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鄧小平四大罪惡

(2006-03-08 03:00:52) 下一個
永遠記住鄧小平同誌 ——論鄧小平的4大罪惡
作者:何希誠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直到1972年印支戰爭結束為止,中國長期籠罩在戰爭和戰爭威脅之下。隻有1972年以後直到今天的20多年中,中國有了較長的和平環境,國內國際都處於有利的地位。但這一段國力上升的黃金時代,卻變成了一個上下交征利,隻圖眼前,不顧未來,隻吃老本,不知積累,隻占便宜,不願吃虧,隻顧自己,不管集體的唯利是圖的時代。從表麵上看,中國最近每年有平均接近二位數字的國民生產增長率,國內消費繁榮,國際貿易後來居上,確實引人注目。這就是所謂鄧小平的“功勞”了。
         
        但是,我們要問一問:中國的和平從何而來?為什麽隻有中國有如此有利的國內國際環境?而第三世界其他國家卻是戰禍頻仍?中國的高速度增長因素何在?實際結果如何?中國的國力有沒有增強?如果不走鄧的道路,沿毛澤東時代社會主義的道路走下去,中國又將如何?鄧時代的表麵繁榮是以什麽代價換來的?
        以下就給鄧小平時代算幾筆帳。
       1. 第一筆要算的是階級帳 鄧小平路線,一言以蔽之,就是階級投降。對外,他實行民族投降,向國際資產階級舉起雙手。他以出賣國際無產階級世界革命,出賣第三世界反帝反霸聯合陣線的行動,來表明加入國際資本主義大流的誠意和決心。鄧小平從上台的第一天到死前最後一天,始終如一地大力推行崇美媚美畏美政策。他以得誌小人的勢利眼光來對待第三世界的兄弟朋友。同毛澤東的依靠群眾蔑視強權成強烈對比的是鄧小平的蔑視群眾依靠強權。對內,他以致富光榮做號召,實行國內的階級投降。更確切的說,是實行階級叛賣。自己投靠了資產階級,反過臉來就鎮壓工農階級。鄧小平時代的每一個裏程都標誌著階級叛賣的一個新裏程。他首先在四年(1977-1981年)的工夫裏把一個革命的黨變成反革命的黨。中國共產黨產生於工農革命,在為工農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浴血鬥爭中成長。又帶領著全國工農和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道路上打出紅色江山。共產黨和人民的關係是魚水關係。而這樣具有光榮曆史的了不起的黨,卻被鄧小平作踐成為一個口是心非,追逐利益,鎮壓工農的黨,從無產階級的先鋒隊變成資產階級的先鋒隊,與人民的關係變成了貓鼠關係。鄧的第二步農村改革又出賣了農民。中國農村破產。在少數富裕農村、富裕幹部、富裕農民的後麵,是八九億陷於破產狀態,對前途失去指望的貧苦農民,和近一億流離失所,從城市到城市流徙,沒有任何保障的廉價勞力後備軍。鄧的城市改革,化公為私,把工人辛苦建立起來的家當變為幹部和幹部子弟的家當,把居於主人地位的工人階級變成商品市場下的雇傭勞動力。今天的中國,是幹部、資本家的天堂,是農民工人的地獄。城市占盡了農村的便宜,資本家、幹部又占盡了工人的便宜。工農的地位一落千丈。中國的天下是工農兵打下來並建設起來的,卻被如此虛偽如此殘酷的剝奪。如果世界上還有羞恥二字,最不知羞恥的就是把鄧小平稱頌為“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發展了毛澤東思想”。這不僅是對馬克思和毛澤東的莫大侮辱,也是對古往今來的工農階級和社會主義者的莫大侮辱。
         2. 第二筆要算的是政治帳 內政清明與國家主權的維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基礎。象中國這麽大,經過百年屈辱而支離破碎的國家,能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一掃積弱,變成獨立自主的大國,靠的就是黨和政府深植於人心的威信。全國上下的同心同力、國家上層結構的健全和凝聚力是國力發展的支柱。經過鄧小平的改革,今天的中國已經是黨不成黨,國不成國。鄧小平在政治、經濟、社會每個方麵都造成禍害。禍害的中心是壟斷一切上層的逐日潰爛的黨機器和國家機器。一個龐大的黨和國家組織,化為成千上萬的官僚集團、買辦集團和大小資本集團,不顧一切地追逐利益。化公為私,公私不分,假公濟私,損公肥私,國家的利益和私人的利益混雜不清。官員顢頇無能,幹部招權納賄,幹部子弟官倒官炒,外交場上喪權辱國,內政上苛捐雜稅等等,早已到了民怨沸騰的地步。今天中國官場上的黑暗,就是一本新的官場現形記。毛澤東時代的清廉政治僅僅十八年就變成了腐化已極的政治,這均是拜鄧小平改革之賜。鄧小平為了保證個人權利獨攬,重演曆史上的“垂簾聽政”,“不上朝”。鄧有過問之權而無責任之實。黨中央和政府的決議必須經過鄧的認可。明朝盛極而衰,敗在世宗和神宗兩代,皇帝都是二十年不上朝,不見朝臣,政從中出(曆史上的奸臣嚴嵩父子,就是靠揣摩皇帝的“青辭”得勢),國勢一落千丈。清朝慈禧太後垂簾聽政之禍更是人所共知。鄧小平把黨國變回封建時代,實行了十八年的垂簾聽政,他不參加黨和國家的幹部會議,但卻發出最後的指令。政從中出的宦官一職由他的子女擔任。前台的官員,主要的能力是當好傀儡:他一上台所安排的胡趙體製,一個胡耀邦,好行小惠,言不及義,一個趙紫陽,長袖善舞,八麵玲瓏,是奴才政府的典型,結果都因得罪鄧而下台。鄧小平為了照顧子女的利益,在國家之外成立所謂國家一級的公司(鄧小平兒子的康華公司,趙紫陽兒子的華陽公司),高幹子弟從沒有一官半職一下升到國家部長級的地位,有部的權利和經費,但不受國家的監督。此例一開,從中央到地方,化公為私掀起全國性的狂潮。公私不分,無法無天,從此不可收拾。鄧小平的開放,首先請進來的是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半殖民地的資本家。他們把當地的行賄、回扣、請酒等腐敗惡習悉數帶進中國。官員沾染的惡習隨經濟發展而愈增。到了今天,被目為大官大貪、小官小貪、無官不貪。鄧小平要國家的每一個單位自負盈虧,於是,隻有拿好處收買路錢的政治,不可能有為公共利益著想,為人民服務的政治。鄧小平把寫在憲法上的四大自由(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及工人罷工的權利全部取消。保證資本家可以剝削壓榨工人,不許工人罷工,不許人民問政。社會主義的無產階級專政變為法西斯的資產階級專政。中國的內政外交一敗塗地。鄧胡趙體製一開始,中國國內就出現了民族問題。鄧小平胡耀邦的民族政策是,一方麵把經濟放在民族關係之上,造成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對立;另一方麵,否定毛澤東時代的民族政策,向最反動的喇嘛賠禮道歉,請出了阿訇等上層人物。今天,西藏獨立在內部勢力增大,在外部已形成國際輿論。新疆的漢回問題不時傳出事件。西南的少數民族家園破產,兒童失學,雲南邊界部分人民不得不靠走私為生。中國的民族團結麵臨著極大危機。鄧小平對中國主權的兩件大事:香港回歸和台灣收回,搞出一個空無一物的一國兩製的口號,其目的不過是名義上的統一,實際上不是香港台灣統一於中國的製度下,而是中國的製度向香港和台灣靠攏。在香港的收回上,中國的準備工作始自七十年代。到鄧小平當政時,派出王光英(王光美的弟弟)在香港成立“光大公司”,進行準備工作。光大公司實際上變成了中國最有勢力的幹部子弟的出路(鄧小平的第二個兒子鄧質芳,美國留學之後就到光大任職),香港成了一切官倒洗錢、貿易倒手的最大集中地。本來,對待鴉片戰爭的禍首,英國政府,中國根本沒有任何客氣的道理。但是在談判香港收回問題上,全是英方在取鬧。一百五十年來不給香港的中國人絲毫民主的殖民政府,在中英備忘錄簽定後,香港回歸不到三年之內,居然搞出一個還政於民。以英資在香港的比重之大(2700億美元),中國可以采取各種手段還以顏色,但是,中國不做任何回擊英國的行動。直到今天,距香港收回隻有三個月的時間,美國政府還在香港民主的問題上大做文章。鄧小平在香港問題上從一開始就表明了五十年不變,再五十年也就不用變了。香港收回後,真正的問題才開始。英美日在香港利用吃裏爬外的買辦太子黨插手中國時,中國又將如何對付?在台灣問題上,鄧小平把中國統一變得遙遙無期。同毛澤東的七十年代相比,台灣問題在國內國際島內三方麵都大步倒退。在國際上,鄧小平為了與美國建交,聽任美國國會通過“與台灣關係法”,這一法案通過於建交之後,表示美國以國內法的形式承擔了保護台灣的義務。這是從上海公報的台灣屬於中國內部問題的精神的一大倒退。鄧小平的讓步也使美國摸清了中國的意圖。開始繼續打台灣牌,而國民黨獨台和台獨分子有了美國法律的靠山,活動愈盛,氣勢大增。鄧小平把台灣經濟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大力替台灣作正麵宣傳,反過來,把過去關於台灣的封建買辦法西斯的說法打成極左。於是,台灣來的旅遊客和台灣的投資者大把鈔票擺闊,成為當時一切向錢看的空氣下一般民眾豔羨的對象。中國官方早已不再說解放台灣了。鄧小平的態度很明白:窮的中國大陸不能統一富的台灣。等發了財才統一。所以,雖然口頭上仍把中國統一和四化並列,作為國家的頭等大事。但事實上,中國的經費中,對台灣問題除了請客吃飯的花費外沒有任何預算。所謂的對台辦事處、台聯、台盟、民盟等組織,熱心的都是如何與台灣資本合作做生意。對台工作上,從葉劍英的九條到鄧小平的一國兩製,該讓步的全都讓了,鄧小平的算盤是寄希望於美國的“合作”和國民黨的“誠意”。中共對台灣一般人民不做絲毫爭取工作,一心就是國共和談。國共和談越談等級越低,索性變成了商務談判。台灣國民黨的官員和青年才俊早已同中國大陸的幹部和幹部子弟彼此生意來往密切。台灣方麵摸透了鄧小平的心態。一個拖字,生意上占盡中國的便宜,資本家剝削中國勞工,轉移了台灣的經濟危機。另一方麵,在宣傳上把中國說得一無是處。同時,積極拉攏日本和美國,並在台灣島內建立“台灣人”的獨立意識。台灣方麵積極替美國作試探中國意圖的卒子,在國際上大搞“務實外交”,以金錢收買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與台灣建交,活動重新進入聯合國,高級官員四出訪問。李登輝訪美一事,中國被美國國務院官員耍弄,不作任何應對.直到中國留學生自發起來示威抗議,激起中國民心的覺醒,政府官員才知道台灣大勢已去的嚴重性。別無選擇,隻能以軍事演習來表示統一的決心。美國隻在三百多海裏外動一動航空母艦,就把台灣的人心又穩定下來。在此期間,中國政府一再向在中國投資的台灣商人保證生意照舊。做生意要緊,統一是次要的。今天,台灣問題從何解決是令所有中國人憂心的。鄧小平的外交政策他自己說得十分明白,就是“決不當頭”。與毛澤東時代截然相反,在國際外交場合中,中國這個國家似乎根本不存在。中國沒有發動過任何外交主動,在國與國之間如此,在國際大會上更是如此。中國與美國建交十多年,可是,在是否許可李登輝訪美進行表決時,美國的眾議院議員,連一票都沒有投給中國(397票對0票)。也就是說,中國駐美的大使、領事等,做了多年外交工作,連一個議員朋友都沒有交到。外交官員除了在僑界上報上電視之外,既不做官方外交,也不做民間外交。變成了當年國民黨“外交”的再版。在國際大型會議上,中國一再成為美國尋釁的對象。中國已經被侮辱到國際公認的“沒有人權,沒有民主”的頭號獨裁國家,與伊朗伊拉克並列。從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中國在國際上倍受淩辱,從銀河號到奧林匹克的報道,中國那裏還有主權可言。走紅一時的外貿部所簽定的知識產權協定,其賣國的程度更是遠遠超過了外交部。毛澤東時代和鄧小平時代的中國政治猶如巨人和侏儒之別。
       3. 第三筆要算的是社會帳
       3.1 鄧小平的改革使一個原本清明的社會從上到下層層腐化,鄧小平對他的子女說,你們隻要做中國的公民,幹什麽都可以。這是典型的鄧小平式的偽善。在鄧小平改革下的中國,玩的就是以權代法的遊戲。鄧的大兒子開康華公司,帶頭官倒;鄧小平的二兒子是1992年開動炒地皮風的第一人。他的名字早已上了美國房地產的中國名人錄。轟動一時的首鋼大貪汙案,因鄧質芳的牽連而草草了事。他的小女兒是鄧小平的傳旨者,第一個違反了黨內不給活人樹碑立傳的規定,寫了一本《我的父親鄧小平》,在中國大賺其錢。他的女婿是中國最大的軍火買賣公司的太子黨成員之一。這些人的發大財難道都是“合法公民”的權利?當然不是,全都是非法特權。正是為了要讓這些幹部子弟能享用特權,中國既不明文規定,規定了也不執行有關官商“利益衝突”的法律。即使象鄧樸芳、鄧質芳這樣不法行為已有確鑿證據者,也是不加深究。這些幹部子弟的公司,亦公亦私,無法無天。上行下效,各地的公司跟著亦公亦私,無法無天。當貪汙腐化日益嚴重,黨和政府不能視若無睹的時候,便屢次作出姿態,表示決心,卻總是刑不上大夫,最多拿縣級以下的幹部開刀,沒有觸動高級幹部和幹部子弟的毫毛。首鋼周北方貪汙案,北京市長陳希同不過下台了事,輪到鄧質芳的時候則更是立即收場。反過來,鄧小平對待普通老百姓時決不心慈手軟,他以懲治罪犯的名義殺人立威,罪不致死的也照樣槍決,一年之內殺了數萬人,還在電視上播放。兩相比較,全國人心知肚明,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要想好處,最好拉官員入夥,關係越大,合法性越高,腐化象瘟疫似的蔓延。這就是中國今天社會黑暗的總根源。鄧小平剛上台時,把文革說成是打砸搶,無法無天。但是,今天人們都對現在社會的腐敗深惡痛絕,十分懷念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社會的清明公正。鄧小平把毛澤東時代掃除一空的舊中國惡習全部請了回來,而且變本加厲。官員的貪贓枉法已經成為常規;軍隊公安機關開辦的五星級飯店公開介紹妓女陪宿;街頭掛的是觸目驚心的“打擊拐賣婦女”的橫幅;邊界的走私販毒組織發展到使用現代化的機動武裝裝備;國家公款的挪用、虧空動輒數以億計;八千億洋煙進口無一是合法的;千島湖的集體謀殺駭人聽聞;港台東南亞的國際人口販子將婦女兒童勞工非法販賣到全世界;犯罪已經形成職業集團,黑社會在城市中與公安單位勾結;黃色、黑色的犯罪行業充斥;地下的非法影子經濟是今天中國經濟的一個重大組成部分;封建迷信全部回潮;金三角的毒品販賣已然延伸到中國的邊界。日常的犯罪案件,偷盜搶殺數不勝數;公家機關一手要錢一手辦事,連教育醫療等基本服務也要先談價錢。社會上風氣自私自利,醉生夢死;深圳的霓虹燈下老弱病殘伸手乞食,處處可見醫治梅毒性病的廣告;每個大城市邊緣麇集著從內陸農村來的打工農民棚戶區.....五毒具全,這就是鄧小平改革的成果。
         3.2 鄧小平把中國的精神文明徹底庸俗化 “實事求是”這四個字後麵包含了人類曆史的可貴經驗:尊重事實,從客觀的事實上尋求事物發展的規律。鄧小平卻將實事求是一變為“實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再變為“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於是,抓到老鼠的就是真理,也就是說,誰發財誰就掌握了真理。簡言之,財富即真理。因此,全世界的真理十九世紀掌握在英國手裏,二十世紀掌握在美國手裏,難怪鄧小平對美國如此敬畏。把人類認識的哲學庸俗化到追逐眼前的聲色犬馬,這還不夠,鄧小平還一定要宣稱:鄧小平的“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更高發展。秦朝的趙高在皇帝麵前指鹿為馬,所有在場的大臣同聲附和。照說,人民中國名義上的皇帝是中國人民,鄧小平這個今日的趙高就當著中國人民的麵聲稱他發現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他把赤裸裸的資本主義硬說成是社會主義,鄧周圍的黨政官員和筆杆子不僅同聲附和,而且還研究學習。難道中國人民真的蠢到這個地步嗎?當然不是,隻是“皇帝”沒有說話的餘地罷了。今天中國的老百姓有誰不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但是,這樣的顛倒黑白禍患無窮,把理論變成市場郎中販賣的膏藥的黨政知識分子,除了自欺欺人之外,又怎麽會嚴肅地對待客觀現實呢?這些人占據著中國的上層建築,又怎麽可能不腐敗無能虛偽勢利呢?這就造成今天中國精神文明的大崩潰。
        3.3 鄧小平的改革是作踐中國的文化,在“鄧小平思想”指導下,中國的思想文化界集混亂、庸俗、市儈、虛偽、勢利於一身。鄧小平統治下的文化部不斷地製造文化垃圾。從傷痕文學,禦用報告文學,反共文學,自瀆文學開始,直到今天,市場上充斥著買辦文化、金權文化,痞子文化、黃色文化、黑色文化,武俠、言情小說,台港的殖民租界式流行歌曲、校園歌曲,再加上美國的熱門音樂,集垃圾之大成。中國自己的文化到那裏去了?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封建迷信的文化盡多,唯獨欠缺了代表新中國戰鬥精神的文化,欠缺了歌頌胼手胝足的工農的文化。今天,再看到文革的樣板戲時就更覺可貴了。官方提倡的精神文明重新舉起儒家文化作為大旗。如果儒家文明能夠救中國,那還需要什麽新中國的革命?鄧小平訓練出的一批批反“左”的文化打手,變成一批批的反共文人、漢奸買辦。西方的反華輿論靠的就是這幫文化買辦。
        3.4 鄧小平政策造成了社會分化和不平等 “萬般皆下品,惟有官商高”,這就是任何人到中國的第一個感覺。鄧小平的改革有一個不變的規律:官越大,占的便宜越多。外國占中國的便宜,資本家占工農的便宜,官員占資本家和市民的便宜,大官占小官的便宜,階層等級分明。壓在最下一層的就是被稱為工農專政社會中的工人和農民。隨著經濟從發展到危機的周期,一定是通貨膨脹之後的失業、打白條,官商和工農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民工人逐步失去福利和生活保障,教育醫療保障。地區和民族經濟的差距也越來越大。中國窮人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4. 第四筆要算的是經濟帳
       4.1 四個現代化 “四化”是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大旗。可是,今天在東西兩方評價鄧小平的功績時,連“四化”這兩個字都很難找到。這確實有點反常。怎麽四化這塊招牌突然不走紅了?原因很簡單,今天再講四化,等於是給鄧小平難堪。 “四化”有它發生發展消亡的過程。早在六十年代,毛澤東就提出過中國工業農業國防現代化的構想。正式提上中國國家計劃的日程表,是1975年初,四屆人大時,周恩來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在二十世紀把中國建設成一個農業、工業、國防和科技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周的報告在國際上引起強烈震動,因為從中共建國的曆史來看,沒有十分把握的事是不會如此宣布的。事實上,中國在這四個方麵已經開始了行動。農業上訂下戰略目標:農業機械化。肥料增產、品種改良、大中小型農機製造業都初具規模。工業及科技的支農逐步展開。工業上,技術的創新和引進消化,如石油、化工、冶金等許多大項目已經投產。國防上,人造衛星於七十年代上了天,海軍核潛艇導彈都有長足進展。科技方麵,重點項目如核聚變、電腦、生物合成等等展開了國際的交流。所以,當時的西方沒有人敢輕視中國的決心。到了華國鋒時代,提出了一個規模宏大的現代化計劃,訂出十大工農發展戰略區,引進先進技術。後來被鄧小平稱為“洋躍進”。鄧小平逼下華國鋒,詆毀前人,儼然成為四化的開創者。從此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全中國上下,從小販到高幹子弟,從官樣文章到報告文學,從馬列主義理論家到禦用文化打手,無不扛出“四化”的招牌,四化洪流不可阻擋。但是今天,那裏還有四化的影子?農村改革,廢除人民公社,回到小農經濟,斷絕了農業現代化之路。農業機械化變得不可能,公積公累、基本建設被搶光、分光、花光。化肥濫用,森林濫伐,土地濫開,礦藏及自然資源濫采,耗盡了過去農業的投資及水土的保持。中國的糧食和棉花生產停滯。農村破產已經是包括官方在內都不否認的事實。絕大多數的農村人口流失,生產停滯,教育、醫療、衛生等失去了基本保障。失學率升高,重男輕女,封建迷信重新回潮。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年年洪水,年年災害。成本上漲,糧價下跌。政府反過來利用肥料賺錢。各種名目的苛捐雜稅數以百計。統購糧食打白條不付錢。中國一直流行的說法是,今天農村隻差一個陳勝吳廣了。農業、農村破壞到如此田地,還說得上什麽現代化?正是由於問題嚴重,中國當局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孤注一擲,三峽大壩,引進西方的農業企業化,寄希望於遺傳工程,又是打的一步登天的算盤。鄧小平的城市改革開放又革掉了工業、國防科技的現代化。當初,在已具有全麵工業發展的條件下,周恩來的設想是提高生產效率和技術改良。中國當時的工業布局是以國防工業帶動最先進的工業和科學技術人才,提升輕工業的比重,以輕工業資金的積累幫助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投資,並增加人民的消費,再以工支農,完成農業的機械化,發展農村的社隊工業,形成農村和農村、農村和城市的流通循環。為了配合這一策略,中國利用對外開放,引進技術加以吸收消化,並積極在國際和國內進行科技交流和貿易交流。但這一布局鄧小平將之全部顛倒,改成以市場消費經濟和國際貿易為主導。最初確實起了平衡輕重工業的作用,正如農村改革開始時平衡糧食與副業的作用一樣。接著,整個工業變成利潤掛帥,變成以商業為主導,進口轉手,開始了消費主義的經濟。所有重工業,國防軍工都改變成生產消費品,高級工業轉變為低級工業,軍工轉變為民工。利潤掛帥的貿易,進口成品而不是技術轉讓,進口的產品奪走了本國工業的市場。以所謂現代工業革命的電腦工業來看,七十年代中國的超級電腦工業發展已接近西方水平。八十年代大量進口成品。九十年代,電腦工業就變成了加工組裝工業了。技術不積極引進,國家的高級技術工業又不開拓自己的市場,資金的積累全部轉為消費與消費工業的生產。工廠包幹製度從小企業擴展到大企業。賺錢的大型國營企業將利潤所得以獎金紅利形式提高單位的收入,絕大多數是虧損的工業根本不可能再投資。科學技術的高級工程人才也因為國內工業方向的轉變麵向消費工業和商業。因此,到了八十年代底九十年代初,四個現代化就已是曆史上的名詞了。鄧小平的口號改成為“要在本世紀內使中國成為小康社會”。所以,中國的鋼鐵產量雖躍居世界第一(利用廢船及引進等),但礦冶業和高級鋼合金工業這上下兩頭十分落後。其他工業更等而下之。本來靠科技交流吸引人才和知識,現在是培養了人才“儲蓄”在外國,為外人所用。與同一時期全世界的工業發展比較,中國的重工業、科技和國防的發展大大地倒退了。中國國家國防預算不是逐年增加而是逐年減少,隻占全國預算的百分之八左右,總量遠遠低於美國和日本。而中國還一再向西方保證要降低國防支出。目前,為了適應商業的需要,所有的通訊網絡,集成電路的國內市場已經完全讓給外來的進口。中國的國力不是增強而是減弱了。中國在台灣海峽演習所用的SU27號飛機也是一年之內從俄國買來的。 作為中國的近鄰,日本在工業現代化上的投資是驚人的。日本的國防支出逐年增加,總量居世界第二。具有戰略意義的集成電路工業,日本已經超過了西方。鄧小平的眼光短淺,隻看到四小龍的繁榮,連日本都不學,而事實上,四小龍中的南朝鮮,從九十年代開始,大量投資重工業。這二十年下來,鄧小平政策對工業現代化的摧毀,即使國家重下決心,如此大規模的投資也不是今天中國的政府所可以負擔得起的。再說,全世界的技術進步(特別是係統的整合)所牽涉的工種複雜,不可能以照搬照抄的方式做到,而必須要有自己的發展環境。這個環境今天在中國幾乎是空白。過去中國有的,今天也不存在了。 毛周時代,中國從工業空白一路追趕到最先進的氫彈導彈火箭衛星等尖端工業技術,培養了世界一流的科技隊伍。本來在第二個階段要邁出的現代化步伐,如今全被鄧小平扼殺。最諷刺的是鄧小平是打著現代化的口號起家的。今天,中國的現代化早已變成生活消費的現代化和思想文化的現代化
         4.2 中國經濟的“奇跡” 鄧小平唯一可擺在桌麵上的“成就”,就是所謂中國經濟繁榮增長的“奇跡”。如果從原來停滯的經濟狀態發展出百分之十的經濟成長,這可以稱為奇跡。所以毛澤東時代是經濟奇跡。鄧小平剛上台時,中國的平均工農年成長率為百分之七,1977-78年繼續上升,這個數字沒有摻水,是物價平穩甚至下降時的實在數字。教育醫療還有全民保障。而鄧小平時代,除去兩位數字的通貨膨脹,除去外債內債的透支外,工業的實際生產數字看不出任何顯著的增長,農業卻下降很多。如果把毛周時代因冷戰和戰爭的花費算進去,鄧時代的生產就不及毛周時代。如果再把外資的轉口加工除去,鄧的時代不僅不是奇跡,而是大退步了。 兩個時代真正的差異在貿易、加工和服務業這三樣。七十年代的中國,服務業包括全民福利,根本不在統計之列。貿易受環境限製而剛剛起步。至於外貿外資的大量增加,也都是七十年代以後資本主義全球化發展下產生的新的資本輸出形式。這些並不是什麽鄧小平的創新,而是跨國資本家的發明。西方之把四小龍和中國都稱為奇跡,正因為這些奇跡是他們所創造的。下麵,我們再分析一下中國經濟的成長因素與鄧小平模式的關係。
        4.3 七十年代累積的本錢 鄧小平剛上台時,中國有最好的國際國內條件。主要包括:長期和平安定的環境,國內工業各工種的全麵發展,地理區域上一線、二線、三線的全麵鋪開,基本建設的長年積累,農田水利的長期投資(農民大量的無償勞動),自力更生所建立起來的強大創造吸收能力,高級中級低級的科學技術人才,教育的普及,民族自尊自信,沒有殖民地的包袱,集體製度內部相對地平等民主,資金的長期積累,大會戰大型協作取得的係統工程經驗,兩條腿走路,經濟發展靈活,國家大人口多資源豐富,有足夠的國內市場,黨和國家組織能力強,黨和人民關係良好,國家有計劃的經濟等等。國際上,中國所特有的獨立自主的大國地位,歐亞興起的資本主義形成資本主義世界的三分,從而產生利益上的衝突競爭以及技術轉讓的多種選擇。國際上大量資金在尋求出路,第三世界正在發展,和中國的合作友好關係,東南亞華人資本家的興起(包括台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泥等等)。 在這些優點中,中國最根本的優勢就是國家的完全獨立自主。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最大的本錢是共產黨的大得人心,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國家團結如一。中國國內經濟條件的優勢來自於一個接近三十年的戰略部署。 ——毛澤東時代吸收了歐洲戰後既各自獨立、又各有分工的正麵經驗;同時吸收了東歐集團強行專業化、國際分工的反麵經驗,設計出大而全、小而全的經濟結構; ——照顧到中國本身處於發展中國家階段,不可能片麵地以大工業大量資金來發展經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需要結合先進的和落後的,大的和小的,有效率的和沒有效率的生產方式,必須要調動各個方麵的積極性; ——考慮到中國資金資源的有限,沒有浪費能源資源的條件。偏遠落後地區必須自力更生,因陋就簡,勤儉建國,找出節約生產的可持續生產方式; ——從社會主義革命和國際階級鬥爭著眼,作最壞打算的布置(深挖洞,廣積糧),把國家國防工業的分布逐漸從先進的沿海東北地區向內陸鋪開。同時,又不錯過最有利的發展機會,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吸收消化; ——針對中國人口多的因素,把調動人的積極性放在經濟發展的主要地位。人多好辦事,沒有辦法也可找到辦法,沒有條件也可創造條件。 這是一個大手筆的戰略布局。在經濟的靈活性和係統性上已超過美蘇兩個大國。進可以攻,退可以守。這樣的布局隻可能在社會主義中產生,因為隻有社會主義才可能長期性、整體性地製訂並執行國家的計劃。這樣的布局所以有可能還是基於黨與人民的良好關係、人民的革命熱情和共同目標。隻有社會主義的經濟才可能調動全國的人民,在相當長期內為共同的前途出力。把政治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經濟上的社會主義建設合而為一。這才真的是所謂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4.4 鄧小平的揮霍 鄧小平利用了這樣一個有利的經濟優勢來發展資本主義,而他之實行資本主義,眼光短淺,又徹底摧毀了中國經濟的布局。鄧小平的農村資本主義化就是依靠過去農田水利基建的投資,依靠過去公社的公積公益和基本生活保障,依靠過去農村實行普及教育和知青下鄉帶來的農民知識水平的提高,依靠社隊企業的工業基礎。但是,農村基建、農民生活保障、教育、公積公益等全被摧毀幹淨。集體企業也隻有越來越同城市掛鉤才能繼續維持。 鄧小平的城市資本主義發展依靠的是國內早已建立的大中小各種各型工業(重、輕、手工、半機械等)以及國家的交通建設和分布遍及全國的工業基地和人才。但是,內陸的工業已經失去競爭能力而逐漸消失,人才和勞動力流散, 大的布局又被摧毀。鄧的官倒、出口轉手主要是靠國家過去的積累,國家積累因此被挖空,鄧的加工出口政策依靠的是國內勞工的廉價和質量高,但是,加工區的勞工待遇低,工傷事故多,受到極為殘酷的剝削。
        4.5 摸著石頭過河 鄧小平宣稱要“摸著石頭過河”。 所謂石頭,就是美元,所謂過河,就是過渡到資本主義。他的政策和方向就是瘋狂的搞三外:外債、外資、外貿。既然要走資本主義,當然要按等價交換的規律,懂得按供求關係討價還價,不要使自己的國家吃虧。鄧小平什麽也不懂。卻美其名曰交學費。這個“學費”可交大了。七十年代以後,國際資本的供求關係上是求方的市場。亞洲的資本主義興起,資本在市場上充斥。亞洲資本,特別是東南亞資本的特點是:沒有政治大國作為資本輸出的後盾;沒有先進的技術向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擴展。本地的勞工不再廉價,失去競爭能力。資本急於謀求出路。反過來,中國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吸收外資可多可少,發展外貿,可急可緩。處於主動地位的是中國。中國隻要總的方麵給予外資一定的利益,具體實行時應該做到條文明確和步驟分明,使外資受中國的管理,為中國所用。鄧小平做的剛好相反,他饑不擇食,在總的方麵給予外資最大的優惠,但在具體的執行上毫無規章製度。這就使投資者必須要以紅包、賄賂等各種方式作為潤滑劑。這些貪贓枉法的門道恰是台港和東南亞國家腐敗政治的特點。於是,中國既放棄了大方麵的利益,又使得政府腐敗不堪。資本家從行賄失去的,當然要從利潤上以十倍百倍來收回。台港資本家在中國的投資平均一年多就可收回全部成本。從利潤之高也可看出中國出賣之賤了。在與歐美日等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交易中,中國的方針應是“進口替代”,利用歐美日經濟上的競爭均勢,引進可以引進的各種技術(先進的或淘汰的),針對本國工業的先進和落後的特點,因材施用,提高各個方麵的工業技術和填補尖端工業的空白。同時,建立起與技術、工業發展相配合的國內市場。 鄧小平又是反其道而行,把中國的廣大市場全部對外開放(引進成品、外資設廠內銷),從高級的飛機汽車到日常的飲食,外國招牌到處可見,中國國內的消費品、禮品全是以洋貨為高級。高級工業產品的進口壓低了國內產品的級別。也根本談不上什麽先進技術引進了。於是,本來的一個勤儉建國,自主大國的經濟,就變成鄧小平特色的資本主義模式。鄧小平模式有兩大特色:一是比凱因斯還凱因斯的消費;一是四小龍外資加工出口導向的經濟。 凱因斯的特點是以浪費來刺激經濟。用通貨膨脹來製造有效需求,增加就業。這是資本主義三十年代危機不能複蘇之時的放血式經濟。中國所實行的遠遠超過了西方凱因斯政策的財政赤字,更加上國家公產的私用以及銀行的大量信貸和三角債。對經濟的繁榮起了空前的刺激作用。中國對於刺激下的經濟運作不加任何限製,官員以雙軌製的方式大行倒賣投機,造成了經濟的過熱與失控,造成了大量的浪費和對國家人力物力資源的濫用。經濟的體製越來越無法健全。國家的血大量流失,資源浪費在經濟上的長遠透支所造成的損失遠非短期經濟繁榮所可彌補。 四小龍經濟的特點是一個新型的現代殖民經濟。四小龍由於本身的殖民地位,經濟主權操在外人手裏,隻能完全按照國際資本家資本輸出意願下提供外資外貿的環境,本是一個寄生的經濟。台灣最為典型:本地的配套工業根本不能發展,需要不停地尋找縫隙,靠一兩樣工業維持,所以永遠不可能有現代基礎工業發展。南朝鮮有鑒於此,反過來學習日本,想要建立自己的基礎工業,可是困難重重。以中國的自主大國與工業的全麵,舍去主動,不去發展以本國為主體的經濟,反過來放棄國內的市場,把經濟導向外資外貿,把經濟的主動權讓給國際資本家,變成了國際資本體係下的側枝循環。這就不可能不在國際經濟秩序上居於下風和被動。以中國這樣大的國家,如果失去經濟自主,則國家內部的分崩離析,其後果的嚴重是不堪想象的。經濟自主權的喪失必然是買辦階級的興起,民族主義的低頭,整個國家的統一都成了問題。把自己國家的老本吃光,把國家的未來賣斷,把經濟發展的主動權放在國外,又將國際資本家請進中國,這就是鄧小平一手造成的今天的中國經濟。
         4.6 中國經濟的實況
   本來,沿著毛澤東時代的布局走下去,一個自主的經濟大國是指日可期的。但是,經過鄧小平的十八年,中國的經濟完全走到另外一個極端。 ——中國變成了國際資本主義體係全球化下的勞力市場的最大基地。中國有最放縱資本家、最限製勞工的環境,有數以億計的具有足夠教育水平、能力和紀律的中下級勞工。以中國這麽大量而有效率的勞動力加入國際勞工市場,就形成了勞工的供過於求。在勞資的供求關係中,勞方就處於極不利的地位。發展中國家彼此競爭出賣勞力,今天,全世界的勞工勞動力價格壓得低之又低,資本可以為所欲為; ——中國變成外資增長率最高的國家,變成資本家投資的天堂; ——中國國內的經濟變得極端畸形。經濟的先後次序變成外貿、出口加工、商業、消費工業,最後是基礎工業、國防工業和農業; ——利潤所得的次序是外資、集體、私有,虧損的是國營企業; ——市場是高級工業成品進口,低級工業成品出口; ——金融方麵是三角債永遠無法結清,股票和地產暴漲暴跌。地下錢莊流通量超過了正常貨幣的流通量。貨幣回籠率隻有百分之五十,另外,外國銀行進軍中國; ——國家弱幹強支:中央財力薄弱,地方諸侯割據; ——地上地下,合法非法,稅務製度極不健全; ——消費的場麵直追先進國家,生產方麵還十分落後,效率越來越差; ——雙軌製,兩種供應兩種價格,上層完全壟斷,下層完全放任,既破壞了價值規律,又不受宏觀的調節; ——經濟失控,一統即死,一放即熱。 這樣的畸形經濟造成了多方麵的嚴重問題:國家財政累積赤字,國營企業虧損,通貨膨脹增長率超過生產的增長,效率大幅降低,不正常的結構,能源的短缺以及人力資源的濫用,國家對經濟隻有刺激能力沒有製約能力。在短短十八年間,中國就發生兩次經濟危機。其現象都是過分的繁榮和過分浪費,刺激經濟以無政府狀態飛奔。由於利益顯著增長,刺激了投機,旋即引起過熱,造成能源和資源的短缺,成本上升,價格上漲,庫存大增,經濟停滯,陷入危機,如此周而複始,貧富懸殊愈演愈烈。而這樣的發展對自然資源的嚴重破壞、對環境的汙染,在長期經濟上的損失是難以估計的。
       5. 結語 上麵所說的這些筆帳,在中國傳世的史冊中,會永遠記在鄧小平的頭上。
      
         唉,花了我好長時間時間才看完這麽多文字。我想上麵提到的不少中國目前的現狀應該不是危言聳聽的,因為中國目前確實麵臨著非常多的問題,社會矛盾也已經比較激化了,如果說中國沒有剝削階級存在的話,那麽至少也存在著一個剝削的階層了,其中包括了一大部分的官員,私營企業主,還有外資,甚至還有國有企業的不少人,中國的社會財產很大的集中在這些人手裏,而他們則肆意的揮霍,對貪汙腐敗的整治力度實在是太弱了。我想長此以往,遲早中國會有革命的,這些帳隻能算在鄧小平的頭上。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roarforwar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827的評論:
鄧小平始作俑者,必須承擔根本責任,他逃脫不了。這個貪婪的家夥!
roarforward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多多寫一些這類文章。也嚴肅認真的態度,準備一個專集,在不遠的將來,會有用處的!
題目就叫:集中火力批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