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疑似秦檜墓”鬧劇調查:到底誰是幕後導演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當一縷漆黑的長發出現在棺內,墓主最終確定為女性時,南京江寧一度炒得沸沸揚揚的“疑似秦檜墓”鬧劇總算曲終幕落。   從最初的“秦檜猜想”, 到“夫妻合葬墓”的拋出,甚至最後“秦檜愛妾墓”的推測,是誰在導演這出“大戲”?   2月10日夜,晨報特派記者趕赴南京,調查“疑似秦檜墓” 鬧劇的真相。   誰製造了“疑似秦檜墓”?   江寧開發區地處南京城市南部,距南京市中心7公裏,轄內有鄭和墓、南唐二陵、嶽飛抗金故壘等名勝古跡。   2月1日,南京當地一家媒體發布消息,稱江寧發現一宋代古墓,墓磚刻有大宋紹興25年製字樣,並根據古墓現狀和規模猜測墓主可能是貴族。此時的古墓尚未與秦檜有任何關聯。   但到第二天,《江寧古墓疑是秦檜墓》、《江寧挖出秦檜墓?》《南京發掘一古墓疑是秦檜墓》等報道占據了當地媒體的重要位置。同時,“疑似秦檜墓”的類似說法,被國內外各大新聞網站及其它媒體廣為轉載。在報道中,記者幾乎無一例外地都采訪了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研究所所長、曆史係教授賀雲翱,他的“權威”出場,為媒體判斷“疑似秦檜墓”提供了絕好憑據。   按照媒體報道:賀雲翱聲稱,1986年,南京市博物館考古人員曾經在江寧區牧龍鎮發現了秦檜家族墓,根據古代的墓葬製度,既然子孫墓在牧龍鎮,那麽秦檜墓也應該在牧龍鎮一帶,而現在考古發掘的古墓葬就在牧龍鎮範圍內,而且規格極高,墓磚年代和秦檜的死亡年代相符。媒體援引賀的說法:“這座古墓的墓主很有可能就是秦檜。”在另一家媒體的報道中,賀雲翱教授還如是“表示”:“新發現的大型南宋古墓葬不排除與秦檜或其家人有關”。   時隔一日,2月4日,本地媒體的報道進一步升級。在一家媒體的報道中,賀雲翱進一步“表示”:江寧古墓是秦檜墓所之說有三大理由,一據明代史料記載,秦檜是江寧人氏,他的老家就是今天的江寧區湯山鎮華墅村;其次,按照曆史傳統,秦檜將自己的墓地選擇在江寧也合乎自己的丞相身份;另外,南宋詩人楊萬裏曾作詩《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其中有他夜宿在秦檜墳墓附近的庵堂裏寫下的詩句。   同樣是在2月4日的南京另一家報紙上,報道聲稱:“疑似秦檜墓”是南宋標準夫妻合葬墓,但卻而遭到現場考古專家的抨擊。2月5日,這家報紙幹脆也援引賀雲翱的“權威發布”:夫妻合葬墓屬於常見現象。   “鬧劇”主角:我被媒體涮了!   在媒體的報道中,“疑似秦檜墓”說法主要來自賀雲翱之口,而參與古墓現場挖掘的考古專家們卻很少“發言”。   2月11日,戴著一副近視眼鏡,個頭不高、今年48歲的賀雲翱麵對記者麵對麵采訪,顯得格外憤怒。他回憶說:“2月1日晚,我先後接待了一男一女兩個記者的電話采訪。男記者說了墓地的基本規模;而女記者則開頭就說江寧發現秦檜墓,並請教我江寧與秦檜的關係。我說1986年江寧當地發現過秦檜家族墓,所以這個地帶很有可能埋葬著秦檜。”賀雲翱當時還特別提醒那名女記者,對於考古信息一定要嚴謹慎重,等到發掘結果出來才有定論,並還例舉了北京老山漢墓的挖掘,結果最後空無所獲。   “我看到第二天的報紙有點生氣,但也沒過多計較。”賀雲翱說。因為按照媒體的報道:古墓長達6.5米,而且平麵呈凸字形等信息;根據他的經驗,這肯定“出自現場考古人員之口,因為一般的記者達不到這個水平”。但目前江蘇還沒有出土過超過5米長的宋代古墓,而且該墓室呈平麵呈凸字形布局。按這些現場考古資料,推理此墓應該是最高規格的宋代墓葬,說是秦檜墓也很有可能。但隨著挖掘的深入,證明這些材料都是假的。   2月4日、5日媒體的報道,進一步使鬧劇升級。媒體的報道借助賀雲翱的口,一說是“秦檜墓”;一說是“南宋標準夫妻合葬墓”。而且都堂而皇之地通過賀雲翱的進一步“分析論證“了各自的報道。但賀雲翱看了報道後,幾乎要失態地破口大罵了:“我被人當槍耍了!”   “這兩天,我純粹是被人騙了,幾次想大罵這些記者!”麵對晨報記者的采訪,賀雲翱一臉的沮喪。賀說,2月3日接到一女記者電話說該古墓現場人員基本確定是秦檜墓,詢問一些關於秦檜的背景資料,當時他強調這些資料不能發表。結果報紙出來後,他提供的背景資料卻為古墓進行了定性,稱該墓就是秦檜墓。更為嚴重的是,此篇報道引起了部分現場考古同行的極為不滿,認為他不在考古現場,卻又沽名釣譽,搶出風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月4日,賀雲翱接到了一個男記者的電話,在避開“疑似秦檜墓”的話題後,他稱該墓是夫妻合葬墓,並向賀請教在考古裏麵有沒有類似的墓葬。賀雲翱當即表示,此類墓葬很常見,並簡單說了幾種合葬墓的判斷依據。結果,第二天他的大名再次出現,並稱該墓是“夫妻合葬墓”,當時賀“又好氣又好笑,頭都大了”。   “當時,我也覺得很難受。”賀雲翱說,“覺得非常對不起在現場考古的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的同行。”   2月4日當天,曾經在南京市博物館任職6年的賀雲翱,馬上給現場考古隊長王誌高打了電話,向其解釋事件的前因後果,並稱得到了王的諒解。賀當時還寫了一封三四頁的長信,試圖把受采訪經過詳細解釋,但王誌高說“不需要,他知道那些都是記者在瞎寫,讓賀不必太在意”。   “我在考古界的名聲已經夠大了,何必靠這個小事進行炒作。”賀雲翱說。後來,他就撕毀了該信,並發誓“再也不對此事接受采訪”。   未揭開的古墓麵紗   與賀雲翱的“大出風頭”相比,南京市文物局和最有發言權的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自始至終都刻意保持了沉默。   “這可能與前期所發布的錯誤信息有關。”賀雲翱說。他說,考古隊有人私下告訴他,考古隊最初犯了很大錯誤,在沒有完全清理掉墓葬表麵浮土之前,有人發布信息說該墓長達6.5米,而且墓葬的平麵呈凸字形,事實上隨著後來的發掘,考古人員發現其實是兩個墓,中間有墓牆隔開,每個墓僅長3米左右,凸字形墓的說法更是不攻自破,很多人也感到很尷尬,所以後來幹脆一直保持沉默。   2月4日,南京市文物局(南京市博物館主管部門)派員趕赴考古現場,加強了對現場的管理,並要求媒體不要再發現場考古的稿件。   2月5日,江寧考古發掘現場圍上了帆布,拒絕非工作人員入內幹擾考古,而且負責江寧考古的考古隊長開始發話了,提醒“都別瞎猜了!”   從此開始,一度炒得熱火朝天的“疑似秦檜墓”,伴隨著古墓的發掘,逐漸冷卻下來。   2月9日,南京著名網站“西祠胡同”內部交流版“文化南京”上,一個署名為“新聞通稿”的人轉發了一篇名為《考古新聞熱的喜與憂》的帖子,“請南京關心考古的諸位記者詳細看看”。據南京市一名老文物工作者透露,“文化南京”是南京市文物局開設的與考古記者溝通交流的內部網頁,並指出網名“新聞通稿”就是文物局宣傳處的一名工作人員。   “事情已經過去了,我也算是得了個教訓。”賀雲翱對記者的報道顯得非常大度,“我並不打算找他們算帳,他們可能太年輕浮躁,考古本身又比較科學嚴謹,才犯了這樣的錯誤。”   “其實,大家一開始就在人為炒作。”南京市一名長期從事文物工作的“老法師”說,“這不過是一座平常的古墓。”他說,之所以發展到這一步,跟南京新聞業的惡性競爭有關,幾家競爭對手對於這種“熱點”誰也不敢不做,但在此次事件中,《新華日報》、《江南時報》表現很沉穩,幾乎沒有跟風炒作。   但就在記者即將結束采訪之際,一則該墓疑是“秦檜愛妾墓”的消息見諸報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笑著說:“最後的考古結果還未發布,誰知道是不是又在炒作?”   “其實,從一開始,這些都是人為炒作。”一位南京同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