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童小書

本人是一位資深理工男,多年自學中醫。一貫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以西醫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近年來有關人體的科學實驗結果為依據,來客觀地學習中醫、思考中醫。
正文

從黑格爾到莊子

(2024-06-19 12:10:50) 下一個

  黑格爾是19世紀德國著名的大哲學家。他的思想標誌著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哲學流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比如無神論、人文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利己主義、曆史虛無主義等流派的一些基本概念都源自於黑格爾的理論。

  同時,黑格爾還開創了哲學指導科學的先河。

  鑒於當時的天文學家好像沒有什麽哲學思想,對此相當不滿的黑格爾發表了他的博士論文《論行星軌道》。他用哲學思想論證了太陽係隻有七個行星,以免天文學家們浪費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更多的行星。

  但遺憾的是,黑格爾的論文的結論是錯誤的,因為科學研究發現太陽係的行星不止七個。

  雖然後世學者對黑格爾的著作意見分歧、褒貶不一,但卻一致公認他作品的語言會澀難懂,常令現代作者迷惑不已。

 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在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大學中,黑格爾非常的受歡迎。幾乎每個大學都會有一些學生不務正業,整天鑽研黑格爾的著作。

  著迷輕一些的同學們經常會有多門功課不及格,而常被班主任老師批評教育。程度較深的黑粉們則荒廢學業,以至於被大學退學。骨灰級的黑格爾迷則很有可能會精神失常,而不得不入院治療。

  當然了,瘋了的不光有中國的這些小粉絲們,還有許多國外的黑粉們。

  尼采是黑格爾之後的又一個德國大哲學家,他發表過許多偉大著作,也一定仔細鑽研過黑格爾的理論。在45歲這個正當年的年紀,尼采不幸也精神失常了。這有可能是他思考時用力過猛了,也有可能是讀黑格爾燒腦難懂的書籍所致。

  我們普通人常常認為哲學是高不可攀的,因為有人說過哲學是科學之上的學科,是用來指導科學活動的。由於我們一般人離科學都那麽遠,那與哲學就更無任何關係了。

  但事實上,哲學的地位並不一定有那麽高。

  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就認為,哲學是某種介於神學和科學之間的東西。

  對於神學的內容,人們不需要證明,也不能質疑。相信的人篤信並照著做就行了。

  至於科學,它必須要有自恰性和證偽性。自恰性說明它的理論能自圓其說。而理論的證偽性則是指,根據該理論做出的判斷能被科學實驗證實為正確。

  那麽在這世界上,還有許多很有哲理的思想,它們即不是科學,又不是神學。這些思想到底算什麽呢?

  其實,這些就是哲學。

  如果一個人在某一個時刻對某一件事物發表了一段富有哲理的話,那麽他就是這一瞬間的哲學家。如果他能經常說出有哲理的思想,並把它們整理成冊,那他就是名副其實的哲學家了。

  哲學思想的範圍包羅萬象,可以大到宇宙,中到社會,也可以小到人際關係。

  具有悠久曆史的中國人自古就特別愛思考,因此我們的哲學思想也是異常的豐富多彩。

  比如春秋戰國時代,寫《道德經》傳播治國之道的老子就是著名的哲學家。

   大聖人孔子的《論語》更是教化萬民的哲學思想。

  鬼穀子擅長陰陽捭闔之術,他的的思想也處處充滿了哲學的光輝。

  到後來,明朝的王守仁創立了“知行合一”的心學。這心學的智慧不光幫助他立言立功,奠定了王守仁在哲學史上的地位,還影響了後世無數的英雄。

  甚至中國人嘴裏常說的“以和為貴,做事要中庸”,也是非常實用的哲學思想。

  莊子是古代哲學家中特立獨行的一位。他思考的問題經常不同於常人,比如他對“宇宙的起源是什麽?”就很執著,並且提出了“通天下一氣”的氣一元論學說。

  莊子認為,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起源於“氣”。這個“氣” 不是氣體的 “氣” ,而是一種極微小而看不見的東西。當然,看不見東西不一定非是特別小的東西,也可以是很大,但就是人眼看不見而已。

  對物質世界的本源感興趣的不光有古代的莊子,現在的物理學家對這個問題更是鍥而不舍。

  經過近二三百年的研究,物理學家們認為,我們的宇宙是由兩種物質組成。一種是有形的物質,另一種是看不見的“場”。

 “場”的種類有很多,宏觀的場有電場、磁場、電磁場和萬有引力場。微觀的量子場有電子場、誇克場、中微子場、膠子場、W玻色子場等。

  場雖然是我們人類眼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它能與有形的物質發生作用。所以場也是具有物質性的,是物質的另一種存在形式。

  我們都知道物質是由微小的分子和原子組成的。那分子原子又由什麽組成的呢?

  物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分子原子由更小的基本粒子組成,比如電子、誇克、膠子等。如果你再刨根問底地問,這些基本例子又有什麽組成的呢?理論物理學家們則會告訴你,這些基本粒子是由看不見的量子場組成的。

  每個基本粒子都是由它們對應的量子場能量發生波動時產生的。比如電子場的激發可以產生電子,誇克是誇克場波動的產物。

  當這個過程反過來時,我們可以看到正負電子對撞時物質發生了湮滅。這時有形的正電子和負電子轉變成了看不見的電磁場,存在於宇宙中了。

  與此同時,天體物物理學家們的研究表明,我們的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在這次爆炸之前,宇宙中隻有看不見的場這一種物質形態。爆炸後,場的激發和波動產生了許多能看得見的有形得物質。從而現在的宇宙是由物質和場兩種物質組成。

  總之,物理學家們認為場是宇宙一切起源和基礎。

  現在,讓我們回頭再看一看莊子的氣一元論,就可以發現莊子所說的宇宙起源的“氣”其實就是物理學家所描述的人眼看不見的“場”。

  在古代,兩手空空又無憑無據的莊子僅憑空想,就提出了對宇宙起源的見解。兩千多年後,現代科學家們用科學研究證明他說的很有道理。這就是為什麽莊子能位列哲學家行列的原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