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舟靜泊聽濤聲

讓心之船隨思緒漂流,靜息聆聽歲月流淌的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聊聊許知遠的書

(2009-02-07 07:11:02) 下一個

第一次聽說許知遠的名字是在洪晃的博客裏,名門痞女說她認識的人裏麵看書看得最多的是這小夥子。“想知道外國人又有什麽新的理論,比如世界到底是圓的,平的,還是菱形的,問許知遠就可以了。他不僅能告訴你關於地球的所有理論,而且都有出處,包括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名、編輯名,連標點符號都不會拉下。牛吧。”

最近讀到許知遠兩本集子,開始對這模樣像搖滾樂手的年輕人有點興趣了。先在圖書館書架上露臉的是他的第一本書《那些憂傷的年輕人》。好像從北大燕園走出的少男少女都有這種詩人氣質,讓人油然生出“少年強說愁”的聯想。也許在九十年代以後的中國校園更難追尋哲學和詩歌的靈魂,不甘於平庸的青春熱情過早地投入懷舊——向往逝去的時代,那些理想主義和自由精神曾經高張過的古希臘。文藝複興,五四,乃至被神話的八十年代。

這個禮拜到手的《我要成為世界的一部分》又給我閱讀的喜悅。許知遠的讀書品味很西方,能感到這位年輕人囫圇吞棗般在讀英美知識界高端雜誌,迫不及待地把西方名流學者和專欄作家的觀點言論堆砌在自己的文章裏,隨著年輕跳躍的激情流淌,他那歐化的句式並不生拗,文筆浪漫抒情,自成一種優雅的格調。許知遠在自序中說:“這些故作鏗鏘,端莊的文字,大多完成語2002-2004年。”那時他才二十來歲,作為中國最年輕的主筆之一為《經濟觀察報》寫專欄。

昨晚我帶著這本書進健身房,在走步機上邊走邊讀,並對身旁的LG談起這個新銳作家。LG把書拿過去翻了翻,說書中的人物和觀點他都熟悉,不同的是他讀過這些學者的著作,而許知遠沒有。LG的話倒不冤枉他,因為小許也在自己的文章裏誠實地告訴讀者:“我還培養出一個糟糕的能力,就是很少閱讀原著,二手資料變成了養分來源,依靠書評,前言,後記來撰寫文章變成了我的習慣。”

許知遠這本書裏有篇文章叫《墓地裏的不朽戰鬥》,把他自己的局限和困境交待得很清楚:“我在短時間內吞咽下大量信息,記住了大量的名字,知道了無數可讓平庸文章熠熠生輝的漂亮引語。但代價或許更為顯著——知識是極度碎片化的,情感是不連續的,對事物的理解充滿了過分粗暴的閱讀,我喪失了一種深入情境之中的深刻的理解力。”

我喜歡許知遠文字中閃爍的悟性和靈氣,喜歡他神交古今時流露的人文氣質。不過匆忙為傳媒大量寫作容易流於膚淺,迎合商業市場口味,難以養育思想家的深刻洞見。聽說這位有才氣的年輕人把自己定位在知識分子,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讀千卷書,行萬裏路,寫有精神品質的文章,但願他是值得期待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