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畢業生南寧撿垃圾維生計 一天隻吃一把麵條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和外國人交流時,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隻要有機會到明園新都,他都要設法找來英文版的《中國日報》來看。”家住南寧市濟南路的徐先生在春節前後,多次給本報熱線打來電話說:“北大畢業後,還讀了三年研究生的鄧為國先生太可憐了,春節也沒有一個人陪他過,為了生活還撿過垃圾,你們趕緊報道報道,呼籲社會各界關心關心他吧!”

  每年全國各地的高考文理科狀元幾乎被北大一網打盡。北大畢業後又讀了三年研究生的鄧為國,為何在南寧卻要靠撿垃圾為生?

  報料:北大畢業生撿垃圾為生

  春節前的一天,居住在南寧市濟南路126-4號的徐先生向記者報料稱:在126-4號有一名北京大學的畢業生,這名畢業生回到南寧後一直沒有工作,還曾靠撿垃圾為生,希望記者給予報道,以引起社會的關注。

  在電話裏,徐先生告訴記者,這名北大的畢業生今年38歲,1982年從南寧市三中考上北京大學,北大畢業後還讀了幾年的研究生,1996年受到各種打擊從北京回到南寧後,受到父親與哥哥的嫌棄,“他們說他是神經病,不管他了,那名北大畢業生靠撿垃圾為生!真的很可憐!如果不是我接濟他,可能他早就生活不下去了!”

  調查:5毛錢都要借

  前段時間各大媒體才炒作了一個賣豬肉的北大畢業生,現在南寧還出了個靠撿垃圾為生的“北大畢業生”?這是炒作還是另有貓膩?記者決定會一會這名“北大畢業生”。

  在接到徐先生報料電話後第二天,記者來到南寧市濟南路菜市口後撥打了報料人徐先生的電話,聽說記者已到路口後,徐稱其在外麵忙著一些事,讓記者在路邊等他回來。掛了電話後,記者決定先行一步,看看是否能見到“北大畢業生”。

  記者好不容易在菜市裏找到了126-4號的門牌,進去後,一位50多歲的阿姨聽說記者是來找撿垃圾為生的“北大畢業生”鄧為國後,熱情地把記者帶到了126-4號旁邊一道小鐵門,一走進鐵門,由於光線不足,樓道及走廊黑黑的。記者正想走上樓梯,就見到一個中年男子穿著一雙拖鞋,拿著一隻大瓷碗從樓上跑下來。帶路的阿姨衝著下樓的男子喊了一句:“有記者找你!”那男子揚了揚手中的碗筷,笑著說:“我沒空,我馬上就要去區黨委組織部。”之後便跑出了鐵門。記者追出門外時早已不見了鄧為國的影子。

  帶路的阿姨告訴記者,鄧為國的父親早已過世,母親與哥哥早已搬離濟南路,現在鄧為國居住的是其父親生前工作單位原南寧地區地產公司的舊宿舍。“所有的鄰居都知道他讀過北京大學,也聽說過他撿垃圾,他這人有點怪怪的,說不清是怎麽回事,反正平時經常向我們鄰居借錢,都是5角、1元的借。”帶路的阿姨一邊說一邊搖頭。

  當初不願去玻璃廠當工人

  記者正與帶路的阿姨說著話,徐先生開著摩托車回來了,見到徐先生向記者打招呼後,帶路的阿姨笑了笑走開了。

  聽說記者在等鄧為國後,徐先生要求記者先到其家中,聽其把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說出來。來到徐先生的家中坐下後,徐先生一邊把兩本薄薄的剪報遞給記者一邊說:“你們先看看這些剪報,都是關於我幫助鄧的,這些報道出來後,反而讓讀者更加誤解了鄧。我希望你們能正確的報道,讓更多的人真正關心鄧。”在徐先生提供的剪報上記者看到,幾乎所有的報道都是就徐先生做了好事後要求媒體報道是對是錯的討論,鄧為國在文中都是一筆帶過。

  徐先生告訴記者,雖說徐父與鄧父同在一棟宿舍樓居住,但自己對鄧為國的了解也是從前幾年開始的。“當時,我聽鄰居們說鄧為國1982年考上北京大學,1986年畢業後還考上了中國地質大學的研究生,後因種種原因沒有完成研究生的學業。1996年失戀後,鄧為國從北京回到南寧。”徐先生稱,鄧為國回到南寧後就居住在濟南路126-4號的原南地地產公司宿舍,他的哥哥給鄧為國安排到南寧市平板玻璃廠當工人,鄧為國不願去。看到徐先生開店做生意後,鄧為國便經常來幫徐先生的忙。鄧為國的舉動卻得不到母親和哥哥的理解,他們非常生氣,還以為他得了神經病。痛苦中,鄧為國於1998年去了北京。在北京期間,他白天找工作,晚上就露宿在北大校園裏。由於工作難找,1999年春節鄧又回到了南寧。他一直都沒有找到工作,家人見他無所事事,便離開了他,從此,他就靠撿垃圾為生。”

  有相片無證書

  “去年春節,我看到他紮著一條紅腰帶站在門前,就試著與他說話,結果發現他並不‘癲’,於是我決定幫助他,讓他到我的店裏來幫送貨,如果不是我幫他,他真的沒法生活!”徐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本來是做生意的,由於要幫助鄧為國,以致生意一落千丈,最後生意做不下去了,隻好讓給弟弟去經營,“我的嶽父知道我幫助鄧後,還勸他女兒與我離婚,我幫助鄧是頂著很大的壓力的!”

  由於徐先生拿不出鄧為國的北京大學畢業證,記者對鄧為國的“北大畢業生”身份表示疑問。徐先生拿出了幾張黑白舊相片,在其中的一張相片上,有十來個坐著或站著的學生,相片的邊上寫有“南寧三中考上北京大學的學生留影”,徐先生指著其中一名站在第二排的男生告訴記者:“這就是鄧,那時的他多神氣!”記者表示想見見鄧為國本人順便看看他的畢業證時,徐先生有些急了:“你們還是不相信他是北大畢業生?這麽多報社的記者都相信了,你們還怕我騙你們?!”記者問其本人是否也見過鄧為國的畢業證原件時,徐先生稱:“都是複印件,給別的報社看的也都是複印件!他的畢業證原件與身份證都抵押在北京的一個同學那裏了,一直都沒有取得回來。”

  接觸:確實是北京大學畢業生

  當記者趕到濟南路126-4號東單元時,徐先生早已拿著一個塑料文件夾等候著。一見到記者,徐先生開口又說自己幫助鄧為國的事情。記者提出想見到鄧為國本人驗證其北京大學的畢業證後,鄧為國從隨身所帶的塑料文件夾中拿出一張複印的畢業證書。在這份寫有鄧為國名字、所學專業、學習時間、畢業時間的畢業證複印件上,在畢業證字號上還蓋著一個鮮紅的公章,上麵寫有“北京大學教學行政處”幾個字。徐先生稱,這是由於鄧為國的畢業證被抵押給同學後,拿複印件回北京大學蓋的章,目的就是證明鄧為國本人確實是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以便為鄧為國聯係工作單位。

  昨天晚上,記者幾經努力,終於同鄧為國在南寧的哥哥取得了聯係,他向記者證實,鄧為國的確是北京大學畢業生。

  撿垃圾也不願賣掉藏書

  走上光線陰暗的樓道,徐先生敲響了126-4號東單元四樓左手邊的一間房門。不一會,一個頭發淩亂、穿著毛衣毛褲的中年男子開了門,看到徐先生一邊走一邊往裏讓記者還一邊介紹說這就是北大畢業生鄧為國時。鄧為國跟著往裏走一邊不高興地說:“老徐,你怎麽老往我家帶陌生人!”

  這是一套破舊簡陋的房子,客廳裏到處都是堆放得整整齊齊的書。記者隨便翻看了一下,見到《中國皇家文化匯典》、《政治經濟學》,還有一些美術書和其它教材。記者還注意到厚厚一大摞全英文版的《CHNDAILY》《中國日報》。由於沒錢交電費,多年來,他一直靠點蠟燭驅除黑暗。

  見記者對自己家中的書頗有興趣,鄧為國說,雖然平時靠撿垃圾為生,有時餓得兩天都沒錢買東西吃,但他都舍不得賣掉這些書。

  當徐先生告訴鄧為國,兩位是《八桂都市報》的記者後,鄧為國一邊穿著外衣外褲,一邊重複地對徐先生說要破費請記者吃一頓餃子。得知記者剛吃過早餐後,鄧為國說自己肚子餓了,要和記者邊吃邊聊。

  一天隻吃一把麵條

  在餃子館坐下後,鄧為國拉了拉身上那件80年代的工人裝,一邊東張西望一邊說:“現在經濟困難,否則就請你們到隔壁鳳凰賓館去吃大餐了!”

  當記者問鄧對自己作為一名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不去工作而靠別人“救濟”過生活有什麽感想時,鄧為國依然是一邊東張西望一邊說:“沒有辦法,我一天吃一把1塊5的麵條,一個月45元錢就可以了。”記者問其錢從何來時,鄧為國拍了拍徐先生的肩膀:“我在幫徐老板的忙呀。”當記者提出徐先生其實也沒有工作而是靠其弟弟救濟過日子時,鄧為國告訴記者,他想找份合適的工作,又擔心別人不理解他,更怕別人不相信他的能力。他一再說自已有能力,隻要給他一個機會,給他一些時間,他會給社會一個驚喜。”(稿源:八桂都市報)(作者:方東雲葉禎)(編輯: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