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秋月記
昭明台前,日頭漸高,十二位娘子已列坐台上。那篳篥聲嗚咽,龍笛聲清亮,羯鼓咚咚,笙簫和鳴,竟將一曲《破陣》奏得如泣如訴。台下百姓仰首觀望,但見那些娘子們身著素衣,眉目間卻透著幾分英氣,指節因常年操練而略顯粗大,顯是平日洗衣做飯之餘,沒少下功夫習練這古樂。
呂文煥領著一眾將領緩步而來。他身著紫袍,腰間玉帶在日光下泛著溫潤的光,麵上含笑,卻掩不住眼底那抹憂色。範天順緊隨其後,這京西安府統製生得高大英武,眉宇間自有一股凜然正氣。呂師聖年紀尚輕,卻已顯出其父之風,舉手投足間盡是世家子弟的從容。
黃老爺子,中秋安康!呂文煥拱手作揖,聲音洪亮。
那黃九爺已是古稀之年,須發皆白,卻精神矍鑠。他回禮時衣袖飄飛,恰似那漢水邊的老鬆,雖經風霜而愈發挺拔。老人家環視四周,朗聲道:謝過各位高鄰!聲音竟壓過了鼓樂喧囂。
台上娘子們見狀,手中樂器愈發賣力。那琵琶聲錚錚,如珠落玉盤;箏音嫋嫋,似清風拂柳。十二位娘子目光炯炯,指法嫻熟,顯是下了苦功。台下百姓聽得入神,連那賣糖人的小販都忘了吆喝。
呂文煥登台時,袍角掃過青石台階,發出細微的沙沙聲。他從袖中取出半塊麥餅,那餅已有些幹硬,卻被他珍而重之地捧著說:“這中秋古禮,《禮記》上說‘天子春祭日,秋祭月’……”呂文煥的聲音在秋風中格外清晰。他忽然將餅捏碎,碎屑隨風飄散,“願這月光永遠照著漢水,願太平景象長留城門!”
台下爆發出雷鳴般的喝彩。韓素貞領著眾姊妹端著月餅款款而來。這襄陽忠義巡社的女將們個個英姿颯爽,眉目間卻又不失女兒家的柔美。韓素貞走到範天順跟前,眼中情意流轉,竟當眾將月餅送入他口中。範天順那張平日裏威嚴剛毅的臉,此刻竟紅得像秋日的柿子。
甜不甜?眾姊妹圍著他笑問。
甜!範天順老實答道,惹得眾人又是一陣哄笑。
黃九爺大袖一揮:“吉時已到——拜月盛會,開始!”
銅鑼驟響,鼓聲如雷,嗩呐穿雲裂石。百戲登場,木偶戲台上機關轉動,彩綢木偶在半空翻飛;皮影戲白布抖動,上演著刀光劍影;蹴鞠場上,小夥子們赤膊上陣,汗珠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一個小娃子騎在父親肩頭,指著旱龍舟尖聲叫道:快看那龍舟抬頭啦!引得周圍婦人掩嘴輕笑,發間木簪叮咚作響。
呂文煥一行穿行在人群中,錦袍摩擦發出窸窣聲響。忽聽得木偶關節哢噠作響,卻是那關公木偶揮舞青龍偃月刀,刀鋒在陽光下寒光凜凜。老藝人枯瘦的手指靈活操控絲線,竟讓木偶做出捋須、瞪眼等活靈活現的動作。
賞!呂文煥揚手擲出一串銅錢,錢幣落在銅盤中叮咚作響。老藝人躬身致謝,手中木偶也隨之叩首,引得滿場又叫起好來。
暮色漸濃,一輪明月悄然升起,清輝灑在昭明台上,將那十二位娘子的身影拉得修長。樂聲未歇,百姓未散,這一夜的襄陽城,仿佛暫時忘卻了烽火連天的歲月,隻餘下這片刻的團圓與歡愉。
而那漢水依舊東流,帶著碎銀般的月光,流向不知名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