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電郵

打造海外華語多媒體電子旗艦,凸現文化藝術學術高度,觀照漢文化視角,建立首家新移民華裔看美國原始資料檔案館和補充對話體係
正文

美國四任總統參加“民權第一夫人”葬禮

(2006-03-12 04:55:02) 下一個

美國四任總統參加“民權第一夫人”葬禮


2/8/2006


(美龍網訊)當地時間2月7日,美國為著名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遺孀科雷塔·斯科特·金舉行葬禮,上萬人來向她做最後告別。現任總統布什和3位前總統也一起亮相,分別發表講話頌揚這位不凡的女性。值得一提的是,布什在葬禮上屢屢遭遇尷尬,因為不止一人對布什政府的政策提出了批評。

政要名流雲集葬禮

綜合美國媒體報道,科雷塔的葬禮7日在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一家教堂內舉行,布什總統下令全美降半旗致哀。很多政要、名流都出現在葬禮上,當然,最引人注目的當數現任總統布什夫婦和3位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老布什和克林頓。

近40人在葬禮上發表了哀悼演講,4位總統也不例外。布什發表演講時說:“科雷塔·斯科特·金不僅繼承了她丈夫的遺產,還在民權運動中創建了自己的業績。她愛著一位領袖,而她也成為了一位領袖。每當她講話的時候,美國人都會聆聽。”布什還將這位“民權運動第一夫人”譽為“這個時代最受崇拜的美國人之一”。

由於一直比較受非洲裔美國人歡迎,克林頓的演講多次激起現場熱烈的掌聲。克林頓提醒人們不要隻把科雷塔當做代表她丈夫的一個象征,更別忘記她是一位女性,“她也有自己的生活、要呼吸,會生氣,受過傷,她擁有夢想,也曾失望,她是一個真正的女性”。克林頓還呼籲所有哀悼者繼續跟隨科雷塔的足跡。

老布什也在講話中讚揚說,因為金夫人的存在,世界變得更加和睦和溫暖。卡特則稱讚科雷塔“運動和平手段,發動了爭取自由與正義的激烈鬥爭”。

布什遭遇尷尬場麵

不過,這場葬禮也充滿了政治意味,還一度成為批評現任總統布什的講壇。有些演講者批評伊拉克戰爭以及布什授權的秘密竊聽活動。有人則批評布什政府在颶風“卡特裏娜”災難中反應遲緩、救援不力,導致新奧爾良市的眾多黑人處境艱難。

坦率直言的民權運動領導人約瑟夫·洛厄裏在發表演講時對布什進行了批評。洛厄裏曾經和馬丁·路德·金共同創建美國南部基督徒領導者聯合會,他在講話中說:“她傳遞了馬丁反貧窮、反種族主義和反戰的信息……現在我們知道了,在那些地方根本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聽到這裏,在場的很多人紛紛起身鼓掌。

接著,洛厄裏繼續說:“數百萬人沒有醫療保險,貧窮隨處可見。為了戰爭可以投入多少億美元,而對窮人卻一毛不拔。”說這些話的時候,人群中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很多人還起立鼓掌。但是,坐在講台後麵的布什父子卻直搖頭,表情非常不自然。

前總統卡特的演講耐人尋味,也對布什政府的政策進行了間接批評。針對近來一直沸沸揚揚的“竊聽門”事件,卡特表示:“他們夫婦倆(科雷塔和丈夫馬丁·路德·金)的公民自由權利受到侵犯,日子過得很艱難。他們曾是政府秘密竊聽和監視的對象。”

卡特表示,如果人們認為人權鬥爭已經結束,那麽應回想一下在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等州那些在“卡特裏娜”颶風中受災者的表情,並非所有的美國人都享有平等的機會。

16萬人告別“民權第一夫人”

科雷塔·斯科特·金2006年1月31日逝世,享年78歲。2月3日,科雷塔的遺體被運回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雖然這裏並不是她的故鄉,但她的丈夫馬丁·路德·金就出生於這個城市,同時該市也是他們夫妻攜手領導民權運動的重要陣地。

為了紀念科雷塔,她的遺體被停放在州議會大廈中供人們瞻仰,她也成為該州在議會大廈享受遺體告別儀式的第一名女性和非洲裔公民。後來,她的靈柩移至馬丁生前長期布道的埃比尼澤浸禮宗教堂,7日早晨運抵新生浸禮宗傳教會教堂。

最近幾天來,人們冒著冬雨和嚴寒,排著長隊來和科雷塔最後告別,瞻仰者前後共有超過16萬人。7日的葬禮結束後,科雷塔將被安葬在“金中心”裏丈夫的墓旁,她的墓上刻著一句銘言:“如今要堅守信念、希望、仁愛,但其中最大的是仁愛。”

科雷塔1953年6月18日與馬丁·路德·金結婚,並於1963年陪同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發表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他們夫婦育有4個孩子。

馬丁·路德·金遇害後,科雷塔在田納西發起5萬人大遊行,呼籲權利平等。此後多年,科雷塔·斯科特繼續著丈夫的民權運動事業,被譽為美國民權運動“第一夫人”,贏得了民眾的愛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