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學生深夜刀砍兩同學 “蘭州馬加爵”被判8年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本報訊(特約記者陸軍記者田海珠 丁凱珊) 與震驚全國的馬加爵殺人案有很多相似之處的蘭州高校女生傷害同學案件3月24日有了結果,蘭州醫學院學生李琴因故意傷害被判有期徒刑8年(10日後生效),刑事附帶民事賠償9萬餘元。   因為和同學在一些小事上產生怨恨,2003年6月8日淩晨,蘭州醫學院臨床醫學女學生李琴用事先準備好的菜刀砍向了同宿舍的王惠和劉燕,後經蘭州市公安局城關分局法醫鑒定,王惠被砍成重傷、劉燕為輕傷。經過開庭審理,城關區人民法院最終判決李琴有期徒刑8年。(主人公係化名)   案件回放   發自宿舍的血案   2003年6月8日淩晨2時許,蘭州醫學院教學樓某區的102室突然傳出淒慘的求救聲和尖叫聲,該學院臨床醫學係一年級女生李琴雙手拿著菜刀和尖刀凶狠地砍向了同宿舍的王惠,而和王惠睡在一排的劉燕看見眼前的景象急忙下床奮力奪過了李琴手中的菜刀,誰知李琴一轉身又從自己的床鋪上拿起了一把小菜刀砍向了劉燕。燈突然亮了,看見門口的拖把,王惠衝了過去拿起拖把打向李琴,而喪失了理智的李琴再一次拿刀衝向了王惠。對著兩名同學一番砍剁後,李琴拿著沾滿鮮血的刀跑出了宿舍。之後,大樓巡查保安席某在6樓和7樓之間的拐彎處發現了手拿菜刀躲在角落瑟瑟發抖的李琴,而王惠和劉燕也因為傷勢嚴重被送往蘭醫醫院和省人民醫院進行搶救。   宿舍分床成誘因   李琴來自甘肅環縣,父母都是農民,不管對她還是對全家而言,能來蘭州上學成了一件幸運的事,但情況卻並非如此。因為性格內向孤僻,再加上家庭貧困造成的自卑心理,李琴和同學之間的關係並不十分融洽,有時候會因為一些小事產生不快。事發之時,李琴所住宿舍樓將要加層,她和寢室的同學以及別的宿舍的女生被分在了學院教學樓某區的102室。按照當時的約定,依舊按照原宿舍順序就寢,李琴應該是下鋪,但同宿舍的劉燕卻趁她上廁所時搬到了下鋪。李琴之後找到了班長,班長將她安排在了一名住在家裏的蘭州同學的床鋪,但不知何故,這名同學之後又要求住校。李琴覺得非常委屈,當晚在圖書館哭了一夜,第二天也沒有去上課,班長因為此事說了她幾句,但周圍的同學聽到後竟然開始鼓掌,這讓李琴感到受到了傷害。6月7日下午,當她來到東湖批發市場買東西時,看見了一個刀鋪,此時她便決定報複傷害她的人。於是她花了15元買了一把小菜刀和一把小尖刀,似乎覺得不夠,她又花去7元買了一把大菜刀放在包裏帶進了學校。6月8日淩晨2時許,一直沒有睡著的李琴起床穿好了衣服,她先將小菜刀放在了自己的鋪上,之後拿著小尖刀和大菜刀砍向了正在熟睡的王惠……   本報記者田海珠 丁凱珊   相關鏈接 庭審--她長胖了   3月24日開庭當天,30多名李琴的同學和老師參加了旁聽。在李琴被帶上來時,很多同學伸長了脖子,希望能看清曾經同窗的變化。一名李琴的同學悄聲告訴記者,李琴比起在學校的時候白了些,也長胖了。   被害人神情黯然參加庭審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多半年了,但王惠和劉燕似乎還沒有完全從這場噩夢中走出。王惠一直護著當初被砍傷的右手,而劉燕因為膝蓋受傷,慢慢地走進了審判大廳,兩人庭審中自始至終神情黯然。   曾經翻供   雖然李琴在審判中全部承認了自己買刀、砍人的經過,但記者了解到李琴曾經在警方訊問時全部翻供。事發後,城關分局刑警大隊七中隊對李琴進行訊問時,李琴承認自己6月7日購買的三把刀到就是為了“割劉燕和王惠的脖子”,但在9月刑警隊再次對她進行訊問時,她全部否認了以前的說法,稱自己買刀是為了切水果,而砍人時自己精神並不是很清楚。   父母並未到庭   據了解,李琴遠在環縣的父母並未趕到蘭州見女兒一麵。李琴似乎也知道了這些,被帶進審判廳時,她隻是匆匆掃視了一眼旁聽席上的同學,似乎沒有在人群中尋找父母的想法。   本報記者田海珠 丁凱珊   同學和老師對此事的看法   我們該反省自己   一名參加旁聽的同學告訴記者,事發之時她就在李琴所住宿舍。當時被王惠的驚叫嚇醒後,看見眼前的一幕她已經嚇的不知該怎麽辦,隻能鑽進被子裏發抖。李琴平時性格內向,雖然和同學的交往並不是很深,但她們都不能理解李琴怎麽能做出這樣的事。但之後,她自己也進行了反省,是不是該重新審視自己對待同學的態度呢?尤其是那些來自農村、家庭條件艱苦的同學,對於這些人她們的優越感是不是一把尖利的刀呢?   醫科學生更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3月24日下午記者采訪了蘭州醫學院院辦的一位負責人,他告訴記者,醫學院的學生不僅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更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能真正的救死扶傷。李琴砍傷同學的事件發生後,對老師和學生的觸動都非常大,這也讓他們更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不僅派出老師對受傷學生進行看護,而且還指派了心理專家對相關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而在這之後,有很多同學都主動找到了學校開設的心理谘詢部門進行相關的谘詢。事情過去已經多半年了,同學們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但學校卻將一個問題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那就是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報記者田海珠 丁凱珊   溝通讓我們更快樂   3月24日記者同時采訪了西北師範大學心理係的彭德華教授,他稱18歲到22歲左右的學生正處在心理短乳期,在這個時期,一旦周圍的環境發生變化就不能夠很好的去適應新環境,敏感、多疑成了是這個時期的典型症狀。時常會把別人一些無意識的傷害看成了對自己貶低,一些內向的學生也因此會將仇恨記在心裏,而不是通過正麵的溝通來消除矛盾。彭教授同時也表示,大學生應該有自我教育的一麵,不應該以強調自我尊嚴為原則,最終以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其實溝通,能讓我們更快樂。   本報記者田海珠 丁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