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陶謙果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

(2008-07-15 08:26:29) 下一個
新聞午報 2008-06-08 07:06:53   《40個三國人物的口述曆史》是一個幽默讀本。作者複活三國人物,讓當事人對曆史事件開口發言,以期用這種虛擬的形式達到還原曆史真相的目的。書中的幽默搞笑是基於作者深厚的“三國”研究功底,讓你在輕鬆的閱讀中走出《三國演義》帶給你的曆史誤區。本報選載其中兩篇,以饗讀者。   “徐州牧”陶謙口述   三讓徐州的“成本核算”   由於曹操搞武裝割據,終於成為山東地界響當當一鎮軍閥,現在曹操在山東勢力壯大,我看好曹操這支績優股,派人往琅琊郡把曹操的父親曹嵩等家人接去享福,途經徐州。我真是百般款待啊,每天魚翅鮑魚生猛海鮮,臨行還派保安護送他前往山東。   沒想到曹老太爺一行隨身所帶的現金珠寶太多,我派去護送的保安竟然見財起意了,在路上把曹老太爺一家全都殺光,搶了財寶逃之夭夭。   這下馬屁拍在馬腿上,一不小心反而與曹操結下了殺父之仇。   曹操殺氣騰騰地立馬興兵而來,可憐徐州的老百姓還沒來得及將“做好東道主”的橫幅標語收起來,就被他殺掉了好幾萬。   眼看徐州不保、我的老命不保,我隻得演出了後麵“三讓徐州”的戲。我的兩個兒子至今都想不通我為什麽要將地盤讓給一個毫不相幹的、叫劉備的人。其實,他們哪裏知道我的一番苦衷。作為當事人一方,我想從經濟學的角度談談對三讓徐州的一些看法。   讓劉備來救我是孔北海出的主意。這位孔北海就是兒童啟蒙書上《孔融讓梨》的那個孔融。他是孔老夫子的直係子孫,名頭在那個時候可大著呢!   說實話,劉備的隊伍是在十八鎮諸侯反董卓時才拉起來的,跟《沙家浜》裏的胡司令一樣,“總共才七八個人來十來條槍”。叫劉備去抗擊曹操來救我,我想想都好笑。孔北海大概也是名士做派,語不驚人死不休,所以推薦了一個最輪不著推薦的劉備,表示自己有識人慧眼。據說劉備當時感動得熱淚盈眶:想不到孔北海還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劉備這麽一個人!   劉備的心裏盤算是借著名頭把隊伍拉出去亮亮相,他當然不會不知輕重到跟曹操去硬打硬拚,去徐州溜達一圈,作作秀,總還是可以的。他沒想到曹操也忒狠毒,愣是把劉備也放進徐州,想來個一網打盡。   現在的人都說劉備在徐州撿了一個大便宜,怎麽說呢?其實這筆賬,你們還真不會算!   當我第一次捧著徐州州長的牌印要將徐州讓給劉備時,劉備真是嚇了一跳!   這徐州城已經被曹操的大軍圍得水泄不通,曹操本人每天傍晚拿個話筒繞著城牆喊話。他喊的可不是“火燭小心,門戶關好”,甚至也不是“繳槍不殺,優待俘虜”,他喊的卻是“血洗徐州,雞犬不留”啊!——想想,多麽恐怖啊!所以,作為徐州州長的我實在已是天底下最可憐的人了。現在,即使是一個要飯的也不會來“托盤”做什麽徐州州長。因為成本實在太高,代價是性命。   所以當我把徐州州長大印硬往劉備手裏塞時,劉備簡直懷疑我是不是失心瘋了。為了達到這個不可告人的目的,我拚命給劉備戴高帽子:什麽百年不遇的英明領袖、天下歸心的仁義化身。說到底是想叫劉備當冤大頭。   但劉備畢竟不傻,他有他的算盤,所以他是堅辭不就。當然他說得也冠冕堂皇:“我要做天下仁義的化身,怎麽能乘人之危奪你的地盤呢?你再不要提起此事,再說就是對我人格的汙辱了。”   不過,劉備的運氣還真不錯:他一到徐州,沒跟曹操像模像樣地幹上一仗,曹操就撤兵了——江湖獨狼呂布流竄到曹操的地頭上去了,曹老大怕後院失火,要趕緊回去打“狼”。   這個時候,為了考驗他,我又假惺惺地要把徐州讓給他。我相信,這個時候,劉備的內心真有些矛盾鬥爭了。有一次,我偶然偷看了他的日記:   從陶府出來回家後,晚上總是睡不著。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我盤算著接手徐州的代價,我想得比所有人都深。   徐州這塊地盤實在太好了,兵家必爭之地,曹操雖說暫時撤兵了,誰知道他哪一天又會卷土重來?即使曹操不來,難保袁紹、袁術、劉表、呂布們不看中,這些人任何一個要來與我爭徐州,憑我現在的實力,我都得拱手相讓。陶謙也一樣。所以他這人情沒有一點價值。   二者,陶謙是不是真心相讓呢?會不會是怕前腳驅虎後腳引狼故意考驗考驗我呢?   三者,我雖然沒得到徐州,但我已賺到了名聲。江湖上行走,名聲最重要。現在跟旅遊一樣到徐州來轉了一圈,賺得也夠了。如果貪心,那麽剛爭取到的榮譽、剛賺到的利潤就會毀於一旦、賠個精光,那些擁護我的同誌會立馬翻臉不認人,到時候,一致聲討,都說我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算了算了,這徐州我還是不能要。雖說有些肉痛,但不是你的東西終歸不是你的,堅決不能要!要狠鬥私心一念間。   看了劉備的日記,你們知道他為什麽第二次又讓了一回吧!這個人與我倒也是棋逢對手,“三讓徐州”的戲也隻有我們兩個唱得下去。話說他這又一讓,劉備的名氣指數直線飆升,天下人都說劉備到底是皇帝的叔叔,思想境界就是不一樣!   第三回讓徐州,我倒是真心相讓了,因為我已經不得不讓。都怪我自己平日不注重鍛煉身體,健身房從來不去,所以心髒病高血壓附帶高血脂、高血糖,毛病一大堆。再加上給曹操這麽一嚇,六十三歲的人就算走到絕路了。   我也盤算過,為什麽不讓給其他的人,比如我的兩個兒子陶商、陶應。但這兩個犬子平時隻會泡小妞找小蜜、做房地產生意,不要說帶兵打仗,就是行政管理也沒有一個及格的。再說,人之將死,也看得透了,像我自己這麽提心吊膽地做官,這官也沒啥當頭,還是圈地蓋房炒樓花,做個富家翁好。好在劉備若接手了我的徐州,在土地批租政策上麵,當然會對我的兩個兒子有所傾斜。   那麽為什麽不讓給我的好朋友孔融呢?孔家是個大家族,如果讓這個家族開進徐州來,我們陶家的房地產壟斷生意必定會碰到強勁的對手,我死後總該為兒子留條活路,所以我也不能讓孔融來染指徐州——官場上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這一點你們都要切記。   或者,我可以考慮在部下當中挑選一名繼承人。然而,不行。我們中國人的習慣思維是“寧與外人,勿與家奴”,誰知道部下是不是白眼狼?部下是最不可信的。所以我也不能讓。   那麽,劉備就成了我讓徐州的唯一人選了。或者,經過前兩次的試探,我也隻得假戲真做了。但劉備難道真的就像你們想象的那麽簡單麽?   哈,哈,哈,哈——我分明聽到了他的笑聲。   “中常侍”張讓口述   東漢王朝的最後一次經濟改革   公元167年,那時候叫永康元年。咱們東漢的第十任皇帝桓帝爺劉誌在宮中“龍馭上天”。繼承財產的是一位叫劉宏的年輕人。咱家後來改叫這位主子為靈帝。   不瞞各位看官,咱家這位主子在即位前隻是個旁係皇族,被封為解瀆亭侯。按照繼承法,本來是輪不到他的,但因為先皇帝空有五六千後宮妃嬪卻還是生不出一個兒子來,所以劉宏才被立為皇帝。   亭侯雖說是貴族,但收入隻有一個村鎮的年貢,咱家這位新主子在當皇帝前想必是過慣了窮日子。不過,現在好了,繼承了東漢天下這麽大一筆財產,當年的窮皇族可謂熬出頭了!   然而,過了幾天,他便笑不出來了:原來,沒當皇帝之前不知道,這筆財產其實還分為兩部分——占了大頭的那部分叫國庫,那是天下公產,皇帝隻是代管而已,相當於一個總經理;另一部分是皇帝的個人財產,叫內帑。而桓帝的內帑,當然由他法定的第一繼承人皇後繼承去了。那麽,當了皇帝的劉宏從個人財產來說,仍是個窮光蛋。   劉宏在當窮皇族的時候就窮怕了,他特羨慕那些巨商大賈在KTV千金一擲的樣子。所以這會兒,他考慮著經濟改革的大事,覺得也得做點買賣,賺些“內帑”。他這想法得到了他的生母董太後的連聲叫好。   皇帝、太後既然有這心思,我和另一位大太監趙忠等一班人便張羅開了。於是,在後宮西園裏,辟出土地建市場,造起許多的店鋪。咱家主子業餘時間親自抓招商引資,宮女太監積極投標響應。招商工作順利完成。然後便是擇黃道吉日,由皇帝親自剪彩,宣布“皇家自由貿易市場”隆重開業。   然而市場設在宮中,顧客弄來弄去隻是幾個太監宮女,生意做不大。於是,一天早朝後,皇帝便邀請他的大臣們也光顧西園做買賣。   劉宏做買賣的興趣似乎比當皇帝還強,每每早朝不久,他就發話下來:“眾愛卿有本奏來,無本退朝,我們以經濟建設為要,一起到西園去吧!”   這麽搞了一段時間的自由市場,劉宏數了數自己的內帑,卻總覺得融資速度還是太慢。他正愁眉苦臉為企業的未來傷腦筋時,咱家給他出主意了:“皇上,咱們還有天下最俏的商品沒有上市呢!”   我這人別看是個太監,卻很有些經營頭腦。所以咱家主子也很想聽聽我的意見,“哦?是什麽緊俏貨色?”   “官職爵位呀!”   “什麽?這也能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上的思想不夠解放了。”   “這不太好吧?”他還有些猶豫。   我覺得劉宏對皇家政治的遊戲規則還不是很明白,有必要對他進行ABC的啟蒙教育:   “皇上您有所不知。那些有錢人拿錢出來買官,用經濟學的術語叫‘生產性消費’,是能夠生產利息的。商品生產發達之後,商業成為儲財的重要方法,官爵的地位決定了儲財能力的大小,因此人們做官就不以發揮才幹為目的,而以儲財為目的了。官爵既然可以成為儲財的工具,那麽政府,確切地說是皇上您——有官爵任免權的人——要想儲財,亦隻有變成商人,變成提供本錢最便宜的商品的商人,把官爵賣給出價最高的人,用經濟學的術語叫‘權力尋租’。”   劉宏聽了頻頻頷首,又問:“此事可有先例?”   “古已有之,古已有之!”我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秦時已有了鬻爵之製,漢承秦製,惠帝、文帝、景帝時都有百姓可買爵製度,到了武帝時,連武功爵都拿出來賣了,武帝爺又毅然開始賣官。想想那個時候,人人出來都是爵爺貴族,那可真叫太平盛世啊!”   劉宏被我這麽一說,如醍醐灌頂,見我對國朝的曆史掌故如數家珍,更是佩服,拉住我粉嫩的小手,一個勁地感謝,——當然,我沒有告訴他,從前的這些賣官鬻爵收入都是歸國庫的,而現在,我們要把這筆收入納入皇帝的內帑,這也可以叫做改革。   賣官鬻爵的工作便交給了我。我欣然領旨。   第二天,我便公布了賣官的價格:俸祿二千石的官價值二千萬錢,四百石的官四百萬。賣官時既收現金,還可賒欠,規定說:“其富者先入錢,貧者到官而後倍輸(加倍奉還)。”——一次性付款優惠,分期付款要繳利息,跟現在買房子一樣。   這官吏價目表一經公布,立即引起市場的狂熱追捧,社會賢達、望族名流紛紛出錢認購。   好家夥!一時西園市場人頭攢動。皇帝看在眼裏,喜在心裏,下旨:為了方便官民積極認購,特輟朝三日。——反正三天後,官員位置都要重新排過,上不上朝也就無所謂了。   我這個總經辦主任倒真忙壞了,親自帶了幾個小黃門,從早忙到夜,數錢數到手抽筋。   這一日,漢靈帝親自來視察賣官鬻爵的進展情況。我眉飛色舞,拚命邀功:“司空崔胤輸錢一千萬,捐了個太傅;鴻臚寺卿曹嵩輸錢五百萬,捐了個司徒。”——補充一句:這位曹嵩後來有一個非常了不得的兒子,叫做曹操。   “這幫人還是蠻有錢的麽!一千萬捐個太傅也太便宜了他!”皇帝覺得賤賣吃虧了,有些後悔。   我沒想到靈帝胃口那麽大,而我私下已收了不少好處費,再要漲價對買主就不好交代,於是我一方麵從政治的角度拿出亞聖孟子的古訓“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來勸導他,另一方麵又拚命從商業道德以及穩定物價的角度勸阻了靈帝漲價的企圖。作為回旋,我又給靈帝出了另外一個主意:那些已經上任的官員也應叫他們放點血,可以用“助軍修宮錢”的名義讓他們各自輸錢入朝。靈帝一聽,大喜,立即叫我起草詔書,頒告地方。   地方官們到哪裏去弄這筆額外的“助軍修宮錢”?腦子靈光一點的也都開始賣官。   於是,隻要有錢,上上下下都可弄個官兒當當。形勢一片大好!   朝野一齊稱頌皇帝英明。《東漢日報》撰文指出,西園開設市場,此舉極大地拉動了內需,當年GDP增長三十個百分點!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