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父親的回憶

給父親收集的抗戰期間在空軍的記憶和有關祖父的中國海軍文章
博文
(2010-03-22 11:04:19)
百年彳亍 第一部——恆秉斯章 緣起 民國十一年,歲次壬戌,農曆六月十八日,父親出生在福建省閩侯縣後官縣前來魁裏十號老家。 這是自戊戌變法後迎來的第三個戌年,滿清雖已覆亡,民主中國卻還陷在各處軍閥割據和列強環伺的動蕩不安之中,是中山先生所說的那個“革命尚未成功”的時代。 一個平凡的中國人,生在一個不平凡的時代,父親的故事,和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辛亥革命後,各地爭權奪利,軍閥混戰。當時中國各種機構賴以存在的帝製政府雖有許多弱點,但在形式上仍保持著穩定、統一的體製。海軍也不例外,它深深卷入了這場社會政治變革之中。當時中國參與權力鬥爭的主要有三派:一派是以生在夏威夷的中國南方人孫逸仙先生領導的激進的革命黨人;一派是主張維新改良的君主立憲派;另一派是主張用武力統治中國的最獨裁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45年9月9日,日軍駐華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將軍呈遞降書正式投降後,中國戰區對日受降典禮在南京舉行,海軍總司令陳紹寬代表中國海軍接受日軍投降,日本海軍中國方麵艦隊司令長官福田良三在儀式上代表侵華日本海軍部隊願意放下武器,向中國海軍投降。接著10日就根據降書規定下令日軍中國方麵艦隊司令官福田良三中將,將中國戰區(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10-15 15:46:52)

歐陽晉口述徐綏之采寫、注釋【口述者簡曆】歐陽晉,福建福州人。生於1917年10月24日。1931年入馬尾海軍學校航海班,1937年赴德國學習。1939年返國,在海軍長江中遊布雷遊擊隊任布雷官。1943年調往重慶,曾短期擔任海軍總司令陳紹寬的副官,旋即赴英國參戰學習。後因“二戰”結束,任務改為參加接收英國贈與中國的“重慶號”巡洋艦,任少校通訊官。1949年初調入海防第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蔣介石領導浴血抗戰記實                     (連載之一)第一章 陳兵江南1  1937年7月7日。  日軍在中國的駐屯軍步兵第一聯隊一部,在蘆溝橋附近同中國軍隊駐守該地區的二十九軍師37師219團一部發生激戰。  頓時,日本軍方一片按捺不住地狂歡。他們蓄謀已久的挑釁,終於惹得中國守軍奮起自衛。日本的主戰派們斷言:中國政府和軍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5-11 10:46:20)
陳紹寬與民國海軍
陳紹寬與民國海軍張力中研院近史所(臺灣臺北)東華大學歷史係(臺灣花蓮)
摘要陳紹寬(1889-1969)是民國海軍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1905年入江南水師學堂就讀,1908年畢業,至1945年年底卸海軍總司令職,結束其四十年的海軍生涯。綜觀這四十年間,陳紹寬在1910年代奉派出國考察日本、美國,及歐洲國家的海軍發展,並參與歐戰,表現優異。返國後服務北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劉冠雄完成了在福州船政學堂為期三年半的堂課學習和近兩年的海上實習後,順利畢業,被派往北洋海軍,成為一名見習軍官。 1877年清政府派出海軍留學生共三十人前往英國、法國學習;五年後,清政府又派出第二期海軍留學生共十人赴英、法兩國學習。1884-1885年的中法戰爭,使清政府進一步認識到加強海軍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所以,戰爭剛剛結束,清政府就定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州市,是一座名聞遐邇的曆史文化名城,而繁華的八一七北路西側的“三坊七巷”,濃縮了福州的曆史,令海內外有識之士垂青不已。
  福州“三坊七巷”中的三坊是:“衣錦坊”、“光祿坊”和“文儒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塔巷、吉庇巷。別小看那一條條不起眼的古樸小巷,巷內屹立著一座座建築豪華的官邸宅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05-08 16:04:02)
林姓昭穆字輩福建晉江西濱林氏西濱林氏家族(本站長家族)自林錫昌公至十一世祖,始製昭穆世次排行文字讓後代子孫應用其昭穆初定為:維祖烈為。至清乾隆年間,根亭公欽賜翰林院檢討,再製世次排行文字如下:光前啟後,孝友是扶;
忠信篤敬,乃德之孚。(秉文)至同治年間悅萱公改『之孚』為『秉文』。『乃德之孚』文雅勝於『乃德秉文』,改字之因可能是『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6-05-08 15:59:27)
書摘

大概是因為林則徐位列清朝名宦的緣故,時人有意隱諱他的家世,牽強附會地把他家和赫赫有名的“閩中甲族”——福州東林聯係起來,說他“家傳五尚書”,是簪纓世胄、封建官僚貴族後裔。最早為林則徐寫傳的金安清,也煞有其事地渲染說:“林氏自唐後即為閩中甲族,前明科第尤盛,史稱其三世五尚書,皆以清德著”。
“三世五尚書”,指明成化至萬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