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浮山馬蜂窩曆險記

(2025-04-20 16:25:51) 下一個

      “捅馬蜂窩” 這個諺語,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意為招惹麻煩,闖大禍。

      1980年的夏天,在羅浮山進行植物地理野外實習時,我無意中捅了馬蜂窩,闖了非常大的禍,差點掉了性命,還讓幾乎全班同學老師都被蜂蜇了。

      羅浮山,位於廣州之東約60公裏,素有百粵群山之祖、蓬萊仙境之稱。羅浮山地處在北回歸線,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帶,有原始的常綠闊葉林,並有多種珍稀瀕危植物。為地理科學及生物科學的重要科研基地。

 

      那天,風和日麗。在半山腰土路旁,同學們站在一棵20多米高的大樹下,認真地聽著覃老師的講解。覃老師是中山大學地理係教授,專長植物分類和生態環境。他雖然已年過半百,仍充滿朝氣。事故發生的前一天,覃老師和我們大家一起,冒著大風大霧,登上了羅浮山的主峰飛雲頂。覃老師是我們的植物地理任課老師。他說話的聲音不大,但講課時條理清晰、對學生熱情耐心。

      覃老師正在介紹的這棵樹叫蘋婆樹,屬珍稀植物,在市區和校園裏都不曾見過。由於樹枝較高,無法站在地麵采集到理想的標本。我便自告奮勇上樹采樣。

      我爬上樹約五米高處,正準備剪樹枝作標本,忽然隻覺得頭頂有一陣觸電的刺痛,手中的剪刀脫手落下。大家抬起頭一望,都驚呆了!

      “天呀,你的頭碰到馬蜂窩啦!” 有人尖叫起來。

      我心裏一驚,馬蜂窩就在我的頭頂!我整個身子在那一刻變得麻木,手腳不協調,腦袋一片空白,在樹上失魂了四五秒。也許剛碰上馬蜂窩底部時,隻有幾隻”值勤”蜂對我這個”入侵者”發出警告。很快,異常恐怖的嗡嗡響聲越來越越大,同時覺得麵部、鼻孔、嘴唇、耳洞都有馬蜂在迫近。

      我一下子清醒了,看來蜂群己意識到它們的窩受到威脅並開始反擊了,我必須立刻跳下樹,就算是萬丈深淵也得跳下去!我閉上眼睛,縱身一跳…… 連自己也不敢相信,五米高處跳下來後,人還是直直站著的,筋骨絲毫沒有傷著。也許這是上天的眷顧!

     就在我還在樹上彷徨那幾秒,樹下麵的老師和同學們作出了”生死抉擇”,要在原地等我安全著地!五秒鍾很短暫,但足以逃離倘未發起攻擊的馬蜂群!可大家留下了,他們為了我的安危,要與我在一起,卻放棄了遠離蜂群的機會!

      是周大姐讓大家作出這一抉擇。周大姐並不是班幹部,年紀在班裏也不算大(我們班同學的年齡在入學時是16歲到36歲之間),但大家都親切地叫她“大姐”。周大姐有著比大家都豐富的野外危機處理經驗。她父母都是老地質,她不僅是地質二代,而且讀大學前已在地質隊工作,是地質隊子弟學校的老師。她平時講話幹脆利落,總給人一種堅決果斷的感覺。

      當周大姐看到我頭項上那個比籃球還要大的馬蜂窩,馬上意識到情況非常不妙,裏麵可能有三四百隻馬蜂。若這大群馬蜂集中對一個人發起攻擊,後果太可怕了。

      於是,周大姐一聲“別跑,快趴下!”  像一聲號角,一場人與馬蜂群的“肉摶戰”就這樣開始了!

      當我從樹上跳下來時,頭上附著十幾隻黑褐色大馬蜂。覃老師和孫班長見狀,毫不猶豫地用雙手和帽子,拚命地拍趕我頭上的馬蜂,他們自己則完全暴露在馬蜂群中。憤怒的馬蜂受到騷擾,放下我不顧,都朝著他們猛衝過去。我頭上的蜂全給趕跑了,而他們兩人被馬蜂蜇了多處,手臂、脖子及身上都長滿了腫腫的大包。

      接著,孫班長不顧自己的傷痛,冷靜地指揮同學們疏散。他迅速把我拉旁邊的灌叢下躲避,又幫助其他同學選擇地形地物隱蔽。同學們有的蹲在灌木叢中,有的躲在大石頭背麵,有的藏在山崖邊,還有的取出雨衣試圖抗蜂……

      這時,藍藍的天空突然出現密麻麻的黑點,窩裏所有的馬蜂傾巢而出,像暴雨似的俯衝下來。有位女同學,動作稍微遲疑了一下,未來得及躲起來,馬上遭到幾十隻馬蜂的圍攻,全身留下了五十多處蜂蜇傷口。其他同學也開始受到了馬蜂的襲擊。

      情況越來越危急,不知誰突然大喊了一聲,“快跑,引開蜂群!”幾位男生立馬沿著山路往上山和下山不同的方向狂奔起來。

      真正的勇士啊!他們這一動作立即吸引了正在尋找目標的馬蜂。據後來躲在山崖的同學回憶,每個在他眼前跑過的同學的身後上空都有一群蜂緊緊地追著。

      往上山方向由郭大俠引領。郭同學來自汕頭,講話像唱歌一樣,開朗幽默。他是我們班的功夫達人,發明了郭氏掌,大家稱他郭大俠。可惜這次他的功夫用不上。他跑了一段路,慢下來想看一下情形,還未轉過頭,就被緊緊跟的蜂群蜇了十多處,他不敢再回頭,一直隻顧往前跑呀跑,慌不擇路,一口氣穿越了兩個山頭。奧運會若是有山地越野賽這個項目,我想郭大俠一定會創紀錄!四個小時後,他才回到了駐地。

      往下山方向跑的幾個勇士中,老周是最為出色的一個。老周同學,是地道的廣州人。雖然戴著一副深度近視眼鏡,卻是全能的體育健將,多次參加過市馬拉鬆長跑活動。老周待人熱情,號召力強,隻要有他在,你一定會很開心。老周的長跑優勢在這次引散蜂群的行動中充分得到發揮。他回到住地一數,馬蜂對他還算客氣,隻贈送了他三個大包。

      正是由於這些舍身驅蜂的勇士們的努力,他們以每人身負三到十多針蜂蜇的代價,使得留在大樹底下的同學和老師都脫離了險境。我們趁著絕大部份馬蜂飛離大樹的時候,輕傷者扶著重傷者,迅速地離開了事發地。

 

     這次羅浮山的馬蜂窩事件,全班五十個同學和四位老師中,除了兩位老師和七位同學因要準備其他科目實習的采點及其他相關工作而沒有參加當天的植物地理考察外,在場的同學和老師中,隻有一人未被蜂蜇著,超過半數的同學和老師至少被蜂蜇了五針。要知道,馬蜂的毒刺含有大量的毒素,輕則引起皮膚過敏、紅腫,重的引起心悸、頭暈發燒,嘔吐惡心,有的發生血紅蛋白尿,引發急性腎功能衰竭,並有生命危險,若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死亡。

      不幸中的萬幸是,事發地點附近一所部隊醫院,聽到我們遇險的消息後,馬上伸出援手,立即派人將傷者接到醫院,馬上給大家消毒傷口,拔出毒針,擠出毒液,打針吃藥,免費為我們醫治傷痛。那位被蜂釘了五十多刺的女同學經過幾天在部隊醫院住院治療後康複。

 

      四十二年過去了,我忘不了羅浮山的馬蜂窩,亦忘不了駐地部隊醫院魚水之情。更令我終生難忘的,是華南師大地理係七七級的同學們。正是我的這些兄弟姐妹,在我處於最危險時刻,用無私的愛心嗬護著我,用自己的身體保護著我,使我在這場大難中安然脫險。

 

7/30/2022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