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靈家族曆史研究社

專注於家族曆史研究,分享知識,發掘曆史
博文

非典型民國名媛鄭念的“硬骨頭”與她的家世作者:伏靈鄭念,原名姚念媛,以其出版的著作《上海生死劫》而聞名於世。她的書最早是1987年用英文在美國出版,這本名為LifeandDeathinShanghai的自傳作品,一經發行即洛陽紙貴,成為關於中國文化大革命曆史最著名暢銷書之一,中國人所寫自傳能夠獲得如此高的評價與銷量,在英文世界也是非常罕見的。這種文革迫害的故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讓我們來為自己先人立傳樹碑! 伏靈 中國古人一直強調要以樹碑立傳紀念先人,傳承家族傳統。由於種種原因,今天許多人已經沒有辦法幫自己的先人樹碑了。經曆了無數殘酷的世變,許多人的先人墓葬已不存,甚至遺賅骨灰都無蹤。那麽在這種情形下如何去紀念自己的先人呢?為自己的先人及家族寫書立傳吧!這不但是紀念先人的最好辦法,也是留給後人的最好傳承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矢誌報國到迫害至死:劍橋心理學博士曹日昌的不幸人生 作者:伏靈 2016年,荷蘭作家CarolijnVisser出版了她一部紀實小說《Selma:AanHitlerontsnapt.GevangenevanMao》,在書中,作者講述了一位荷蘭猶太女性Selma的故事:先是千辛萬苦逃脫了希特勒的迫害,後來又成為毛澤東的“囚徒”,最後不幸喪生。2017年,該書贏得荷蘭曆史讀物最高獎項Libris曆史獎。作者在書中講述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09-16 21:09:53)
你們家還有祖宅嗎?所謂祖宅,就是由祖父或曾祖甚至更早祖先建立或購置的數世同堂的大宅。由父母建立的房子,尚不能稱之為祖宅,或可稱作老房子。祖宅代表一種家族存在的物質象征,也意味著一個能夠獨立的世界。無論是幽深華麗的深宅大院,或三代以上家人聚居的普通房子,都可以稱之為祖宅。中國人通常都講家族傳統,這種傳統在物質上的載體就是這種數世同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滿堂英傑:李政道的基督教家族作者:伏靈中國的現代化,通常都被認為是西風東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基督教傳教士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教育、醫學、還是科技引進,他們都成為開風氣之先的人物。基督教在近代中國的發展,當然也得益於本土信徒的合作與支持,鴉片戰爭之後外國傳教士紛紛進入中國布道,他們所依靠的中國助手,就成為基督教最早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8-22 00:18:18)
倪匡的才華與家世作者:伏靈上個月在香港過世的倪匡,可能是香港“四大才子”中最有傳奇色彩的一位。他出身商人家庭,但是民國三十八年上海變色後,這位少年未隨父赴港,卻投考革命幹部大學,叛逆性格或“進步青年”的特質均很明顯。受其家庭背景阻礙,他沒有能成為空軍或公安警察,被派放極邊之地在內蒙古自治區第四勞改管理大隊當青年勞改幹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兩代叔父恩:楊振寧的家族史 ——華人諾貝爾獎得主家世研究係列之一 作者:伏靈 諾貝爾獎一向為國人所看重,全球頂尖科學家,可能都將諾獎立為最高奮鬥目標。頒發至2021年,除和平獎之外,華人僅有11人得獎。我們仔細研究每位華人得獎者的家世背景,發現絕大多數都非同凡響,或父輩、祖輩皆為精英,或有支持他們的顯赫戚族。從這些諾貝爾獎得主的家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什麽時候當官不用“守孝三年”?作者:伏靈中國人本來對“孝道”二字看得比什麽都重要,這也是家族傳承之所以能夠繼續的關鍵所在。因此《中庸》稱“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按正常的規矩,親人去世,守孝期根據親疏關係分為五檔:斬衰三年、齊衰一年、大功九個月、小功五個月、緦麻三個月。所謂斬衰、齊衰、大功、小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你知道家譜中哪些祖先是虛構的嗎?作者:伏靈家譜,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了解家族淵流重要且可信的曆史記錄。在許多地方,家譜都有崇高的地位,被供在祠堂特別設計的龕盒之中,在特別的日子才能請下來供族人查閱。當然族內各房一般都有支譜,供這一房的族眾保存查閱。今天這些傳統已經放鬆了許多,家族修譜工程結束後,出錢之家庭都能得到一本本房支譜保存。出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無必要的英雄祖先世係再塑造:也談蘇炳添與蘇東坡 作者:伏靈 最近熱搜上一個話題,是中國傑出的田徑運動員,百米紀錄保持者蘇炳添被他老家的族長“確認為蘇軾第­­29代孫”,舉出家譜作證。然後就有吃瓜者發揮想像,認為蘇軾確實愛跑,因此,認為基因遺傳至今,在蘇炳添身上爆發出來。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因為裏麵涉及到家譜如何描述自己祖先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