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是在讓人懷念的八十年代,夏天,每逢下大雨,上蔡古城靠近縣城的地方,就會有一些奇形怪狀的小銅塊從土裏被衝出來,散落在田間地頭,這些小銅塊,一般都是橢圓形,指甲蓋大小,幣麵文字形狀怪異,像傳說中猙獰的鬼臉,農民撿拾了,開始,是論斤賣給廢品收購站,後來,是論個賣給一些外地來的城裏人,價格從一兩毛錢一個越漲越高,我去的時候,已經漲價到2塊錢一枚。而現在,一枚普通的,價格也在幾十元了。
這些小銅塊,就是鬼臉錢。
鬼臉錢,也叫蟻鼻錢,它是人們約定俗成的一種叫法,並非該錢的本名。最早是在宋代洪遵所著的《泉誌》一書中有所描述:“此錢其形上狹下廣,背平,麵凸起……麵有文,如刻縷,不類字。世謂之蟻鼻錢。”
其實,它是楚國三種主要貨幣之一種:楚國銅貝。楚國的錢幣,“郢爯”、“楚布”發現都較少,鬼臉錢發現的數量卻較大,可見鬼臉錢實際上就是當時楚國使用的一種小麵值錢幣。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迅猛發展。最顯著的特點是,商業大城市的湧現和金屬鑄幣形態的發展及大量使用。當時的各諸侯國都擁有自己的貨幣,如三晉的鏟布幣、齊國的刀幣、秦國的方孔圓錢等等。楚國由於經濟、文化落後於中原各國,鎛、刀、紡輪的使用也較遲,故銅鑄幣一直沿用著仿製貝的形態。後來,隨著楚國疆土的逐步擴大,鬼臉錢的流通範圍越來越廣,一度在長江流域形成獨立的貨幣體係。
鬼臉錢的形製,是從仿製銅貝、骨貝轉化而來的,形似海貝,高約1.8厘米,重約重0.6克~4.1克,錢身為橢圓形,正麵突起,背麵磨平,正麵有陰文。此錢的字與臉達到了有機融合,字中生臉,臉中生字,陰陽互生,渾然一體,體現了高超的工藝水平。一來它很小,二來當你的視線一接觸到這枚錢時,看到的仿佛是一個瘦削的鼻梁、深邃的眼眶,額頭上長長的橫紋,五六綹披散下來的頭發和一張正在哭泣的歪嘴,一副鬼臉就躍然眼前了。
屈原當時使用的就是這種鬼臉錢。荊楚大地,曆來巫風盛行,各種祭祀活動名目繁多。而正是這種濃烈的崇神驅鬼的楚國文化和風俗,我們在屈原優美的詩歌中可以找到很多關於鬼神的藝術形象,如湘君、湘夫人、宓妃、山鬼等。據《呂氏春秋 異寶》說:“荊人畏鬼,而越人信祗”,意思是楚國人怕鬼,而越國人信神。是否因此才把錢幣鑄造成鬼臉的樣子,不得而知。今天,我們細觀這些麵目古拙的鬼臉錢,從它粗壯古樸的文字筆劃裏,從它怪異奇特的形態中,仍能感覺到一種濃厚的鬼畫桃符般的藝術趣味,一股博大粗曠的靈異豪傲之氣。
“鬼臉錢”據傳是楚國當時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水利家一代名將孫叔敖鑄造的。孫叔敖的故鄉在今天的河南省固始縣,當地相傳古有“曬金灘”,除出土過大量的鬼臉錢之外,還出土過鑄錢的銅範。如今每當下過雨之後,小孩們偶爾也能在沙礫中撿到雨水衝出的鬼臉錢。由此可推斷,孫叔敖的故鄉可能是當年鑄造鬼臉錢的地方。來美前,我去固始出差,曾和當地同事談起“鬼臉錢”,他們俗稱鬼臉錢為“印由”。據當地的一些老人講,他們在孩童時期,大人常把“印由”穿上數根彩色的線,係在他們的手腕上,說是可以“避邪”。直到“文革”前,固始縣周邊的小孩,手腕上大都係過“印由”。如今,這種風俗雖已不多見,但是,散落在民間的鬼臉錢想來仍然不少。
鬼臉錢無疑是楚國流通最廣、數量最多的貨幣。新中國成立以來,見諸報道的蟻鼻錢出土總數為15萬多枚。這還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統計數字。現在,我想這個數字會要上升許多。出土地點則集中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蘇、安徽等省的楚國故地。
已發現蟻鼻錢的幣文有19種,如:“巽、安、各六銖、:紊、全、君、忻、金、行、匋、貝、三”等字樣,其中“巽”字最多幾乎占到所有蟻鼻錢的99%。這些錢文的意思基本上或是標誌地域,或是體現重量價值。但它的標準含義是什麽?錢幣學家們還在進一步的研究論證。
我在上蔡收集鬼臉錢有三五年的曆史,其中有兩年,每逢有時間,得空就去,所得者,也隻有 4品,其中最多的,是麵文若字“巽”的一品,(釋文舊釋“貝”、“咒”、“哭”或“貝化”二字的古體合文,今人多傾向釋“巽”)。 “巽”字的釋義主要有兩種,有認為與古文中“貝”字寫法有些相像,可能是一種變形字。或者是代表楚國的一種重量單位“鐉”,總之無論是“貝”或“鐉”作為表示錢的文字都很恰當。
因此,鬼臉錢雖多,也切莫以為任何鬼臉錢都能唾手而得,如幣文“君”、“金”、“行”等都是極為難得的珍品。
鬼臉錢多係出土文物,民間傳世品甚少。因其長期埋入地下幾千年,通體鏽綠深入骨胎,後人難以仿造。目前古玩市上出現了很多假冒偽品,有其形而無其神,出土鏽是作偽者最沒有辦法作偽的。因此遇到“君”、“金”、“行”等極為難得的珍品鬼臉錢時,一定要多加小心,從鏽色上考辯其是否是真品是比較可靠的辦法。
根據楚國出土的天平與砝碼,可推斷楚國的度量衡基本上為:一兩等於24銖,一銖約為0.65克。一枚“郢爯”的重量大致為1兩,一枚楚大布的重量一般在28~35克之間,而鬼臉錢的重量如果按照它鼎盛時期的3至5克之間計算,西漢時期是1斤黃金可以兌換1萬枚五銖錢,每一枚五銖錢的重量與蟻鼻錢相近。由此數據可推算出當時1克黃金相當於40枚銅錢。再套入楚國貨幣後,可以算出一兩黃金大約可兌換600餘枚鬼臉錢。一枚楚大布可兌換10枚或7枚左右鬼臉錢,這與楚大布錢文背“十貨(七貨)”剛好吻合。如果參照當前黃金每克289元的價格來計算,這樣一枚鬼臉錢的購買力就相當於現在的25元人民幣上下,由此可見,鬼臉錢在當時還是具有一定的購買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