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萬人行,愛的傳承
在中山,有一個延續了三十多年的傳統,那就是元宵節的“慈善萬人行”。這項始於1988年的公益活動,這早已不僅僅是一場巡遊或一次捐助,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山人心中共同的善念與信仰。
最初的“萬人行”被稱為“敬老萬人行”,是一群心懷仁愛之心的市民,自發走上街頭,為年邁體弱的老人募集善款與關懷。那一年,沒有宏大的宣傳,沒有盛大的陣容,卻因真誠而動人。到了1989年,它有了一個更寬廣的名字——“慈善萬人行”,意義從關愛長者擴展到社會各個弱勢群體,慈善的光芒灑向更遠的角落。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無論春寒料峭,或是陽光明媚,中山的大街小巷總會被一股溫情所籠罩。市民們或全家出動,或三五成群,手牽手、肩並肩,穿著統一的慈善服飾,舉著愛心標語,走上街頭,組成浩浩蕩蕩的“愛心長龍”。他們當中有老人、有小孩、有青年,有企業代表、外來務工者、海外華僑,甚至外國友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背景,卻因一個共同的信念而團聚:願愛心傳遞,願溫暖接力。
我的許多中學同學和老師,每年都參與這場盛事。他們有的坐著輪椅,由兒子推著;有的牽著孫子的手走在隊伍中,而孫子則將春節得到的利士紅包放入了捐款箱;有人將義賣的全部收入捐出,隻為支持那些素未謀麵卻身陷困境的人們。我的高中好友朱同學,作為中山一中香港同學會的會長,曾多次帶領同學會成員跨越地域參與萬人行。他們舉著“中山一中香港校友會”橫幅,胸前佩戴著“博愛”字樣的愛心牌,笑容燦爛,腳步堅定,用行動跨越了城市的邊界,也拉近了彼此的心。
慈善萬人行,不僅成了中山這座城市的年俗,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它不隻是一年一度的儀式感,而是一整年的善意匯聚。從年頭到年尾,中山城裏總有義賣、義診、義演、義修等形式多樣的公益活動在進行。這些星星點點的愛心之火,在元宵節那一天匯成江河,匯成一道最動人的風景線。它讓人們相信,溫情不會過期,善良不會孤單。它讓我們明白,不必是富豪巨賈才可以行善,每一個普通人,隻要願意伸出雙手,願意邁出一步,就可以為這個世界添一份溫度,為他人帶來一縷光亮。
這就是中山的魅力。慈善不隻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內化於心的生活方式;博愛不是抽象的理想,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與堅持。從一個個普通市民的腳步中,從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裏,從一個個孩子眼中閃爍的光芒裏,我們看見了愛代代相傳的模樣。
三十多年來,慈善萬人行從未中斷,風雨無阻。這份堅持,本身就是一種深沉的力量。這種從民間生發出的慈善精神,早已融入中山的血脈,成為這座博愛之城最靚麗、最清澈的底色。在萬人同行的洪流中,我們每一個人也許微小,但匯聚起來,就是一座城市最美的模樣。中山,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什麽是真正的“博愛”。
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