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承諾,如果他再次當選, 將再次加征關稅: 對中國進口產品加 60% 關稅,對所有其它國家加10%的關稅。 主流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這樣的政策等同於大規模加稅 --平均每個中產家庭加稅 $1700 (見 【1】), 並引發新一輪通貨膨脹。
上周六 (8/17/2024),川普在賓州的競選演說中聲稱: “關稅是對外國征稅……很多人喜歡說這是對我們征稅。不……這是對外國征稅“。 我雖然是無黨派人士,也同意川普的一些政策(比如控製非法移民),但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川普不顧基本事實,公然撒謊。 根據Tax Foundation 的研究報告 (見 【2】),上一輪川普發起,拜登繼續執行的貿易戰直接給美國每戶增加了$200-$300/年 的稅收, 並減少了 0.2% 的GDP 增長。需要特別指出的是, 盡管川普聲稱關稅戰會讓美國增加就業,實際情況是,貿易戰從長遠來說造成美國減少了 142,000 個工作崗位 (142,000 full-time equivalent jobs)。
我注意到經濟學家們在計算貿易戰的影響時,是用美國海關從增加的關稅裏麵實際收到的總金額來計算的。 比如用增收的關稅總金額除以GDP,來得到對通貨膨脹增加的影響。 這樣的計算我認為實際上是不對的。 比如我們從中國進口的產品普遍都加了 25% 的貿易戰關稅, 假設一個櫃多交了一萬美元的關稅,當我們把這個費用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的時候, 隻是讓消費者多交一萬美元嗎?實際上遠遠不止。 我們計算價格的的時候通常是按到倉庫的總費用乘以1.5的,批發給商店後,商店賣給客戶的時候普遍是要加價 50% 到 100% 的 (高檔建材商店銷售人員往往跟客戶一談就是一小時,最後人家還不一定買,所以商店有時候會加價一倍甚至更多,要不然連銷售人員的工資都付不起)。 那麽實際美國消費者就要多付出 10000x1.5x1.5 = $22,500. 所以我個人認為貿易戰對美國消費者的影響遠遠不止經濟學家計算出來的數據。
川普能在2018年發起貿易戰,對大多數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收 25% 的“貿易戰”關稅, 固然有複雜的國際大環境的因素,但是究其根本,加收 25% 關稅這個想法是川普早在80年代就形成的理念。當然那時候川普針對的主要是日本。 如果大家回去看川普在80年代針對日美貿易不平衡的言論, 可以發現隻要把他那時候言論裏麵的“日本”換成“中國”, 把汽車,VCR 等換成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他那些80年代的言論和他從2018年至今的言論幾乎就是一模一樣。
具體到25% 這個數字, 為什麽說80年代川普就有了加收25%關稅的想法了呢? 請看這個視頻的 0:52秒 :Donald Trump Teases a President Bid During a 1988 Oprah Sho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Ps17_AkTI&t=33s .
注:本文引用的數據來自於非黨派的中立研究機構 “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IIE)" 和 Tax Foundation (被認為是中立偏保守的)。
參考文章:
【1】 Why Trump's tariff proposals would harm working Americans
https://www.piie.com/publications/policy-briefs/2024/why-trumps-tariff-proposals-would-harm-working-americans
【2】 Tariff Tracker: Track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Trump-Biden Tariffs
https://taxfoundation.org/research/all/federal/trump-tariffs-biden-tariffs/
謝謝評論。
對中國加關稅讓製造業回流美國的目的沒有達成,反而適得其反。讓製造業轉移到其它國家的目的倒是實現了。 但是對所有其它國家加10%的關稅的目的是什麽? 除了變相加稅還有什麽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