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蔥

我愛我自己,更愛支持我的朋友哦!
正文

長篇小說《鐵血襄陽》連載(164)

(2025-10-28 23:45:51) 下一個
第164章《峴山閱兵》

襄陽峴首山的春日晨曦,仿佛鑲嵌在那片青翠欲滴的山巔,陽光皎潔,暖意融融。然而戰雲似乎從未散去,遠處風中飄揚的蒙古水寨旗幟,猶如一條死咬泥土的巨蛇,獵獵作響,將即將到來的風暴寫在天際。襄陽的山頭,此刻正站立著一支東臨大江、氣勢如虹的軍隊,點將台前整齊排列的將士們,盔甲相碰,金屬撞擊聲交織成一首壯烈的交響。

史天澤,身患重疾,卻依然站立峰頂,眼含戰意。身旁的將領阿術、劉整、忽剌,神色凝重,手按長劍,嚴陣以待。他們的眼神中燃燒著不屈的火焰,似在等待一場生死拚搏的開始。

遠處,隱隱傳來馬蹄如雷,越來越近的腳步聲打破黎明的寧靜。那是伯顏率領七萬精兵浩蕩而來,黑色的戰甲在陽光下泛著冷冽的光澤,塵土飛揚,猶如一片烏雲墜落人間。鼓聲驟然響起,號角長鳴,戰士們高舉雙臂,喊聲如潮,震得襄陽的江水都為之一顫。

“聖旨到——劉整,張禧,接旨!”戰鼓中帶著威嚴的呼聲,響徹山川。
兩名將軍單膝跪地,謹慎而虔誠地接過皇帝的詔書。伯顏挺身而出,展開一卷綢緞,朗聲宣讀:“皇帝諭旨:授予劉整大元帥之職,統領五千戰船,操練七萬水軍;張禧則調任水軍總管,協軍共事。”言辭鏗鏘,字字如金。

台下,將士們齊聲應和,誓死效忠:“謝皇上恩典!”
劉黑旦,手心緊握成拳,低聲喃喃:“俺劉達達,終於登上大元帥之位了!”他的眼中燃燒著熊熊的雄心,仿佛已看見那遼闊的江河之上,自己揮斥方遒的身影。
伯顏再次揮手,令眾人振奮:“今日起,大水師,立寨!水兵先鋒,烏海!烏海!烏哇!”

雷鳴般的呼喊聲震天動地,蒙古軍將士們的血液沸騰,鐵血豪情在這一刻燃燒得不可遏止。阿術拍著劉整的肩膀,笑得豪邁:“天賜良機,英雄輩出!將軍盡管施展雄圖霸業吧!”
劉整挺胸一拱,聲音如洪鍾:“皇上許我等白手起家建水軍,這是天大的榮耀,也是沉甸甸的責任。俺劉整願用鐵骨鑄造戰船,用血汗捍衛大宋江山!”
一眾將士齊齊應聲,士氣高昂。一片沸騰中,忽聽一聲長歎——“天乎!”有人驚叫。緊接著,一柄長矛倒在地上,驚異的目光望向劉整。

張禧說道:“建炎四年,宋朝水軍不過萬兵!嘉熙元年,已擴至五萬二千,然今我大宋,卻有二十四萬大軍橫江攔路——這差距,誰能不心驚?”
劉整????冷笑一聲,抽出腰間寶刀,直指天穹:“比拚水戰,除非我們蒙古帝國有更大的戰船、更強的水師戰鬥力!否則,隻能搶!奪!宋廷的艦船!”
他的眼神中燃燒著火焰,仿佛在預示著一場驚天動地的變革。眾將心頭一緊,夢想著那用鋼鐵鑄就的二十四輪大戰艦,將碾碎宋人的虛弱與怯懦。

“為大汗忽必烈爭光,萬歲!萬歲!
萬萬歲!”一片喊殺聲如潮水般洶湧而至,將襄陽的天空都染成了一片血色。
阿術笑著點頭:“這是天賜良機,正是我們英雄崛起、寫下英雄傳說的時刻。將軍們,施展你的才智,展現你的雄風!”

劉整揮動長劍,胸中豪情噴湧:“俺願以血肉之軀捍衛大元帝國,建造出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戰艦!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榮耀!”
士兵們整齊列隊,金屬碰撞的聲音、腳步聲、旗幟飄揚的聲響交織成一曲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

就在此時,一名將領突然驚叫:“天吶!那是峴首山下的墮淚碑,真有傳說中那塊讓人落淚的碑文嗎?”
唐永堅,身披鐵甲,策馬奔前,矢誌不渝:“回稟將軍,距此不遠,便是那塊傳說中的墮淚碑。今日我等當去祭拜,感受那份沉重的曆史與哀愁。”

眾將聞言,心生敬意。唐永堅曾是襄陽守軍的得力將領,屢獻奇謀,屢次圍困襄陽,卻最終歸順大軍。這次,他願以忠誠之心,祭拜那塊沉寂千年的碑石。
馬蹄聲逐漸逼近,眾人齊聚在峴山山腳,迎著晨光展開祭拜。碑文那深刻的字跡仿佛訴說著千百年前的離別、哀愁與血淚。唐永堅用手撫摸碑麵,鄭重誓言:“今日來此,仰望先輩的悲壯,必將繼承遺誌,血戰疆場,誓死守護襄陽!”

32歲年輕帥氣的伯顏點頭,露出一抹豪邁笑容:“將軍所言極是。我們是天命所歸,要用鐵血書寫曆史;那賈似道、南宋朝廷的腐敗,也都將在我們的鐵騎下覆滅。”
眾將豪情激蕩,紛紛宣誓:“誓死守襄陽,誓死衛宋!”

午後,陽光如金色的瀑布灑在襄陽峴首山巔,蒼翠的群山環抱著一座孤零零屹立的青苔堆砌的墮淚碑。風起時,石碑邊沿微微顫抖,發出嗚嗚的嗚咽聲,那是千年來風雨的低語,也是歲月無聲的哀悼。夕陽映照在碑文上,泛出點點金光,卻無法掩蓋邊角模糊的痕跡——仿佛過去的輝煌,終究被時光侵蝕得支離破碎。

一隊鐵甲將軍策馬停在碑前,馬蹄踏碎枯葉,發出哢嚓一聲聲清脆的撞擊。長久的歲月仿佛使他們變得冷硬,鐵甲在夕陽映照下閃爍著如刀鋒般的光芒。
“諸位且看,這峴山的一草一木皆藏往事,一磚一石俱是文章。”唐永堅,身穿將軍袍,緩緩伸出手,輕撫過那古老的碑石,指腹沙沙作響。他的聲音低沉而深遠,像是在訴說著歷史的沉澱。
“羊祜在此鎮守襄陽,開倉放糧,無不親力親為。夜巡營帳,必親驗更鼓,身影永遠融在這山水之間。”唐永堅話音未盡,似在追憶那一段燃燒的歲月。
伯顏屈指敲了敲碑文,聲音清脆而堅決:“此碑為何立在此處?還望指教。”他那鋒利的目光,仿佛要從斑駁的石刻中尋找到什麽秘密。

唐永堅負手站立,披風隨風飄揚,緩緩道:“當年羊祜為了襄陽的安寧,親自量米,夜半巡營,那一幕,百姓扯著衣袖不舍離去。日月輪轉,歲月如梭,羊祜已化作青山一隅,但這碑,卻記載著他的忠誠與擔當。”他話語中帶著一絲緬懷。突然,天地間仿佛浮現一片枯葉,緩緩飄落在碑文上,似在點綴一段古老的詩意。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唐永堅輕聲吟誦,聲音似乎穿越千年,飄入山間。

劉整忽然擊掌,發出“咣當”的一聲巨響:“妙極!孟浩然的詩句,道盡天下愁緒。”他目光炯炯,仿佛能穿透時空,看到當年那位白衣訪友的詩人。“當年他在這裏照鏡子,竟也照見了自己鬢邊的霜。”他歎息,聲如江濤,帶著幾分哀愁。
史天澤用指尖輕描碑文,眉頭緊鎖:“羊祜在此望雲,歎曰:‘江山永在,人生幾何’。”話未說完,突然臉色一變,望向遠方。月光映照在山間,清輝灑落那破舊的碑麵,忽然間,似有人在低聲述說:“當受我等一拜。”聲音微微顫抖,卻滿載敬仰。

眾將軍整甲跪拜於山腳,旌旗獵獵,風聲呼嘯,好似羊祜英靈的魂魄在接受祭祀。山風掀起他們的披風,仿佛要將那段曆史永遠帶入風中。
伯顏扶起史天澤,低聲細語:“史相,大汗曾言你咳血,心急如焚。你若說去隆中祭拜,那便是對先賢的最高敬意。”他的話中滿是關切。史天澤點點頭,眼中閃爍著若有所思的光芒。“臨走前,我想去諸葛亮的耕讀之地,敬一炷香,祭奠那位蜀漢的智者。”他的聲音沉穩而虔誠。

伯顏笑著,擊掌相慶:“好啊,明日我備三牲醴酒,與諸公一同前往襄陽古隆中。那裏的老柏樹,仍在歲月中昂然挺立,仿佛還在注視著世間的變遷。”他的手指輕輕叩在玉帶上,發出清脆的聲響,“聽說,武侯曾親手栽種那樹,幾百年來,依然青春。”
“順便可望萬山。”伯顏忽然指向遠處,漢水如帶般蜿蜒流淌,將天與地連接。昔日羊祜將軍在此操練水軍,手握長戟,誌在千裏。“那天,羊祜望著東去的漢水,歎:‘江山永在,人生幾何’。今天,我們亦應繼承那份誌向,將忠誠與遠誌,永銘於史冊。”

話未落盡,伯顏已解開狐裘,披在史天澤肩頭。“丞相保重,明日我備暖轎,定讓你安穩拜謁諸葛廬。”一片溫暖在寒風中彌漫,似乎在告訴他們,山川雖遠,但心之所向,終究會抵達那片智慧的光輝。
那一刻,夕陽的餘暉漸漸融入山海,遠山的輪廓在天色漸暗中變得模糊。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英雄們的腳步未曾停歇。一個時代的榮耀,銘刻於青山綠水之中,等待著後人繼承那份永不磨滅的忠魂與誌氣。
——他們的故事,正如那墮淚碑上的字跡,雖被歲月侵蝕,卻依然堅定不移。在襄陽這片山水之間,英雄的魂魄,永遠與天地共存。(未完待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