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電郵

打造海外華語多媒體電子旗艦,凸現文化藝術學術高度,觀照漢文化視角,建立首家新移民華裔看美國原始資料檔案館和補充對話體係
正文

風景並不宜人-紀錄片Manufactured Landscapes大幅麵相機透視中國經濟起飛《人造景觀》關注發展代價

(2007-12-12 05:58:01) 下一個
大幅麵照片見http://blog.sina.com.cn/yisuli 

更多影視熱評,電視采訪短片

  2007-11-25 11:44:34 標簽:影評/樂評

新聞行業逐漸顯出一片夕陽的跡象,此時我不能不相信命運。我命中注定要和沒落產業糾纏一輩子。
在轉行做記者以前,情況還要糟糕,最早我學造船。
80年代末,中國的重工業麵對著前所未有的困境,老師和同學們中間風傳,拆船業比造船業前景好多了。當時很多決心獻身祖國造船事業的年輕學生,可能因此而成為終生的悲觀主義者。

我從來不會忘記自己的來路。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悲觀情緒自然繼續加重。
加拿大攝影師Edward Burtynsky在孟加拉國一處以拆船聞名的海灘邊拍下了這張照片。

好消息來自他拍的另外一張作品,浙江一家造船廠的照片,那是條新船,從中我們能看到蓬勃興旺。Burtynsky用大幅麵照相機透視中國的經濟起飛,
但沒有從“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角度去觀察,他關注發展的代價。
加拿大的紀錄片導演Jennifer Baichuwal跟著Burtynsky一起去了中國,
用16毫米電影機拍下了他創作的過程,最後完成了紀錄片《人造景觀》(Manufactured Landscapes)。

 片子以一個長達7分多鍾的移動鏡頭開場。在軌道車上,攝影機穿過福建燦坤電子廠巨大的生產車間,打工仔打工妹們身著黃色工作服,他們象機器一樣在操作台前運轉。
燦坤每年生產2000萬件電熨鬥,產品當然銷往世界各地。
透過燦坤這個窗口,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廠的景觀。

 這樣的景觀並非自然形成,它是中國人辛勤勞作的產物。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積極變化,無論用怎樣的筆墨去稱讚都不會太過分。
但視線跟著這個超長鏡頭移動的時候,觀眾大概不會心跳加速,抱著高舉旗幟、開創未來的氣魄,
準備載歌載舞,歡慶我們走過新時代。
相反,緩慢穩重的鏡頭節奏,一下就將觀眾帶進沉思。

 燦坤電子廠的年輕工人很可愛,在廠區道路的兩邊,他們仍然在討論工藝流程如何改進。
          將中國勞動者的勤勞放大以後,世界上有了最大的人造工程、也就是規模最大的人造景觀:三峽水電站。

 三峽工程背後,是這樣的廢墟。
巫山居民用自己的雙手拆毀家園,他們得到的補償多少由磚瓦灰石的重量決定。
中國到處都象大工地,建設成就毋庸置疑,但每一個工地也都建構在廢墟上。

        兩年多以前紀錄片劇組采訪了三峽建設者,當時估計移民數量在110萬左右,那已經是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集體遷徙。
最新的報道說,由於庫區地質條件的變化,大概還會有200多萬人不得不成為移民,兩年以前的恢宏紀錄已然作古。我們到底有多少信心敢斷言,人定勝天,對自然造成如此巨大的幹擾以後還不憂心忡忡?

 美國人注重環保的標記之一是垃圾分類。分類過後的垃圾,比如廢舊電腦部件,都去哪裏了?50%的可能性在中國。Burtynsky這張照片中的廢舊電路板看上去象藝術品,與抽象表現主義畫家Jackson Pollock的作品有幾分神似。中國為全世界生產,但地大物不博,這種資源匱乏的狀況導致對各種原材料的饑渴。這是廣東的一處電子垃圾回收場,當地村民從中回收各種金屬,變廢為寶。廢舊電路板上的重金屬卻沒有回收價值,殘餘垃圾都被扔進河裏。 

攝影家和紀錄片創作組也去了上海。上海的成就具有震撼力,這群加拿大藝術家當然也會為這座城市現代化的步伐驚歎。不過呢,他們對老城區更有感情,藝術家懂得如何從破敗中尋找美感。攝製組在中國的采訪拍攝有官方全程陪護,除了上海殘餘的老裏弄外。在那裏,人們還在戶外生活燒飯,幾戶人家共用一個自來水龍頭。導演Jennifer Baichuwal說,她從中看到了一種有機的生活方式,人們互相之間的親近,在高樓大廈或者別墅裏的居民中間不可能產生。

Jennifer Baichuwal去拍攝了一戶富裕人家,一個名叫Diana Lu的房地產商,她的富裕遠遠超過絕大部分美國或者加拿大人。Baichuwal將上海新富超豪華別墅的鏡頭與破舊老城區的鏡頭交叉剪輯到一起,她既欣賞Diana物質上的富足,也喜歡窮苦社區的溫情---在她的想象中,這種溫情很珍貴。發達國家藝術家的愛好之一就是將貧困浪漫化。如果導演在那裏住上幾個月,每天清早去街頭的公共廁所,中午聞一聞每家每戶的炊煙,晚上再聽聽隔壁人家床板發出的咯吱聲,她還能繼續浪漫嗎?

人造景觀並非中國獨有,所有工業化國家也都是造景人。因為種種原因,中國的工業化進程起步晚了很多,但其規模和速度在人類曆史上實屬罕見---這同時意味著對環境的負麵影響也超出前人,所以很容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話題。其實中國的很多風景也是由發達國家轉移而來,中國繼續發展以後,也許會輸出風景。拆船大概再也不會在中國火爆起來,那已經是孟加拉的人造風景。

無人能夠剝奪中國發展的權利,我沒有從這個片子中讀出指責,大家都是地球村的居民,所有國家都有責任讓這個行星少遭蹂躪。紀錄片長度為90分鍾,我相信,它帶給觀眾的思考將會持續很久。

underbaby2007-11-25 12:47:45 it's difficult to see our shortcomings through foreign media, and it's even more disheartening to know that there's very little can be changed. we can see and talk about the reflection all we want, but the problem lies within the system itself.

  •   水無憂  
    2007-11-25 13:47:18
    中國*政*府已經承認三峽工程是個錯誤的決策了,少數人的短見,禍國殃民啊!
    我們的發展進步是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的,殺雞取卵!
  •  
    你最早學造船?。厲害。重工業。
    現在每年各行各業淘汰的速度和誕生的速度一樣迅速。。真得讓我好好考慮從事那一行。。。= =

    what about do some art design?不知老易知道Mr CaiGuoqiang嗎?想起蔡國強先生他有一作品正是一艘船。.

    哈哈。。你倒是可以考慮考慮design一番
  •   浪漫騎士張道正2007-11-25 21:13:42
    獨立電影人 圈子加精推薦
    來自圈子:[獨立電影人]
  •    Sabrina2007-11-25 23:58:17
    本文在《飄在美國》博客圈加精推薦!《飄在美國》時刻關注著你的精彩博文,再接再厲! 來自圈子:[飄在美國]
  •   艾小 2007-11-26 12:35:34
    寫得真好。這個片子也要加進list裏去。
  •    ┢┦aΡpy什錦菜2007-11-26 12:46:14
    恭喜!您這篇博文在圈子“第七電影社”由“┢┦aΡpy什錦菜”加為精華博文!
    來自圈子:[第七電影社]
     Jin 2007-11-29 02:28:37
  • 寫得好! 環境的問題需要一個中國的戈爾站出來!當然這是一個幻想。等待人們慢慢的覺醒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 不知道到時候還有沒有機會逆轉這個過程,發展是好啊,我不知道代價怎麽才能小一些。
  •  
    這樣的片子到哪裏才找得到啊?我不會離開博客的  舍不得
  •    amy 2007-12-12 11:46:05
    去下來看了,有點depressing,不過仍是一部比較powerful的movie


    人造景觀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