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Gary Norden: 頂尖交易員,都是壓力鍛造的鉆石

(2025-11-27 07:25:59) 下一個

我踏入交易行業的年代與今日截然不同。作一名交易台上的新人,我深知自己的位置。若出現差錯,前輩會毫不含糊地指出,並可能在團隊麵前給予嚴厲指正。

當時的交易環境,對緊迫感(urgency)、精準度(accuracy)與主動性 (initiative) 的要求是不可妥協的。

持續保持精準並取得成功這種壓力無需言

明,它已融入氛圍之中,無處不在。

我們當中有人在這種環境中脫穎而出,也有人

難以適應。但交易行業終將在某個階段完成篩選,而個體在高壓下的反應,恰恰是區分優劣最迅速、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時代變遷

隨著社會演進,我理解過去交易大廳中的某些行方式已不再適用。但核心現實並未改變:處理大量涉及盈虧與不確定性的決策,本質上極力困難,並必然產生巨大壓力無論我們是否喜歡。

強度被稀釋

盡管機構交易公司普遍試圖營造低壓環境,但仍通過高難度麵試、筆試與實習來模擬壓力情境,且淘汰率依然居高不下。

隨著遠程交易模式普及,我觀察到,重塑那種必要的強度環境正變得愈發困難。通過消息服務、視頻會議和郵件指導初級交易員時,很難傳遞對精準與時效的眞正要求。關鍵問題在於,從失誤發生到獲得反饋之間存在延遲而這在交易大廳中是

卽時的。

任何反饋延遲都會降低正確調整的可能性。此外,遠程工作所缺乏的動態環境與能量場,對培養交易員構成顯著劣勢。表麵看,低壓環境對新手似乎更友好,但當眞正的壓力時刻來臨時這無法避免準備不足的他們反而更容易失敗。

資金賬戶模式的現實偏離

最近在散戶交易員中流行的所謂自營交易模式(prop or funding accounts) 存在諸多缺陷。一個重要問題是,它們交易員提供了無限次機會。

本月失敗?隻需再次付費,下月卽可重後。

這種無限續命的模式,本質是一種幻想遊

戲,是模擬交易。

它極不現實。參與者無法學到眞實的交易壓力

與強度,當最終麵對眞實情境時,他們將毫無準備。我曾經曆過深知機會可能僅有一次的試用期

這種認知極大提升了我的專注與強度,而這恰恰是成 優秀交易員的前提。

如果你正處於此類公司的評估中,請自問:

如果通關機會僅有一兩次,而非無限,我的

交易方式會不同嗎?

若答案力是,則說明你正處於錯誤的環境中

你所學的並非交易,而是如何通過一場評估遊戲。

據資金公司內部人士向我透露,多數參與評估者實則是在賭博,而無限生命的設置正是主因。

並非所有工作都一樣

並非所有職業都需高壓環境。管道工與郵遞員

通常隻需保質、按時完成工作。

但職業運動員必須在高壓與高強度下表現這無法避免。因此,他們必須在相似條件下訓練。

美國大學乃至高中橄欖球賽事常在高壓環境下進行,這正是攀登頂峰的必經之路。降低訓練強度,

無法培養出職業賽事所需的運動員。

我們必須重塑壓力環境

作一名足球教練,我深知:若要培養在比賽高壓下發揮出色的球員,就必須在訓練中複製相應強度。

如果你注定麵對壓力,就必須在壓力下準備。

實驗室鉆石的啟示

如今,並非所有鑽石都形成於地下高壓,部分

已在實驗室中被培育出來。

類似地,不少交易員與公司轉向算法與程序化交易,一個重要原因正是以AI與代碼替代人類承受壓力。

但最終,編寫策略的人仍須麵對盈虧壓力。確信損失在模型預期內是一回事,但當連損出現,壓力與艱難抉擇依然會降臨。

有趣的是,在我撰寫本文時,多家知名對衝基

金正重新轉向人類交易員,並遠離算法。

結語

交易從不輕鬆。它絕非一項可穿著睡衣經營、每次失誤都能無風險重置的安逸業務。然而,這恰是許多人所兜售與購買的假象。

正因其艱難、需極致專注,多數人才會失敗。

但也正因如此,機會有備者存留。

居家辦公阻礙了新交易員的成長它延遲反饋,無法複製頂尖水平所需的強度。同樣,資金公司提供的無限機會極不現實,眞實交易中你從無此特權。

若你誌在以交易生,麵對壓力是必然。因

此,必須進行相應準備。

頂尖交易員如鑽石,在壓力下鍛造而成。

餘者,不過閃亮的玻璃。

Trade Smarter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