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鬼子洋鬼子!老美愛吃外賣 廚房成樣品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家中美麗的廚房,現在隻是丟棄外賣盒和廚餘的地方嗎?根據美國知名市調公司NPD的調查,以外賣或連鎖店冷凍食物打發晚餐的人,過去年成長了二成四,且預料會在五年內,徹底攻陷那些倉促端上桌的飯菜。 雖然坊間食譜琳琅滿目,報章雜誌也定期介紹各種美食,據二月九日新聞周刊報導,吃外賣的人口與比例過去年仍大幅增加。有些人甚至花大錢重新裝修廚房,二○○二年美國人共花費六六億美元改裝廚房,平均每戶四萬三千八百美元,結果仍備而不用,看來永遠光潔亮麗。 根據統計,晚餐的飯菜中,隻有百分之四,亦即三分之一晚餐是自己下廚烹調的,而且其中百分之六點九為三明治。此外,在家中用餐時,四次有一次吃的是冷凍或從市場與餐廳帶回的熟食與外賣。 平均而言,開爐火煮飯菜或熱飯菜的比例約五成三,遠低於一九八五年的六成七。而二○○二年時,美國人平均有一百一八餐是吃餐廳外賣,反觀一九八四年僅六四餐。 NPD市調公司副總裁巴澤說:「微波爐是煮菜用具,現在似乎隻剩熱菜功能。」 現代人生活繁忙與精致化的口味正帶動食品業變革,整個食品業的模式都起了極大的變化。超市外賣引廠進店,過去隻有超市將賣不出去的雞烤成烤雞出售,現在則愈來愈像高檔公司的自助餐廳,有壽司吧、熱炒亭、比薩店。二○○二年,美國超市熱食銷售總額為六億美元,比一九九七年成長近四成。 主張吃出原味與吃出簡單的自然食品商店,在發現將蔬菜水果添加沙拉油成為沙拉即可以三倍價格賣出後,也經營起調理食品。過去四年,調理食品即是全美一百四七家的「完全食品市場」(Whole Foods Market)連鎖店成長最高的一項。 據統計,一九九三年至二○○二年,新超市調理食品區所占的坪數,平均至少擴大了百分之一百六八。 至於餐廳業者,巴澤說,過去五年,幾乎所有業績成長均來自外賣。 康乃爾大學營養社會學家索巴認為,上述趨勢與健康飲食觀念有關。消費者接收了吃要吃得健康的信息,開端羞於堂而皇之的大啖炸雞桶,於是選擇買回家關起門來啃。 至於類似「星期五餐廳」的休閑餐廳「蘋果蜂」(Applebee's)則是利用時下流行的送餐到車(carside)服務,吸引消費者上門。消費者以電話預訂,告知車型,抵達餐廳車庫時,自然會有人將所點餐飲送到車旁。 豪華餐廳也在求變,有些旗艦餐廳開端以既有的名號經營外賣。例如「加州美食」的傳奇名廚沃夫岡·帕克即在五年前打前鋒,開設「速遞」(Express)連鎖店,專賣外賣的披薩餅、湯、沙拉。他說:「如果我認為這樣也很好吃,相信消費者也能接受。」 不過,並非所有外賣皆和在餐廳用餐時一樣可口。舊金山頗受歡迎,「斜門」(Slanted Door)餐廳的外賣生意也愈做愈興隆,但主廚對未能立即享用的外賣的「品質」並無把握,因此五月開端,主廚打算推出生的調理食物,讓消費者自己在家煮食。 盡管如此,還是有人不願花時間在煮食與清潔廚房。崔克斯勒是未婚的芝加哥劇場製作人,他的冰箱內隻有果汁、酒、剩菜。他最常吃,也最喜歡吃壽司,連按微波爐熱食物也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