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馬大哈,天天讀的聖經一直用的就是這張書簽,女兒小時候做的。我天天拿起放下,卻從沒有認真地瞅過一眼。直到最近的一天,無意中上麵的字猛然跳入眼簾:“The future depends on what you do today"(未來決定於你今天做了什麽),眼光再往上移,便嚇了一大跳:那不是一隻爛蘋果嗎?
(我把書簽上女兒的名字抹去了)
這一驚可不小,害我左思右想好幾天。這張書簽是女兒什麽時候做的?我又是什麽時候夾進聖經的?粗心的媽媽已經完全不記得了。看字跡,有點稚氣,和現在的完全不同,應該是剛剛邁入teenager時做的吧?那這隻爛蘋果到底是啥意思?是她自己嗎?那句“The future depends on what you do today"裏的“you”又指的是誰? 是她?還是我們當爹媽的?原想問問女兒,但轉念一想,她也不一定記得,電話裏又說不清楚,還是等她下次回來吧。
想起女兒青春期的反叛,和她一個人鎖在房間裏畫呀寫呀地做這張書簽時,心中的疑惑、焦慮和無助,卻無人也無從訴說的心境,我的眼淚就不由落下來。女兒是擔心自己長大後不成器嗎?抑或是學校裏同齡人的壓力讓她感到危機和重荷?女兒成績一向優秀,可是同伴中的暗中較力,我們又何曾知曉?記得當年我和孩子他爸每天奔波於曼哈頓的公司和新澤西的家,十幾個小時花在外麵 每天回到家就是做飯,吃飯,關心的是今天鋼琴彈了沒有?離中考大考還有多久?周末又是在帶著女兒奔波於這個補習班和那個才藝課當中悄悄溜走的。。。以至於現在女兒回家,看見後院種滿的花兒和我們周末的Hiking和各種活動、聚會,問:你們為什麽不在我小時候帶我做這些事?人生不可以重新來過,所有的後悔藥都是馬後炮(hindsight)。仔細想想,我這個當媽的在許多方麵是失職的。所以,當我盯著那個“You”發呆時,更多地是感到女兒對我的責備。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遍,我不會逼著女兒去上她不喜歡的鋼琴課,也不會趕著其他家長的步子帶她去各種的補習班。我會讓她有更多的時間去親近大自然,去做她自己喜歡的事情。
就這樣我發了幾天呆,然後猛然醒過來,不由地笑自己的庸人自擾。女兒現在不是好好的嗎?和所有華人的孩子一樣,她努力用功,上了好的大學,有了好的工作,好的男朋友,快樂地生活在年輕人都向往的加州。人生啊,真有點像四季更迭,天氣轉換,哪裏有不如意和缺失,它都能自我調節過來,找到平衡的支點。青春期的困惑也終究會過去,女兒長大了,成才了。記得前幾年,女兒大學畢業,我們飛去加州參加她的畢業典禮,驚訝的發現,在她的鬥室裏,居然種了一百多種植物,書架上,床頭,牆上,玻璃暖櫃裏,滿目是綠意,撲鼻是清香。女兒告訴我們,我們的後院給了她靈感,加上她畢業前一年的gap year實習工作,讓她有時間和金錢來打造自己的植物園。你看,基因的力量真是不可小瞧,而且,小時候我們沒有給她的,她自己補足了。
我心裏起的小風波就這樣平息了。和女兒的電話裏,我也沒有提起書簽的事。又過了幾個禮拜,有一天上班和同事在線上聊天。同事向我訴苦,青春期的女兒突然和她疏遠了,整天臭著張臉。同事向我討教如何和女兒溝通的辦法。我巴拉巴拉了一會兒,然後想現身說法,告訴同事溝通和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果不這麽做會釀成什麽樣後果的嚴峻性,我拿出了那張“爛蘋果”書簽。如此這般解說一番,不料,同事打斷我:“這哪是爛蘋果,明明是一隻咧開嘴在大笑的happy笑蘋果嘛!”。我再一看,豈不是嗎?就是一隻哈哈大笑的笑蘋果呀!我們倆笑得前仰後合,完全忘了這場談話的初衷。
啊,我現在也全想起來了,女兒高中的最後幾年,她有多快樂!就像一條正在奮力遊向大海的小魚,眼目所及,是開闊的藍天和無盡的地平線,還有對於未來的無窮想象力和憧憬。那幾年,我們成了好朋友,她常常滔滔不絕地向我推薦讀過的好書,看過的好電影;我們樂此不彼地談論學校裏的各種八卦;我們一起去看學校,討論未來的專業。。。那時,女兒學會了開車,我會鼓勵並同意她自己開車去普林斯頓大學參加工程學的入門講座。一直不喜歡運動的女兒還參加了Cross-Country長跑隊,期末居然拿到第三名。正是運動和多巴胺給了她衝勁和勇氣。Governor Summer School和哥大周末對中學生開放的旁聽課為她後來申請STEM專業墊下根基。我可以自豪地說,女兒的每一步前行裏,都有我的腳印。女兒說,媽媽,我沒想到,我們能成為好朋友。我的許多同學,可不是什麽都和媽媽說的。哈哈,我權當將此作為褒獎吧!
回過神來再端詳那張書簽,爛蘋果不見了,在那隻笑蘋果裏,我也仿佛看見了女兒燦爛的笑容。
其實,在女兒的成長歲月裏,我最引以為豪並認為做得最對的事情便是帶她去教會。在她的世界觀還未成型,還未在世俗的熔爐裏被試煉的時候,她能夠認識神,柔軟的心被神觸摸, 愛撫和塑造,是一件多麽幸運的事情。和許許多多受美國民主自由思想熏陶的孩子們一樣,在大學裏,我女兒開始離開神,離開教會。但我相信,聖經裏傳統的價值觀念已在她心裏紮下根,並影響她的一生。年少時神對她說過的話會指引她在遇到人生十字路口時作出正確的選擇。總有一天,神也會矯枉過正,重新帶她回到祂的懷抱。
爛蘋果也好,笑蘋果也罷,“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便是我做得最對的一件事!
謝謝菲兒的聖經金句點評。“金蘋果在銀網子裏”,我們父母,說話要像金蘋果,做人要像銀網子,在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用溫柔、真實和愛來陪伴孩子的成長。這是我們一生要學習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