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靈家族曆史研究社

專注於家族曆史研究,分享知識,發掘曆史
正文

你知道家譜中哪些祖先是虛構的嗎?

(2022-08-13 09:23:54) 下一個

你知道家譜中哪些祖先是虛構的嗎?

作者:伏靈

家譜,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了解家族淵流重要且可信的曆史記錄。在許多地方,家譜都有崇高的地位,被供在祠堂特別設計的龕盒之中,在特別的日子才能請下來供族人查閱。當然族內各房一般都有支譜,供這一房的族眾保存查閱。今天這些傳統已經放鬆了許多,家族修譜工程結束後,出錢之家庭都能得到一本本房支譜保存。出錢特別多的,有可能還能在譜中享有特別的介紹頁麵,或者被列入“鄉賢榜”之類。

雖然家譜地位崇高,但正如伏靈在討論蘇炳添與蘇東坡關係的文章中指出的,家譜中所列出的先人,越遠古的其實越不大可靠。那麽,究竟如何辨識家譜中哪些可能是攀附的同姓名人,哪些是真實存在的祖先呢?有一個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看是否能清晰列出先人的生辰、婚娶、墓葬及子女數量與聯姻關係等,如果能列出這些,通常都是比較靠譜的真實存在的祖先,如果這些關鍵信息缺乏,那麽,就要再進一步謹慎考證,尤其相隔年代過遠者弄不好就是攀附冒認的祖先。

通常人們對自己三代之內的祖宗姓名以及與生命有關的關鍵信息還是記得的(包括生辰忌日、子女數量、聯姻對象、墓葬地點等)。如果這個家族遵守定期修譜的傳統,比如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那麽很可能他們的世係記錄就不會中斷。所謂“三十年一小修”,其實大概就是一代人就要修一次,這個代,是按照當時人的壽命、結婚年齡等來計算的。如果男性結婚年齡取一個中數30,那麽他生的孩子在他60歲的時候大概亦30歲,是為一代。如果是1949年修的家譜,往前追溯十代,大概可以追到清朝乾隆年間。此時修譜者手上如果有曆代舊譜(如果三十年一修,那麽大概有十種不同的放譜,按六十年一修則大概已存有五種舊譜)參考,他們就可以清晰列出至少十代祖先的信息。能夠清楚無誤記錄更早世係的可能也有,但這需要家族對族譜保存非常重視,居住地亦未經曆大的戰亂焚毀家園。1949年後情況就比較複雜,經過“破四舊”及文化大革命等,家族還能保存完整係列族譜的極為少見,能搶救出一個版本的族譜,成套不缺失,已經相當難得。所以後代再續或補修族譜,便都要麵臨世係中斷弄不清楚的問題。

不過現代民間普遍修譜是宋代以後中國人才有的傳統,之前的世係普通人家很難講清楚。中國雖然也有家譜,但均為世家顯族官修,民間不能私修。這些官修家譜,是與當時的門閥政治連在一起的。隨著門閥製度在唐朝末年的瓦解,這些為了審查出仕資格及婚配對象的官修家譜大多也在戰爭混亂中被焚滅,所以宋代有學問家就說“譜牒又廢,人家不知來處,無百年之家,骨肉無統,雖至親,恩亦薄。”

到了宋代,朝廷開始鼓勵民間尊拜祖先、建立宗祠,以更好管理族眾。但這種管理通常也是限於五服之內。所謂“五服”,指的是當時的“服製”,按服喪期限和喪服的粗細不同,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五種等級,即謂“五服”。“期服親”是指父係親屬、“大功服親”是指祖父係親屬、“小功服親”是指曾祖父係親屬、“緦麻服親”是指高祖父係親屬,母係一世的親屬同屬於緦麻服親。內親在喪事期間要為死者服喪,關係親近者居喪服製愈重、關係疏遠者居喪服製愈輕,依次遞減。民間今天還有所謂按層級為逝世親人“披麻戴孝”的風俗,其實就是古代服製傳統的殘留。與服製有關的宗法,也通常隻是由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孫,包括男係後裔及其配偶,亦稱為“本宗九族”。

為了推行尊祖、敬宗、收族等相關的宗法,倡行孝道,當然就要讓族眾弄清楚自己五代以內的祖宗,民間纂修家譜之風始起。朝廷為了鼓勵這種做法,推出官員封贈製度,即按照不同官職大小,封贈先輩親人,官職越大追授越遠,變相激勵民間要知道牢牢記住自己祖先的姓名及生辰等,這與科舉考試時考要要填上三代的姓名字號等類似,不知者當然會為人所不齒。不過可能文人好麵子,從宋代開始,一些文人在纂修自己家的族譜時,有意將祖先往五世以上追溯,直至遠古。歐陽修、蘇軾等人在這方麵是表率,他們為自己家族修譜,一方麵列出五世祖以內先人的具體信息,另一方麵又將家族淵流不停上溯,這種家譜的格式在後世亦非常流行。由於世係記錄中斷,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許多家族實際上就隻好用攀附、冒認同姓曆史名人等方式來“發明祖先”,以填充中斷了的世係。

正因為此,今天打開任何一本家譜,早期先人多為貴胄,但是到了可考的十代之內的記錄,通常又顯得平淡無奇,能出一個進士或舉人,已是異常榮耀,會大書特書。前顯後卑,這種矛盾,其實也就反映了遠虛近實的特點。將高貴虛擬的祖先,列在家譜,一方麵是為了與他族競爭需要,一方麵也可能是為了激勵族人。對後世查閱使用家譜的人來講,在使用這種家譜時,便要多留一個心眼,至少自己心裏明白,那些家譜上一二千年前的祖先,其實就真的是一個鼓勵後代上進的符號,而五代以內的先人,一定要牢記姓名,並且有空就告訴後代他們的故事。(了解更多家族曆史知識,請訪問:伏靈家族曆史研究社網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伏靈社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零不是數' 的評論 : 文革對祖先記憶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不過有時一個家族會有多份家譜分存於不同房支,有時可以問問非本房族親,是否還有保存。另外就是根據尚知道的不同代先人姓名,請人重建譜係。
BKL 回複 悄悄話 文革把我村宗祠的祖先牌位都搗毀了,已無從修複!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小時候看過家譜,是從黃帝開始的。文革時燒了,現在無從查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