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究竟是先天形成的,還是後天培養的? 如果分析自己的父母,艾文認為後天形成是主要因素:艾文的父母都是在"單親家庭”長大,這在他們彼此的性格中,都打下了深深地烙印.
前麵已經提到過,艾文的父親出生於J市.父親三歲時,他自己的父親就因病暴卒了.他對父親唯一的印象,就是年幼的自己溜著牆邊兒訕訕地蹭到父親病榻前,卻被病痛難耐的父親一腳踢開.
艾文見到的爺爺為數不多的照片:很年輕的一張臉,濃眉大眼,目光有神,很英武,有點像個軍人(LG後來看了也有這印象,但其實不是).
奶奶帶著父親在婆家住了一陣子,但由於兩個小姑都很不待見,就把孫子給老爺子(父親的爺爺)留下,一個人回了M市的婆家,幾年後就改嫁了.
父親就一個人留在J市,一個人胡同裏外地傻玩; 應該說老爺子還是寵他的,也會在喝酒的時候,偶爾把他叫上堂來賞一口肉吃,但那時候因為家裏窮(老爺子解放前是法院裏的推事,解放後就卸了職.)所以這樣的機會並不多,再說兩個姑姑也有自己的孩子們.
九歲時,奶奶把父親接回身邊來,但沒過兩年,父親就又離了家,去了千裏之外的N市上學.後來那個學校因為某種原因散了,父親這才又回家來,準備複習考大學.
父親對複習考大學的記憶,就是將比自己小十幾歲的毛頭姑姑抱在腿上,將鉛筆盒裏的東西"嘩啦”一聲倒在桌上,一邊看書,一邊任由她自己撥拉著玩兒去.
一年後,父親考上了M大,後來就在那裏遇見了母親.
母親的童年與父親的相似之處就在於,也是小小的就沒了爸.但她的父親並沒有死,卻是拋下了老婆和三個孩子,跟別的女人跑了.
姥姥後來為了三個孩子沒有再嫁,一生都沒有原諒那個負心的男人,母親也是.
艾文很懷疑,姥姥當初之所以會嫁給那個男人,主要是看上了他的帥.艾文並沒有見過照片,但從據說很像其父的舅舅,乃至表哥的相貌,可以推測出來 ---表哥上高中的時候,送情書的女孩子都堵到了家門口---連艾文的LG在見過表哥後都悄悄的告訴艾文:“你表哥笑起來的樣子依稀有周潤發的風采.”
但這也僅僅是艾文的推測,因為“那個男人”,是家裏禁忌的話題.
母親是家裏的老大,不但是弟弟,妹妹的大姐,還是其他一大堆表弟,表妹們的大姐---那時因為日本鬼子的關係,姥姥和她的母親還有姐姐,全家老老少少,一起逃難到了M市,就都住在一個房簷下.
家裏孩子多,就靠在醫院當會計的姥姥,和姥姥的姐夫兩人微薄的工資,養活一家老小.
母親從小就是“大姐頭”,指揮著弟弟妹妹,頗有“半個爸爸”的味道.但母親比父親幸運,因為母親還有一個很疼她的外婆.母親受她外婆的影響很大,受自己的母親的影響反倒不多---因為艾文姥姥年輕時就守“活寡”,白天又要掙錢糊口,所以在家時的脾氣多半是不會好的,也不親近孩子們.
母親總說她的外婆雖是個不識字的舊勢女子,但非常有“靈性”,那時候最大的愛好就是躡著一雙小腳,走遍全城地看電影,然後回來就給孩子們講故事.當外婆去世時,上大學的母親和那時與她“談對象”的父親,都非常悲痛.
母親從小就好強,記得有一次解放軍進城,從家門口過時停下來小憩.一個解放軍叔叔看見一個小女孩很聰明伶俐的樣子,就跟她一起玩: 他拿出一支鋼筆,用樹枝在泥地上劃了一道題,說道:“小姑娘,如果你能把這道題做出來,我就把這支鋼筆送給你.”
鋼筆對小時候家裏缺衣少穿的母親來說,可是個稀罕物件,她於是拚命的想,算了又算,最後到解放軍整隊要出發了,終於算出來了.那個解放軍很高興,就把鋼筆送給了她.
母親的理工頭腦,從小到大就是連男同學們也無人能及,一直到大學都連年第一.那時候全係唯一的一個三好學生名額,年年都是母親的.
高中畢業時, 老師勸母親考到北京去,但考慮到家裏的經濟條件,母親就就近考了M大.
母親的決定是很有曆史意義的,因為她在那裏遇到了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