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靈家族曆史研究社

專注於家族曆史研究,分享知識,發掘曆史
正文

倪匡的才華與家世

(2022-08-22 00:18:18) 下一個

倪匡的才華與家世

作者:伏靈

上個月在香港過世的倪匡,可能是香港“四大才子”中最有傳奇色彩的一位。他出身商人家庭,但是民國三十八年上海變色後,這位少年未隨父赴港,卻投考革命幹部大學,叛逆性格或“進步青年”的特質均很明顯。受其家庭背景阻礙,他沒有能成為空軍或公安警察,被派放極邊之地在內蒙古自治區第四勞改管理大隊當青年勞改幹部,農場處紮賚特旗綽爾河畔,離蒙古邊境僅一百多公裏。亦因其上海中產家庭出身,對自由的渴望,成為其與極權體製之間有無法擺脫的矛盾,最後終於無聊瑣事上爆發,倪匡被迫逃亡。他以驚人的意誌與生存能力,成功從內蒙輾轉多地,逃至廣東,最後順利經澳門抵達父母與弟妹們居住的香港。在香港,倪匡將其在上海接受的教育熏陶以及後來的“革命經曆”化作小說文思,很快就成為這塊“自由樂土”上的名文人。

講述倪匡傳奇一生的文字很多,但都未能解釋一個問題:倪匡的才氣從何而來?除了其個人天資聰穎之外,與其家庭可能亦有密切關係。

倪匡1935年5月30日生於上海,但其祖籍本是寧波鎮海。上海開埠後,成為廣東人與寧波人的大碼頭,鎮海人前往上海淘金者甚眾,倪匡祖父亦在其中,早期上海水火保險業興起後,倪祖父應該就已經投身該業,並且成為職業經紀。倪匡父親倪純壯,亦正是在這種西式家庭氛圍中接受教育,癡迷於文學、戲劇、體育,其水平顯然已非普通粉絲所能比擬。至少到二十年代中期倪純壯就已經開始在上海灘許多報刊上發表作品,揚名海上,他甚至與好友一起創辦了一家專門報道戲劇界消息與劇評的報紙。與許多上海新式文人一樣,倪純壯還喜好新式體育,三十年代乒乓球運動在滬上大興,倪純壯球藝精湛,曾經多次參加公開比賽,倪匡母親王靜嫻亦是大家閨秀出身,新式女校畢業,文藝體育修養亦甚佳。不過倪純壯婚後正式職業仍在保險界,曾在上海擔任中國工業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經理,赴香港後亦在HCTC保險部任經理。

正是在這種家庭背景下,倪匡從小就熱愛閱讀,陶醉在各種中西小說作品之中,家藏圖書豐富,學校亦多有文學名師任教,其所讀上海中學前身即龍門書院,人文科教育一向在上海名列前茅,由於學費不菲,能入讀者當然非一般貧寒。倪家之家教成功,不僅出了倪匡這一位才子,其兄倪亦方是中國著名工程師,中國冶煉業重要專家,以研發優質炭黑而聞名。六妹倪亦舒文名不輸於兄長,七弟倪亦靖留英,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科學院院士, 美國製造工程師協會院士,五弟倪亦平亦為航空工程師。可見倪家子女在倪純壯夫婦的栽培下,在文學與工程兩個領域具成就非凡。所以,倪匡過人才華的背後,家庭影響實在是非常重要,後人不能忽視。

(閱讀更多名人家史研究文章,請訪問伏靈家族曆史研究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