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 AI 行業的投入遠超過終端產品的變現能力,行業內越來越多的 循環投資 正引發人們對潛在係統性風險的擔憂,AMD 近期與 OpenAI 的合作,因投資閉環生態的擴大,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擔憂。
但仔細分析會發現,兩者合作結構和行業內常見的循環投資模式有本質區別,這種差異化設計有望幫 AMD 規避當前 AI 投資結構中的 持續性風險,同時保住其股價近期獲得的上漲空間。
有個經典說法:A 借給 B 1 美元,這 1 美元能撬動更大經濟規模並創造額外價值。比如 B 用這 1 美元向 C 買東西,C 再用它繼續流通,原本 1 美元的現金經多層交易,市場流通資金總量會變大,推動經濟擴張。
這就像 自我強化 的經濟擴張循環,但天生有漏洞,比如 B 還不上 1 美元,循環可能崩掉。
現在 AI 行業裏,芯片廠商、超大規模科技公司和 AI 初創企業之間,也出現了類似的 循環投資 且愈發明顯。
像英偉達持有重要客戶 CoreWeave 7% 股份,和其簽 63 億美元 主服務協議,還計劃給 OpenAI 投 1000 億美元換對方用自家 GPU;
OpenAI 也持有 CoreWeave 股份,和其簽 224 億美元多年 GPU 采購承諾;
英偉達給英特爾投 50 億美元並合作研發,軟銀給英特爾投 20 億美元;
軟銀、甲骨文和 OpenAI 聯手搞 星門計劃,規模最高達 5000 億美元,OpenAI 還和甲骨文簽 3000 億美元雲服務采購承諾。
這些合作本質是 循環關係,初始資金在股權和 雙向采購協議 裏反複流轉,理論上能推動 AI 研發落地,但問題在於當前 AI 行業 變現速度 遠跟不上 投入膨脹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