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魂夢與贛江濤聲——讀湯顯祖詩有感》
塗向真(Tu Xiang Zheeng)
我童年時的許多時光,是在滕王閣遺址旁度過的。那一片江畔的風景,早已融入我的記憶。後來讀到湯顯祖的《滕王閣看王有信演牡丹亭二首》,心中便分外親切,也分外感動。每當吟誦這些詩句,一幅鮮活的畫麵便在眼前浮現,我仿佛走入畫境,與詩人同在,身臨其境。
“韻若笙簫氣若絲,牡丹魂夢去來時。河移客散江波起,不解銷魂不遣知。”
笙簫的音色,輕柔婉轉,仿佛風中搖曳的絲線,細密而悠遠。它從耳畔拂過,若有若無,卻直抵心底最柔軟的所在。那是空靈的韻律,不是嘹亮的呼喊,而是低沉的訴說,如天地在與人心悄然對話。笙簫漸遠,心中卻生出若夢若醒的惆悵,久久不散。
牡丹,是春日裏最盛大的夢。它的華美,不隻在花開時的豔麗,更在花魂隱去時的悠遠餘韻。花影消散,夢境卻徘徊不去。那一刻的驚豔與別離,如同生命中最深刻的相遇,隻在來去之間,留下無法替代的印痕。
而在閣下,贛江奔湧而過。浩浩湯湯,日夜不息。河道變遷,水勢浩蕩,往來客子早已散盡,唯有贛江依舊,以不改的濤聲回應世事。
登臨滕王閣遠望,江麵遼闊,波光如鱗,隨風閃爍。浪紋層層翻湧,如無數心緒交疊、推擠、奔流而去。贛江的濤聲,似在訴說千古的悲歡與聚散。它懂得,卻從不回答,隻以奔騰不息的身姿,將人間的一切沉默納入無邊浩渺。
那種銷魂的痛苦,正如贛江的水,無際無涯。它沒有鋒利的棱角,卻能在夜深人靜時,浸潤心田,難以排遣。欲說還休,欲遣不得。旁人或許隻看見江波的湧動,卻不知水聲中暗含著多少無法言說的惆悵與思念。
於是,笙簫的韻,牡丹的魂,贛江的勢,交織在一起,匯成一曲無言的抒情。它們在心中起伏流轉,時而輕柔,時而激烈,如贛江奔流不息,承載著人世間所有的相遇與離散。
而今,我遠居美國,隔著萬裏海山再讀這首詩,心中百感交集。童年在滕王閣遺址旁的日子,贛江濤聲、江畔晚風,都早已鐫刻進記憶深處。每一次想起,既是欣喜,又是悵惘。欣喜的是,那是我生命裏最真切、最美好的風景;悵惘的是,它們如今隻存在於夢與回憶之中。異鄉的繁華掩不住心底的眷戀,我仍常常想念贛江邊的浪紋翻湧,想念童年時那片與詩相映成趣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