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很清楚,是在一九八六年,我迷戀上錢幣收藏剛不久,興趣正濃,每個星期天,都會跑到鄭州周圍的鄉村,鑽廢品收購站,訪農家,尋找古錢幣。
有一天,在登封,當時還叫縣,當地朋友領我到位於盧店的該縣廢品回收公司倉庫,打開庫房,地上,攤的都是從民間按廢銅爛鐵收上來的古錢幣,堆了一大堆,但我蹲在地上挑半天,所見都是康熙通寶乾隆通寶一類常見的清朝錢幣,一枚中意的也沒有,正懊喪,倉庫主任從他的辦公室裏走出來,手裏,拿著幾枚以前我沒見過的錢幣。
那時候廢品收購站的人,在日常的工作中,遇到四鄉八鄰農民交售的廢銅爛鐵中有與眾不同的錢幣,都會挑出來,另外存放,他拿給我的,就是幾枚這樣的錢幣:個頭比普通的小製錢要大出許多,上麵的文字,也是我以前沒有見過、手裏沒有的。
這就是泉界有名的“崇寧重寶”,
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陰曆一月十二日,宋哲宗趙煦病逝,無子,由其弟趙佶趙佶繼承大統做了北宋第八任皇帝,是為宋徽宗。第二年,趙佶以“建中靖國”為新年號,開始鑄幣。
宋徽宗在位25年,先後鑄造了聖宋通寶、崇寧通寶(重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重寶)、重和通寶、宣和通寶(元寶)等6種錢幣。崇寧是趙佶的第二個年號,取繼承神宗常法熙寧之意。崇寧重寶是宋徽宗崇寧年間鑄行的第二種年號錢,包括“崇寧元寶”、“崇寧通寶”和“崇寧重寶”三種。
崇寧重寶是三種錢幣之一,麵文“崇寧重寶”,隸書對讀,多為光背,少數背有星、月、十字等,直徑32毫米至35毫米之間,每一枚重量在10克上下。也有小錢,錢體輕薄,直徑26毫米至27毫米,重量在2點5克到3點8克之間,據說當折二錢使用,不多見。
“崇寧重寶”四字,嚴謹莊重,傳說是宣和年間有名的奸相蔡京所書。蔡京字元長,興化仙遊(今屬福建)人,他屢罷屢起,夥同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邦彥等貪贓枉法、橫行霸道,搜刮天下,打擊異己,陷害忠良,弄得民不聊生,是導致當時江南方臘起義和金國入侵中原的罪魁禍首,惡跡昭著,臭名遠揚,被稱為 “六賊之首”。蔡京人品壞,但字卻寫得好,是和蘇軾(蘇東坡)、黃庭堅、米芾齊名的“宋四家”之一。有人評他的字“欹側姿媚,功力深厚,有嚴謹寬博豪縱之氣”。傳說趙佶愛其書法,就讓蔡京書寫“崇寧重寶”錢文,他在書寫時別有用心地將“崇”字的“山”和“宗”連豎筆貫通;且將“寧”字繁體中的“心”字省略。被人指責為“有意破宋,無心寧國”。不過,我過眼的崇寧重寶數不勝數,卻沒見過此種錢,到底還是傳說。
也有人說崇寧重寶錢文是宋徽宗所書,但我看不是。
那天,承主任美意,得到幾枚崇寧重寶後,我高興的當時是興奮不已。但我高興的太早了,回來拿給朋友看,他說,這錢很多,價格當時也就是一枚人民幣5毛錢左右,要多少,有多少。
即使在如今,三十年過去,普通崇寧重寶價格也就在人民幣20-50之間浮動,品相美者價格會高一些。崇寧重寶版別繁多而存世量大,據統計,崇寧重寶的版別大概在300種以上,材質則有銅、鐵、銀之別,麵背記號有花穿、 決文 、麵星、背星、月紋等。單是“寧”字就有“寧”和“寗”兩種(寗字較為罕見)對於初入行的朋友來講收集十幾種版別不成問題。
造成崇寧重寶價格上不去的原因是當時鑄造太多存世量太大。當時,和崇寧重寶一同鑄造的還有“崇寧元寶”、“崇寧通寶”兩種小平錢。崇寧重寶每一枚重量在10克上下,相當於崇寧通寶小平錢3枚的重量,但是它要當10枚小平錢花,照此折算,趙佶通過鑄造虛值大錢這一招,就能把三分之二以上百姓手中的財富搶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皇上不安好心,老百姓自有招數應付,他們通過把小錢貯藏起來或被銷鑄為當十大錢化解之,造成小錢奇缺。至今,尋崇寧重寶易,想覓到當時同鑄的崇寧通寶小平錢難,正常品相的都在在千元以上,有的崇寧通寶小平叫價已經在人民幣萬元以上。以致泉界流行一句話:大觀要大(的),崇寧要小(的),就是說,崇寧通寶小平比較少,不易得,崇寧重寶倒非常常見,所以,收集崇寧錢,要小的(崇寧通寶),大觀通寶,倒是越大越好。
造成崇寧通寶價格昂貴還有一個原因,崇寧通寶屬於已有定論的禦書錢,錢文為徽宗親書的瘦金體,鐵劃銀鉤,書法超妙絕倫,深具骨秀格清之氣韻,令人叫絕,堪稱幣文楷書之顛峰。世人評其為“宋代第一泉”,與新莽並稱中國錢發“二聖”,眾多古錢幣收藏者對之愛不忍釋。
“崇寧要小”也並不絕對,和其他任何錢幣一樣,崇寧重寶裏也有好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崇寧重寶背十,也就是背部上穿上有個十字。崇寧重寶背十曆來為古錢幣中的小名譽品,尤其對喜愛徽宗錢幣、收集崇寧錢幣的愛好者更是夢寐以求的珍品。目前每年出土的北宋錢幣總量高達數十噸,其中崇寧重寶不知道有多少枚,但背十錢一直是鳳毛麟角,目前已發現的真品崇寧背十錢總數不過幾十枚。
現如今每年都有不同版別的崇寧重寶被行家或藏友發現,不同版別的崇寧重寶合在一起也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