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改鎖晴嵐,日日相看意未闌。
兩水無聲東去遠,一峰如黛立雲端。
遙思猿啼千重嶺,猶聞舟過萬重灘。
若無此障臨洋岸,哪有矽城百世安。
題解
自幼喜山愛水,常吟誦“三山半入雲天外,二水中分白瀘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至今仍在耳畔回響。今日立於家門前,望著矽穀西邊這道青山,心中無限感慨。它靜默不語,卻日日相伴,成為生命的一部分。若無此山阻隔海風,哪有矽穀繁榮的安寧;若無此山凝立天際,又何來我心中不竭的詩情與寄托。山雖不言,卻長久陪伴我,正如人生中最深的眷戀與守護。
青山不改鎖晴嵐,日日相看意未闌。
這兩句寫眼前所見的山。青山屹立,雲嵐繚繞,不因時光而改。作者每日遠眺,心中仍舊興味不盡。這裏既寫出了自然山色的常新,也表現了人與山之間的深厚情感。
兩水無聲東去遠,一峰如黛立雲端。
此聯承接前句,借古詩意境。雖然畫麵中無水,但聯想起“二水中分白瀘州”的詩句,於是虛景入詩。兩水象征時間與生命的流淌,默默向東而逝;而西邊山峰則如青黛,挺立雲端,與流動的水形成動靜對比。
遙思猿啼千重嶺,猶聞舟過萬重灘。
這裏化用李白《早發白帝城》詩意。“猿聲”“輕舟”雖出自古蜀江山,但詩人心境與之共鳴:在這座山前,遙想昔日詩句,仿佛聽到猿聲不絕,輕舟已過千山萬嶺。現實與古典在心中交融,情感穿越古今。
若無此障臨洋岸,哪有矽城百世安。
結尾點題。矽穀的繁榮,不僅因科技與智慧,也仰賴自然環境的庇護。此山屏障太平洋的狂風與濕霧,護佑著山下城市的安寧。由景入情,既讚美自然的恩賜,也寄寓了作者對生活之地的感懷與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