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燈光昏暗的舞台上,舞台催眠師以深沉柔和的聲音向一位年輕美貌的少女發出指令,那少女很快進入恍恍惚惚的催眠狀態,不加批判地接受舞台催眠師的各種指令,作出各種怪異的行為表現,令觀眾驚訝不已。在大庭廣眾之下,少女遵照催眠師的指令,將橡皮人當作活生生的男朋友,親親熱熱地抱在一起,翩翩起舞。她還會無意識地回答催眠師的各種問題,醒後全然不知剛才發生了什麽 。
催眠現象可以追溯到人類曆史記錄之前,它幾乎與人類文明一樣古老。無論在非洲、大洋洲和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可發現它的蹤跡。它始終帶著一種神秘的氣氛,籠罩在那股超自然的色彩之中。
自上古黃帝年代起,民間流行的“祝由科”、“黃帝夢遊華胥”、“唐明皇與申天仙中秋夜同遊月宮”、“定身術”等,都有類似催眠的表現形式。例如扶乩,作為一種中國的“神人交感”的方法在民間廣為流傳。扶乩時,主持人手握長棒,雙眼緊閉,口中念念有詞,身體搖晃,在恍惚狀態下舞動長棒,棒在沙地上留下文字。主持人隻是身搖手動,寫什麽字似乎不受他的意識控製。儀式結束之後,他被喚醒,隻身坐到一旁,對自己剛才的舉動全然不知,更不知道自己寫了什麽。長老們趕緊上前查看地上文字,預測事件的吉利。
中國鄉間還有有一種名為“降青蛙神”活動,與西方的催眠術類似,隻是名稱不同罷了。在玩“降青蛙神”時,通常有一位精通此術的人主持,由他挑選一個10歲左右的男童來接受“神意”。他讓這個男童站在眾人所圍的圈子中央,然後以焚香念咒的方式蠱惑男童,令其昏昏欲睡,恍恍惚惚。於是,施術者聲稱青蛙神已降臨到這個孩子身上,孩子就會拳打腳踢,口念“神旨”,旁邊負責記錄的書記趕忙記下“神旨”,以待後用。待香火熄滅,施術者就讓男童從神誌昏然之中醒來。這個男孩清醒後,全然不知自己剛才對人們說了些什麽,也記不得自己所說過的言語。
人們可以進入不同的恍惚狀態
類似催眠的儀式在世界上很多原始部落裏經常進行。當酋長緊閉雙眼,口中念念有詞地嘟噥著咒語時,族人們會很快地進入恍恍惚惚的狀態,隨著酋長的指令而動作。
希臘東正教的女修道院中,有位教徒叫海思切斯茲,她與她的夥伴們采用凝視一個固定目標的方法,使自己精神恍然飄逸。這種方法被傳為海思切斯姆的神奇祈禱儀式。
中世紀,巫師和法師們用魔法將人誘入渾渾噩噩的催眠狀態。那時,人們更多地認為這些能施法術的巫師和法師是魔鬼的代理人,專門施放邪惡,沒有慈悲善行。
隨著時光的流逝,逐漸有人發現這種神奇的法術並非隻能作惡,它同樣具有強大的驅除病魔的威力。18世紀初,生活在歐洲克勞斯特的天主教神父伽斯納采用這種法術來治療各種因魔鬼附體而疾病纏身的人。
伽斯納神父告訴病人,他能按照上帝的旨意來驅趕病人身上的病魔。治療時,在一間特殊的昏暗的治療室裏,伽斯納神父身著黑色披肩,手持金色十字架,輕輕地繞著病人走動。突然,神父以十字架觸碰病人身體,病人立即倒地不再動彈,意識喪失。這時,圍在旁邊的醫生趕緊上前檢查病人的脈搏、心跳和呼吸,證明病人確已死去。然後,伽斯納神父再次輕輕地走到病人身邊,口中念念有詞,以十字架輕拍病人的身體,命令病魔離開。當伽斯納神父“哇”的一聲喊叫,並雙手將十字架高高舉起時,表示病魔已經離去。那時,病人睜開眼睛,活了過來,全身舒坦,魔走病除。
經過伽斯納神父“驅魔”的病人,病情常能一下子好轉,很快恢複健康。
在19世紀後期,催眠開始從神秘術語轉為科學術語,伽斯納被視為重要的“過渡人物”,是他明確地指出了催眠現象是心理現象,而不是物理的表征或神秘的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