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11)
2011 (248)
2013 (207)
2014 (113)
2016 (71)
2017 (58)
2018 (149)
2019 (194)
2020 (212)
2021 (295)
2022 (175)
2023 (110)
2024 (302)
2025 (28)
羅斯金自畫像
羅斯金(John Ruskin,1819年2月8日-1900年1月20日)是英國作家、水彩畫家、藝術評論家、社會思想家、業餘地質學家、讚助家、慈善家。他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主要的藝術評論家,也是英國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的發起人之一。他本身也是個天才而多產的藝術家,以水彩和素描見長。他寫作的題材涵蓋從地質到建築、從神話到鳥類學、從文學到教育、從園藝學到政治經濟學,可謂包羅萬象。他的寫作風格和體裁同樣多變,從隨筆到專著、從詩歌到演講、從旅行指南到說明書、從書信到童話他都寫過。代表作有:《近代畫家》、《建築的七盞燈》、《威尼斯的石頭》、《時至今日》、《芝麻和百合》、《勞工書簡》,總計39卷,使他成為維多利亞時代藝術趣味的代言人。
羅斯金的作品內容深刻厚重,語言生動優美,影響了甘地、托爾斯泰和普魯斯特,普魯斯特用了六年時間研究羅斯金的著作,雖然他的英文並不好。他說他通過讀羅斯金的書提高英文。
他是一個獨生子,父親是一位成功的蘇格蘭雪利酒商人,也購買和收藏藝術品,尤其是當代藝術家的水彩畫。他父親一直鼓勵他從事繪畫和詩歌創作。每年夏天他隨父母遊覽歐洲名山大川,參觀古代建築和名畫,培養了對自然和藝術的愛好。
作為虔誠清教徒的母親,從來沒給羅斯金買過玩具,她認為所有的玩樂都是罪惡,而是每天早上花幾個小時和兒子一起讀《聖經》。他的大部分教育在家中進行,由母親精心培養。他18歲考入牛津大學。母親在大學附近租了一間房子。在晚年,他說道:“我所受的教育,一般說來是錯誤的,而且也是不幸的。”父母的溺愛和嚴厲管教,影響了他的心智全麵成長。他母親掌控了他的一生。可以說他是個對父母惟命是從的“情感缺陷患者”。
羅斯金10歲開始發表詩作,15歲在自然曆史雜誌發表三篇自然曆史文章,18歲《建築的詩歌》在建築雜誌連載,20歲一篇氣象科學現狀簡評在氣象雜誌發表。1843年24歲的他因《現代畫家》(Modern Painters)一書而成名,並使其擁有眾多追隨者,其中就包括英國大文豪王爾德。書中他高度讚揚了威廉·特納(J. M. W. Turner)的繪畫創作。1860年完成《現代畫家》第六卷。
1847年拉斯金29歲,主要是依從母親的意願,同時他也覺得自己喜歡她,便娶了家庭世交的女兒,漂亮的艾菲·格蕾(Effie Gray 1828——1897)為妻。他們自小就相識。拉斯金在格蕾12歲時,開始給她講繪畫藝術,並贈送格蕾一本自己編寫的,現在已成為經典的童話書《金河王》 (The King of the Golden River),這是羅斯金一生中唯一一篇用童話題材寫成的作品,也許就是為她而寫的,至少是從她那獲得靈感。但洞房花燭夜,他看到她的裸體感到厭惡。艾菲在給父母的信中寫道:他說了各種理由,不喜歡孩子、宗教原因、保護我的美,今年他終於說出真正原因,他想象中的女人和在我身上看到的很不一樣,他之所以沒有讓我成為他的妻子是因為4月10日第一個晚上他感到我這個人很惡心。具體是什麽情況,為什麽他有那種感受誰也不知道,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是青春期之後艾菲身上有了下體毛,和他平時看到的雕塑繪畫中的女人不一樣;為了雕塑裏幻想的純潔而禁欲;他看到了月經;因為他不知道她愛不愛他,很明顯她的父母把她嫁給他是為了不讓父親破產;他的嬰兒化情感思維使他無法在成人的感情世界裏正常生活等等。不論怎樣,雖然沒有得到夫妻間應有的親昵與溫柔,頭幾年他們的生活還算幸福,她聰明可愛,他們一起去跳舞,他喜歡和她交流。但看樣子他永遠不會讓她成為真正的妻子。
1948年出版《建築的七盞燈》,1951年出版《威尼斯的石頭》。
羅斯金是前拉斐爾派的主要擁護者。他讚賞該畫派的靈魂人物約翰·米萊斯(Millais)在其成名作《奧菲利亞之死》(Ophelia 1851-1852)中對自然的細膩描繪和對宗教符號的運用,便主動邀請他來和自己一起度假。米萊斯當時還窮困潦倒,視羅斯金為伯樂。羅斯金的父親給米萊斯一筆可觀的傭金,讓他給自己的兒子畫一幅肖像。米萊斯以蘇格蘭的山野瀑布為背景的肖像畫《約翰·羅斯金》是該派代表作之一,它開始了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變:風景畫的興起,尤其是那種對大自然的忠實描繪的風景畫。
羅斯金 米萊斯畫
因為這場聚會,米萊斯和羅斯金的妻子格蕾相識了。之後,艾菲擔任米萊斯的人體模特兒,米萊斯看到了她深藏在心底的開朗,她的善良,她的才華,也看到了她的苦難。倆人因過從甚密而墜入愛河。第二年,艾菲向羅斯金提出離婚起訴,理由是因為他性無能婚後未曾圓房。拉斯金承認沒有圓房這一事實。拉斯金與埃菲的婚姻隻持續6年便結束了。從此拉斯金開始埋頭工作,長期致力於威尼斯城建築和其他藝術形式的研究。次年艾菲嫁給了另一個約翰,並為他養育了八個子女。由於格蕾和拉斯金的婚姻以離婚告終,她不能再參加某些社交活動,特別是有維多利亞女王出席的活動,都不會向她發出邀請。
納博科夫的小說《洛麗塔》出版後遭到許多非議,有人甚至懷疑他有戀童癖。他說明過在他的生活中沒有和小女孩有過親密接觸,《洛麗塔》完全是憑空想象的作品。有評論家認為他可能部分從羅斯金的經曆獲得靈感。
羅斯金的個人生活並不幸福,但他有過愛情。1858年羅斯金收到一個母親的來信,信中說他是唯一一個好的繪畫老師,她想讓她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一開始就接受正確的繪畫教育,特別是小女兒羅莎(Rose La Touche , 1848-1875),看上去很有潛力。羅斯金在《過去時代》裏詳細記述了她第一次學畫時推門進屋的樣子。此後的15年時間裏,他用畫筆記錄下她。他們的關係非常親密,不見麵時用書信聯係。事實上他愛上了這個少女,大部分評論者認為時間是在她14歲到18歲之間。這場可能違背常理的愛情延續多年。她是個奇特飄嫋的女子,寫奇特的詩,患有貧血症。羅斯金的愛對他來說既是幸福也是折磨。1862——1865他們沒有見麵,1866年,46歲的他向18歲的她求婚,雖然她本人沒有拒絕,但要他等三年。
她父母擔心他們真的會結婚,便寫信給艾菲詢問有關他們離婚的傳言是不是真的。艾菲說羅斯金不願和她發生性關係是因為他覺得她有內科病,她說他不可能讓一個女人幸福。有人認為這是艾菲對羅斯金的報複,也有評論者認為艾菲擔心假如他們結婚生子會使他們離婚的基礎——他性無能不攻自破,她和米萊斯的婚姻便不再有效。羅莎的父母從她的信中讀到羅斯金是個厭惡女人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受這個建議的影響,還是因為對宗教態度的不同,她的父母拒絕了他的求婚。他們家是虔誠的福音派教徒,而他正漸漸遠離宗教。他需要通過中間人才能和她通信。羅莎寫道所有的事情令我痛苦,我在傷害我自己。有人覺得她的父親在虐待她。她母親則認為她的精神出了問題。她的醫生也認為她有些歇斯底裏,那時上流社會的女孩子容易患上此病。
60年代後,羅斯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他一改前期的美學風範,開始致力於社會改良運動。著名作品有政治經濟學論著《時至今日》,1862年出版,和演講集《芝麻與百合》,1865年出版。
1869年羅斯金和羅莎在皇家學院偶遇,這是3年來他第一次見到她。這麽多年來在他的口袋裏一直帶著她答應考慮他們結婚的信,他想把信退還給她,她沒有接受。此後他們定期見麵。他又向她求婚,她說醫生告訴她她不適合結婚,但假如婚後不過性生活她願意嫁給他。羅斯金不同意,怕這樣會影響他的聲譽,坐實了前妻對他性無能的指控。然後他們又不再見麵。
同年他被任命為牛津大學第一位美術教授。
70年代起,羅斯金逐漸失去理智。
1871年他出資1萬鎊興辦聖喬治會,企圖實現他的改良主義的社會理想,建立一個烏托邦。但他所倡導的事業得不到人們的支持,毫無建樹。加之體弱多病,不免於悲觀抑鬱之中夾雜著憤怒情緒。出版第一卷《勞工書簡》,第三卷1884年才出版。
隨著羅莎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父母允許羅斯金來看望。他在他辦的月刊上向世界宣告:我想讓她成為我妻子的女人正在死去。
病床上的羅莎 羅斯金素描
1875年,二十七歲的羅莎可能死於厭食症,也有人認為是因為心碎或瘋癲而死。五十六歲的羅斯金失去了追求了十六年的愛人,對他衝擊很大,他躁狂症爆發。後來他曾試圖為羅莎招魂。他繼續活了25年。
羅斯金和唯美主義的代表畫家惠斯勒之間有過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有一天,羅斯金和王爾德一起參觀一個畫展,羅斯金對惠斯勒所作的《泰晤士河上散落的煙火:黑和金的小夜曲》一畫頗為不滿。這是一幅在黑色底子上灑滿不規則色點的油畫,羅斯金認為這是潑一盆顏料在觀眾臉上:“把顏料罐打翻在畫布上還要觀眾付錢,實在是一種欺騙。”。1875年,惠斯勒以侮辱名譽的罪名向法院控告了羅斯金,與羅斯金進行了一場著名的法律訴訟,最後法庭判處羅斯金有罪,但隻須支付十便士的罰款。惠斯勒為支付一半的訴訟費而囊空如洗,卻因此聲名大振。而官司失敗和羅斯金最後走向瘋癲也有關係。
羅斯金有一句最著名的句子:“除了生命之外別無財富”。他所說的生命包括愛的力量,快樂的力量,敬慕的力量。1879年他父親去世後,羅斯金聲明社會主義者與富裕不可兼得,將所得遺產分贈各家教育機構,包括在帕丁頓的由他本人成立的有烏托邦性質的聖喬治公會、在切爾西的懷特朗學院與在坎伯韋爾的約翰羅斯金學校。
晚年的羅斯金飽受抑鬱症的折磨,在自傳中寫道:“醫生認為我是過勞成疾,但我發瘋的原因是因為我的工作沒有帶來任何成果。如果大家知道我的作品得到何種待遇,就會明白我的痛苦了:我花七年寫一本書,燃盡生命之火,出版後卻沒人相信裏麵的話。”
“我不相信你們之中有任何人想住在這樣一個房間裏:櫃子裏放著一個被謀殺的男子,即使用了化學藥物屍體保存完好,即使從頭頂上長出一株向日葵。”這是羅斯金的文字。
如你所言羅斯金是個完美主義者,很多人宣傳自己的理念卻不實踐,而他為了他的烏托邦散盡家財,據說晚年生活很拮據。在感情生活上也是這樣,對他不愛的人根本沒有欲望,可能是帶著他的童貞離世的。
說到洛麗塔,有一種愛似乎接近完美,例如不丹國王愛上王後時,她好像才七歲,好在他也是少年,青梅竹馬。而一個成年人愛上一個少女,則要有許多擔待:例如亞曆山大二世愛上卡特琳娜時,她隻有九歲,卻極富個性,令他一見鍾情,他也是一直等到他長大。
羅斯金似乎保持著完美的單身,可是內心有著不斷的衝突·躁動和痛苦。。
至於為什麽新婚之夜沒有圓房,我覺得他的最後一個解釋可能有另一種解釋。很難想象一個搞藝術的人會不知道女人脫了衣服之後是什麽樣子,裸體模特在歐洲有悠久的曆史。有沒有可能不是體毛而是因為肥胖?那時的穿著很難看出體形,而體形是會影響像他那樣唯美主義者的欲望的。是個謎,隻有羅斯金自己知道。他寧可和艾菲離婚而不去捍衛自己的聲譽,而為了捍衛自己的聲譽又寧可不和羅莎結婚,有誰知道背後的動機?羅莎的死因,也是個謎。
和羅莎相比,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他對艾菲有感情也是很膚淺的。
很感慨他真實的人生是這樣度過的,就像一個完美表象下的層層裂縫,他也許是個完美主義者。其實,他的人生忽然讓我明白了勞倫斯為何對那時的英國社會充滿的悲憤之情,以勞倫斯的深邃他是懂得社會對人的束縛的,從身體到精神。羅莎的死讓我想起西蒙波娃的好友冉冉之死,波娃說她是死於中產階級偽善的體麵,父母以為是為了她好,其實卻恰恰害死了她,使其在精神上一點點窒息而亡。Linmu的文中有一個關鍵的提示,那時上流社會的小姐得歇斯底裏的不少,估計也是這種社會束縛的受害者。。
我們之所以不能出名,是因為太正常。
嗬嗬,開個玩笑!
感謝林教授好文介紹! 漲知識!
謝謝大家,周末好,:))
奪走他妻子的畫家把他畫得頗具魅力,想起一首詩¨從前慢¨:那時人們頗有風度,對情敵都心存友善。
幾部表現維多利亞時期的電影,充滿了前拉斐爾派的繪畫風格,令人賞心悅目。
非常感謝博主對文學藝術界諸多細節的介紹,這對理解相關作品脈絡很重要。
也說明了,上帝造就人時就有了局限性,若一人在某一方麵的精力智力超出了常人,那他一定會失去或失常另一方麵的能力。The passion of John Ruskin 是個短片,隻有14分鍾。
土豆,看Effie Gray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