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禦書錢

(2025-09-09 09:31:44) 下一個

我在《崇寧要小》一文裏,曾經說到“大觀要大”,言外之意是,“大觀通寶”小平很普通,很易得,碰到“大觀通寶”,要留意個頭大的,個頭越大,越珍稀,越要留意,好好收藏。

但這是舊話,進入新世紀後,“大觀通寶”小平身價也漸漸高漲,不太容易收集了,隻因它製作精美,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禦書錢。引來無數藏家,玩家趨之若鶩。

禦書錢是指由皇帝親筆書寫錢文的錢幣。中國古代錢幣上的文字,一般是由匠人和名家書寫。由皇帝書寫錢文,是中國宋代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書法按其特性,在實際運用上有篆刻、書匾、製錢三難。此三難中,尤在方寸圓錢上鑄字最難。因此製禦書錢首先要求皇帝的書法要有相當高的造詣,其次要具備一定的膽識。曆史上善書的皇帝並不罕見,唐高祖李淵就是位大書法家,學王羲之後代王褒的書法很得其妙,晉元帝的“鳳尾諾”、齊武帝的“花草書”也久負盛名,但他們都沒有親書錢文。

宋太宗趙光義成為中國皇帝中最早書寫錢文者,有其必然原因。為避免唐天寶以後藩鎮割據實權大將動不動就“黃袍加身”鬧劇的一再重演,大宋甫一開國即製定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為後代皇帝所奉行,影響貫穿了整個朝代。在這種環境裏,皇帝們對於書法的喜愛,並非僅是附庸風雅、玩弄筆墨。兩宋時期,有多位皇帝都是書法愛好者甚至大家。太宗本人“性好學,敬業,多藝能”書法造詣頗深,楷書渾厚端莊、筆力含蓄;行書線條清晰、勁挺奔放;草書則神采飛揚、奔放流暢。宋代大書法家米芾評價其字“真造八法,草入三眜,行書無對,飛白入神。”

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太宗親自用真、行、草三種書體書寫“淳化元寶”錢文。開中國“禦書錢”之先河。《資治通鑒》中記載了這一段史實,“乙未,改鑄‘淳化元寶’錢,帝親書其文,作真、行、草三體。自後每改元必更鑄,以年號元寶為文。”

一個年號錢用三種書體分別書寫並成套鑄造和發行,這在中國錢幣史上是空前的創舉。它不僅僅是皇帝趙光義個人才藝的展示,更是北宋文化昌盛的表現。創業之君與守成之君的區別,有時就在這裏。後世給這一套錢幣創造了一個專用名詞:“三體錢”。

淳化元寶鑄成後,大概皇帝趙光義非常滿意自己的作品,常常將之賜給身邊近臣,以示寵信。當時朝臣都把得到皇帝賞賜的禦書錢當成可恣誇耀的資本。北宋初期文學家王禹偁被貶官之後,曾寫過一首詠錢詩,“謫官無俸突無煙,唯擁琴書盡日眠;還有一般勝趙壹,囊中猶貯禦書錢。”自信早晚要重回到朝廷,為國家效力。

大概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淳化元寶”三體錢的發行數量較少。而淳化通寶小平錢傳世較多,不甚稀罕,但有一種縮水淳化,即“淳”字的三點水緊縮,不多見,拍賣價格已在人民幣6000元至10000元之間。

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又鑄至道元寶,也是三種書體,因當時鑄造量很大,流傳至今極多。

皇帝親筆書寫錢文,寫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北宋的第三個皇帝真宗趙恒(公元997一1022年在位)亦當仁不讓,在開創“鹹平之治”的同時,也曾禦書錢文,真宗一朝共鑄有鹹平元寶、景德元寶、祥符元寶、祥符通寶、天禧通寶,鑄錢雖隻用真書一體,但題寫的錢文筆態各殊,鑄工精到,那些錢幣自然也令人愛不釋手。其中祥符元寶、祥符通寶並行流通,開創“元通”並行之例,是真宗諸錢的代表。

而宋徽宗更把這種禦書錢推向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巔峰。作為一個皇帝,在治理朝政上宋徽宗可說是昏庸無能,但,他卻是一位典型的藝術家皇帝,“身通百藝,書畫尤工”,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在貨幣文化的創新上,他也身體力行,不遺餘力。

宋徽宗早年學習黃庭堅的書法,後來又改學唐初薛謖,在此基礎上,揉合眾家之長,從而形成了完全個性化的書體,“瘦硬通神,有如切玉”,人稱“瘦金體”。

瘦金體的間架結構十分適宜書寫小字並且字數較少的作品,僅四個字的錢文,無疑成了展示它的好舞台。趙佶瘦金體禦書錢一般指“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兩種貨幣。特別是“大觀通寶”,瘦直挺拔,橫收筆帶點,堅收筆帶鉤,撇如匕首,捺如切刀,勁健有力,灑脫自如,筆勢連綿之處如遊絲飛空,加上錢幣製作時用狹緣而不用闊緣,錢幣鑄成後,錢文與細廓的線條配合得非常得體,和諧,更叫人稱絕的是錢幣表麵金屬所特有的質感和瘦金體相得益彰形成的立體效果,強化了瘦金體錢文本身的峻利精致,更顯得豪縱俊逸,氣度不凡,其效果,完全超越了紙帛和碑石。可能宋徽宗當時也發現了這一特點,所以才不計工本,大量鑄造了這種精美異常的錢幣。致使後世流傳著“風流天子書崇觀,鐵畫銀勾字字端”的評價,不失為古錢幣書體之一絕。

瘦金體的禦書錢給中國的鑄幣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南宋高宗趙構深受其父宋徽宗的影響,書法修養極高,也曾禦書錢文,鑄造過禦書錢。據前人考證,“紹興通寶”折二錢中接廓(錢文連內廊)及廣廓肥字的,以及折五、折十型大錢,均是禦書錢。

金章宗完顏璟(1190--1200年在位)也以善書“瘦金體”聞名,他寫的“瘦金體”的確到了亂真的地步,金章宗亦喜自撰錢文,故其所鑄“泰和重寶”楷書錢文猶有宋徽宗時“宣和”、“大觀”諸錢之餘風,被後人稱為宋徽宗的“轉世靈童。

這幾種禦書錢,我均有收藏。如今,閑暇之餘,一杯香茗,一冊藏品,靜下心來一一觀賞自己所收藏的禦書錢,不啻賞心悅目,也算是一種有格調有品位的生活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