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滅別人的燈
(2025-10-18 15:57:58)
下一個
清晨醒來,刷到網友的一句“人性最大的愚蠢,是相互為難”,我怔住了。窗外陽光斜斜地灑進來,卻照不透心底某個角落的陰影——那個角落,藏著一段關於“燈”的往事。
記得年輕時,我初入職場,遇見了同事老王。他年長我十歲,業務能力平平,卻總愛在領導麵前誇誇其談。起初,我對他並無惡感,直到某天,我熬夜完成的項目方案被他悄悄改動幾個關鍵數據,匯報時,他輕描淡寫地說:“年輕人還是不夠嚴謹啊。”那一刻,我像被人迎麵潑了一盆冷水。後來才知,他慣用這般手段:借著別人的光,照亮自己的路;若別人的燈太亮,便想方設法吹滅。
生活中,像老王這樣的人並不少見。他們像暗夜裏的竊光者,自己不生火,卻總覬覦他人的燈火。鄰居張阿姨,常誇女兒考上名校,轉頭卻對別人家的孩子冷嘲熱諷:“讀那麽多書有什麽用?將來還不是打工。”小區裏的李叔,自己生意失敗,卻逢人便說創業者的壞話:“那些人啊,都是靠運氣。”
吹燈者的邏輯,往往藏在自卑與嫉妒的陰影裏。他們害怕別人的光芒映照出自己的黯淡,於是用貶低、打壓甚至破壞來尋求平衡。可悲的是,他們從未想過:燈與燈之間,本可以相互照亮。
我曾采訪過一位老匠人,他做燈籠五十年,手下作品無數。他說:“一盞燈照亮的範圍有限,但若每盞燈都亮著,整條街都是光的河流。”他年輕時,也曾因同行競爭而心生怨懟,直到某夜,他目睹鄰鋪的燈籠被風吹滅,主動遞去一支蠟燭。那一刻,他恍然大悟:滅別人的燈,不會讓自己更亮;助別人的光,反而讓黑夜退散。
人生匆匆,如白居易所言:“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自渡是能力,渡人是格局。真正的強大,不是壓過別人,而是托起別人。就像山間的螢火蟲,從不嫉妒星月之光,隻是安靜地閃爍,匯成夏夜的星河。
如今再遇老王,他早已被邊緣化。而那些曾被他“吹燈”的年輕人,卻各自成了領域裏的微光。或許,時間終會證明:靠竊取光芒的人,終會陷入黑暗;而願點亮他人的人,自己也會被世界溫柔照亮。
走出陰影,我推開窗。清晨的陽光灑滿書桌,那句話依然在屏幕上閃爍:“活著,發自己的光就好,何必吹滅別人的燈?”是啊,人間燈火萬千,每一盞都有存在的意義。當我們不再相互為難,世界便會清淨如初,澄明如晝。
朋友,喜歡我的文章,請給我一束光吧 ,我們一起亮起來,去照亮更多的需要光亮的人們!我愛自己,更愛幫助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