會傳播,就不是好策劃。因為是個事兒,好玩、有趣的事,受眾對於其中內容的接受程度、傳播廣度遠遠要高於廣告。一個事件如果成了熱點,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互相溝通的話題,這就形成了二次傳播。   “記者跟著炒作,是新聞好看,有人看。報紙衡量新聞的標準是真實好看,好看就行。我搞的新聞,五方高興:企業宣傳了產品,報紙好看,記者發了好稿,讀者看了新聞,消費者買了東西。隻要產品本質沒問題,大家都是受益者,何樂不為?如果產品質量不行,那是質監局的事,與我無關。”老秦道出了自己的策劃理念。   在策劃中,老秦隻想做點實事。“對於我來講,隻要一個優勢就足夠了。”很多人找秦全耀合作、辦分公司等,都被他一口拒絕:“把握不住的事情我不幹。” 首次披露不光彩事:策劃人要有道德底線   策劃業是個新興的行業,而大多數策劃人又隱身幕後,策劃的故事往往被人們當作傳奇的故事來聽,有人把策劃人說成是“幕後高人”,也有人認為策劃人是“騙子”。眾說紛紜使得策劃業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這是一個騙子占主導的行業,至少85%以上的從業者是騙子。”秦全耀直言不諱,“這是一個隻靠鼓吹,不受製裁,沒有道德的行業;這是一個隻想賺錢,而不負責任的行業;這是一個隻會評比賣獎,而不做實事的行業……”   秦全耀坦言他也做過不光彩的事。1994年底,秦全耀為北京金王純花粉做策劃,一則“敬請上帝選皇後”的廣告,使該產品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金王老板錢勇夫不但如約將款付清,甚至還額外嘉獎。但秦全耀看到企業賺了大錢,便心理不平衡起來,做出給金王公司造成了極大損失的事情,“任憑可以做出多種不同的解釋,但我心裏明白,而根子就是一個:錢鬧的。”   事情發生後,秦全耀越想越不是滋味,接連十幾次委托他人和錢勇夫取得聯係,統統遭拒。1997年的一天,一個電話突然降臨,錢勇夫急約他去天倫王朝飯店見麵,秦全耀立即放下工作前往赴約。見麵後,二話沒說,老秦便跪在了錢勇夫麵前……此事已經過去了很多年,秦全耀始終和錢勇夫保持著親如兄弟的合作。   “可以坦率地說,這是我做策劃人以來的一次失敗。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件難以啟齒的事,又使它成了一麵鏡子,警示日後別再出現這樣的行為。”秦全耀說,“我覺得現在我應該鼓足勇氣,把這件對於我不光彩的事情公之於眾。”   “策劃人和企業合作,企業掙了大錢,策劃人開始不知足起來,嫌人家當時給錢少,於是反目成仇。類似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秦全耀認為這是策劃業的通病,“策劃人和企業合作,本應是個法律的契約關係,協議上怎麽寫就應該怎麽辦,絕對不能因對方大獲全勝而心理不平衡,甚至產生妒忌和邪念。這是一個規則,要遵守這個規則就必須求得一種平穩的心態,這才是做人的根本,更應是做策劃人的根本。失去的隻是一種眼前的利益,而得到的卻是有口皆碑。”   老秦對當前策劃業先收費後提供方案的規矩深惡痛絕,“收了錢,你拿不出好辦法怎麽辦?錢到了誰手裏都不願意再拿出來,而企業怕策劃人背後毀他,也不敢要,這直接敗壞了策劃業的聲譽。”   在秦全耀看來,沒有好點子的活兒根本就不能接。北極絨剛上馬的時候,找他策劃,他沒有好主意。回到北京後,他買了一大堆羽絨方麵的專業書籍,最終找到了鵝絨比鴨絨品質好的根據,這才有了以後的“鴨鵝大戰”。   秦全耀認為:社會是個孵化器,孵化器不好,孵出來的策劃人也不會好。在這種情況下,策劃人必須從自己做起,淨化心靈、淨化道德、加強責任感,使自己的境界再高一些,不要靠自吹自擂、賣包裝活著,隻有這樣策劃業才有希望。“我也重利,我也愛錢,但我拿著企業的錢,我就要為企業負責。”秦全耀認為,搞策劃必須要有個道德底線。   當前,一些策劃人打著某某協會的旗號,而這個協會根本就不存在;有些策劃人名片上印著某某國際公司,卻在國內連營業執照都沒有。老秦建議,對這樣的騙子應該嚴打。   守法營銷第一位:策劃不是萬能的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谘詢業在20世紀初崛起,已經有了近百年曆史。如美國從事企業谘詢的公司超過5000家,從業人員有20萬人,年營業額達到了45億美元。歐洲的管理顧問公司總數有14萬家,年收入超過200億美元。   在秦全耀看來,一些活兒是不能接的。一家上市公司拿著產品找他,秦全耀認為,這個產品身份不明,他就建議企業先去申辦保健食品批號或藥字號。秦全耀的策劃是怪異的,也是引起爭議較多的,但他有個原則,那就是不能違法。他認為:“營銷守法是第一位的。應該打擊的是‘違法營銷’。”   “有人說,喝塗料也是誤導消費者,我認罪。但我知道,有一次,十家中外塗料廠家同台比拚,製造一個相應的標準,而檢測的指標隻有3個。可按照該國家強製性標準關於檢驗結果判定要求的規定,所有6種有害物質項目的檢測結果均達到要求時,該產品為符合標準要求,隻要有一項不合格,這個產品就是不合格的。顯然,這樣的評比規則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把這種比賽的情況登在媒體上也是誤導消費,並在塗料行業中構成不正當競爭。”秦全耀發出疑問:“到底是誰違了法?”   事實上,秦全耀也參與了幾次呼籲修改行業標準的策劃,例如富亞退出行業協會等。“一個創意如果能促進法律的健全,規則的確立,何樂不為呢?但呼籲歸呼籲,你不能明目張膽地去違反現行的規則。”   老秦坦言,他不會去非常深入地去研究企業,但他不認為這是對消費者不負責。“我是有選擇的,隻有可以和消費者需求結合的,我才幹。至於商品好不好,那是廠家和政府的責任。用來衡量我的標準,不應該是商品質量,商品質量是質量技術監督局、工商局和消費者協會的事,對我的衡量,應該是銷售額,是商品知名度。”   “別把我當人。”這是秦全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策劃人有什麽,媒介憑什麽大張旗鼓地炒作策劃人。策劃人臉皮很厚,一個勁地、撒了瘋地在報紙上吹噓自己,你給××企業做了什麽,是事實嗎?”   “給企業做了一個很好的創意,我從不注明類似‘此策劃出自秦全耀之手’的落款。我已經收了企業的錢,又何必再花企業的錢為自己出這個風頭呢?況且,市場有了起色,利潤有了增長,這也不是你一個人的功勞,就算你的創意再好,它還不是要依托企業自身的實力和媒體的配合才能出彩兒嗎?”秦全耀認為,再好的策劃和創意也應該是有限的,這是一個規則,要不然策劃人幹嘛不去當老板?   秦全耀說他的客戶中60%的企業有第二回合作,很多企業都是多年的合作夥伴。在他的公司,沒有一個滿世界跑企業的業務員。老秦告訴千龍網記者,成功的案例才是他獲取新客戶的資源。   一批批策劃人落馬了,而秦全耀仍然活躍在策劃舞台。“人間正道是滄桑。”秦全耀的眼神總是呈現出似酒後般的惺忪狀,但他的心裏比誰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