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NASDAQ:TSLA)CEO 埃隆.馬斯克剛剛敲定了企業史上最大規模的薪酬方案,這意味著他最高可能拿到 1 萬億美元的報酬。
這項薪酬方案的範圍和規模是前所未有的,相比之下,蘋果(AAPL)CEO 蒂姆.庫克、英偉達(NVDA)CEO 黃仁勳等人此前的創紀錄薪酬都相形見絀。
但馬斯克的薪酬不是工資,不是現金,也不是保證金。
相反,它與一些非常具體的目標相關,包括收入裏程碑、盈利基準和市值障礙,這些將使特斯拉遠遠超出其當前的估值。
有分析師認為這些目標不切實際,但實際上,它們與馬斯克一年多來向投資者描繪的願景高度吻合。
這一點很關鍵:馬斯克這 1 萬億美元的薪酬並非對過去業績的獎勵,而是對未來的 挑戰書 要去實現那些多數分析師認為異想天開的目標。
多年來,特斯拉董事會一直因馬斯克的薪酬問題而承受壓力。
他的2018年一攬子計劃,如果所有目標都實現,總額將高達550億美元,開創了先例。快進到今天,曆史又以更大的規模重演。
分析師認為這筆交易背後的動機和原因有三方麵。
值得注意的是,董事會正走在鋼絲上。眾所周知,董事會成員普遍與馬斯克立場一致,其中多數是他的家人和密友。
馬斯克想要豐厚報酬,投資者則需要看到回報,而這份方案或許是能潛在滿足雙方需求的一種方式。
特斯拉將向馬斯克授予最多 4.237 億股基於業績的限製性股票,約占公司當前股份的 12%,分為 12 個 1% 的份額逐步解鎖。要拿到這 1 萬億美元報酬,馬斯克必須兌現他為特斯拉規劃的願景。
以下是薪酬方案的具體裏程碑: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特斯拉必須同時在多個行業取得成功:
首先,電動汽車業務必須在全球範圍內擴大規模,抵禦中國的競爭,並保持主導地位。
儲能部門要成為電網的核心支柱。
無論你喜歡還是討厭馬斯克,他過去確實實現過一些看似不可能的目標,而且至少這份方案讓他的個人目標與公司目標保持了一致。
10 年時間裏,可能發生很多事。如果特斯拉市值達到 8 萬億美元,屆時它會是全球最值錢的公司嗎?
英偉達當前市值 4 萬億美元,2025 財年營收為 1300 億美元,當前的過去 12 個月(TTM)市銷率為 25 倍 對於一家擁有堅實護城河和高利潤率的公司來說,這個估值是合理的。
即便特斯拉能達到 25 倍的市銷率(是當前水平的兩倍多),也需要年營收達到 3440 億美元;如果維持當前約 10 倍的市銷率,則需要營收超過 8000 億美元。
按每台 3 萬美元計算,每年 100 萬台 Optimus 機器人能帶來 300 億美元營收,這其實相當有限 整個機器人市場預計到 2034 年才達到 3720 億美元。
1 億份 FSD 訂閱,每份 100 美元,能再帶來 100 億美元營收。
至於 100 萬輛 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有報告稱到 2030 年自動駕駛網約車市場規模將達 2500 億美元,按當前增速推算,2035 年可能翻倍,特斯拉或許能從中獲得 1000-2000 億美元營收。
儲能方麵,到 2034 年整個市場規模可能略超 2000 億美元,增長空間明顯有限。
當然還有汽車銷售:如果年銷 2000 萬輛,營收可能遠超 5000 億美元,但目前汽車業務正舉步維艱,這個目標顯得過於樂觀。
實現這些營收並非完全不可能。但有一點很重要:盡管大家都在談論 AI 的未來,但特斯拉未來 10 年的實際產品目標其實並不算特別激進。
從營收角度看,這些目標帶來的增量有限,未來的估值很大程度上仍將依賴於它在電動汽車行業的主導地位。
無論如何,更難的是在實現這些目標的同時保持盈利。
假設到 2035 年營收達到 1 萬億美元,要實現 4000 億美元的 EBITDA,利潤率需要達到 40% 而特斯拉當前的 EBIT(息稅前利潤)率僅為 6%。
當然,特斯拉的 FSD 業務可能會有更高的利潤率,但汽車業務的利潤率,甚至 Optimus 的營收利潤率都可能很低,而且這需要巨額的資本支出。
更直觀地說,未來 10 年特斯拉需要:
營收增長 10 倍:從 1000 億美元增至 1 萬億美元,需維持 26% 的年複合增長率。
4000 億美元的利潤目標非常激進。但公平地說,如果利潤達到 2000 億美元,以 40 倍市盈率計算,特斯拉市值仍能達到 8 萬億美元,接近那些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