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苑

用一個個小故事讓讀者認清人性和社會現實。
正文

《非恒道》序言

(2024-07-19 12:15:03) 下一個

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重要的發展和變化時期,世界也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非常時期,必有非常話語。

餘存世《非常道》以類似《世說新語》的體裁,截取自晚清、民國而至解放後(即1840至1999的中國話語)的曆史片斷,記錄了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為代表的同治重臣,以孫中山、袁世凱為代表的辛亥豪雄,以胡適、陳獨秀為代表的新文化先鋒,以毛澤東、蔣介石為代表的國共兩黨,以錢鍾書、陳寅恪為代表的傳統文人,以李敖、王小波為代表的文壇鬥士,等等。

《非常道》分為史景、政事、文林、武運、革命、問世、人論、英風、意誌、性情、骨氣、狂狷第、識見、立言、代言、修辭、世道、敬畏、信念、自覺、教化、命運、變異、神傷、限定、虛榮第、無情、心智、廉恥、依附、隔膜、荒誕等三十二編。

《世說新語》上卷4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卷9門——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惠、豪爽,這13門都是正麵的褒揚。另有下卷23門——容止、自新、企羨、傷逝、棲逸、賢媛、術解、巧藝、寵禮、任誕、簡傲、排調、輕詆、假譎、黜免、儉嗇、汰侈、忿狷、讒險、尤悔、紕漏、惑溺、仇隙,共3卷36門。

老子的《道德經》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 為了避漢文帝劉恒的諱,改為“常”。這一改,把原來“可以講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恒不變的道了”改成了“道可以說可以悟,但道不是恒定不變的”。

很多事情在當時也許還有一些道理,但是時過境遷,回頭再看,也許就不那麽有道理了。這就是“非恒道”。

《非恒道》將截取2000年以後的中國話語,可與《非常道》銜接。《非恒道》擬將《非常道》的三十二編和《世說新語》的三十六門合並,分為十八大類,進行搜集和編纂,具體為:

史景:曆史的真實景象。

政事:政府施政的事務。

文林:文士之林。

武運:武者、軍人的命運。

立言:指創立學說,成為名言,永為後人傳誦。

變異:奇怪的現象,古代多用以稱人們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因此稱之為變異。

無情:虛偽不實,沒有情義,沒有感情。

荒誕:虛妄而不可信。

虛榮:表麵上的榮耀,虛假的榮名。

廉恥:廉操與知恥。

狂狷:形容人具有不拘一格,積極進取而又潔身自好的品性,也指具有如此品性的人。

傷逝:哀念去世的人,懷念死者,表示哀思。

假譎:虛假欺詐,本用作假的手段,或說假話,或做假事,以達到一定的目的。

性情:人的稟性和氣質、性格、脾氣。

骨氣:本指體貌氣質,後多指剛強不屈的人格及操守。

汰侈:驕縱的品性行為,豪門貴族凶殘暴虐、窮奢極侈的本性。

仇隙:名流之間的怨恨和嫌隙。。

世道:人世間的興衰變遷;紛紜萬變的社會狀態。

在搜集和編輯過程中,可以閱讀和參考《非常道》和《世說新語》原著和注釋。

上述隻是一個大致的分類,因為搜集資料與分類無關,所以可以在完成搜集素材和編輯史事之後視事例的數量再進行最後的分類。

在編輯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一件事或一句話可以歸在不同分類,或者某一分類一直沒有實際例證,如此可能會對原先的分類進行調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