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人

創新,是我生命的底色;發明,是我靈魂的詩篇。
正文

門前的橄欖樹掛滿果實

(2025-02-11 12:58:47) 下一個

門前的橄欖樹掛滿果實

Tu Xiang Zheng (塗向真)

在我家門前,一棵橄欖樹靜靜佇立,年複一年,枝頭掛滿了青澀的果實。每當凝視這片翠綠,蘇軾的詩句便不由自主地浮現在腦海中:紛紛青子落紅鹽,正味森森苦且嚴。那青子,正是橄欖樹的果實,初嚐時苦澀難忍,然而待其回甘,卻有一抹沁人心脾的微甜。那種滋味,仿佛人間至味,亦如忠言逆耳,雖難以下咽,卻值得細細品味,終讓人回味無窮。

橄欖果,又名青果,因其青澀的外觀得名。它的味道仿若人生的寫照:初嚐時苦澀難咽,然而在細細咀嚼中,那漸漸浮現的甘甜,仿佛是曆經人生磨礪後的心靈慰藉。青果亦被稱為諫果忠果,因其澀口卻能生津,正如忠言雖逆耳卻益人,古人對其寄予深厚的情感和寓意。

陽光灑在橄欖樹的枝葉間,樹影斑駁,隨風搖曳,仿佛在訴說著它悠久的曆史。這樹木的足跡,從西班牙、意大利的地中海沿岸一路延伸,最終在加州的陽光下找到了新的家園。19世紀,隨著歐洲移民的步伐,尤其是西班牙傳教士的到來,橄欖樹跨越大洋,被植根於加州肥沃的土地。在這片與地中海氣候相似的地方,橄欖樹得以茁壯成長,枝繁葉茂,融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成為大地的一部分。

橄欖樹的故鄉位於地中海沿岸,那裏氣候溫潤、陽光充足,千百年來,橄欖樹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橄欖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在古老的文明中,橄欖樹象征著和平與生命,它的果實被譽為液體黃金,是世代相傳的珍貴資源。《聖經》中也有橄欖的記載,橄欖油被視為神聖的禮物,用以點燃希望的燈火,照亮人類的信仰之路。

然而在中國,橄欖果的意義卻有所不同。古代文獻中提到的青果,並非源自地中海的橄欖樹,而是橄欖科橄欖屬的本土植物。宋代詩人蘇軾的《橄欖》詩寫道:紛紛青子落紅鹽,正味森森苦且嚴。待得微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這正是我童年記憶中的味道,過年時家中泡茶招待客人所用的青果,雖初嚐苦澀,卻能在回甘中品出深意。

南方山水間孕育的烏欖或白欖,雖與地中海橄欖果外形相似,然而用途卻大為不同。中國的青果多被製成蜜餞或藥材,入口生津,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而地中海的油橄欖則被榨取為橄欖油,成為西方飲食文化和健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橄欖樹在跨越千山萬水之後,於20世紀60年代踏入中國大地。從阿爾巴尼亞引進的橄欖樹被種植在四川、雲南的山間,承載著新的希望與使命。在這片氣候與地中海相似的土地上,它逐漸生根發芽,枝葉繁茂,最終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一道亮色。

這棵橄欖樹,承載著歲月的厚重與世界的寬廣。從古老的地中海到今日的中國,它跨越了時空,帶來了甘苦交織的果實。每一次咀嚼橄欖,都是一次心靈的旅程,苦澀與甘甜相伴,如同人生的波瀾起伏。它仿佛在訴說:唯有經曆過苦難,方能品嚐到生命真正的甘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