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北島除了世界級的地熱景點之外,還有許多可看的地方,比如湯加羅火山口,懷托摩螢火蟲洞,霍比特人影視遺址,教堂灣,陶波湖等等。歸來以後盤點那些林林總總的景點,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無處不在的“綠”。這種綠侵入性極強,占據了自己構思這篇遊記的主要空間,就叫它“新西蘭綠”吧!

這次去北島,是九月底,南半球的初春。
北島行程的第一站選在霍比屯影視遺址。女兒和我倆人抱著陪孩子玩兒的心態,對景點也沒報什麽希望。可隨著車子駛進那片山穀,我們立馬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
參觀霍比屯需要導遊帶小組進行,我們這一隊的領隊是個三十多歲的英國人,一口標準的倫敦口音。來新西蘭旅遊愛上了這裏,留下當了導遊。據他介紹,拍攝《魔戒》的電影導演乘坐直升飛機選址時,一眼看中這片山穀,拍完按照慣例拆除了所有設施。拍續集《霍比屯》時,因為新西蘭陸軍參與了建設,按照協議保留了所有的建築和道具。於是,寂靜的山穀成了受歡迎的熱鬧景點。
霍比特人的居所是在山坡上挖洞所建,有點陝北窯洞的意思。圓形的木門,草做的屋頂,秋千,小木桌,蜂蜜罐等等,非常的古樸可愛。沿著這些房屋前的小路參觀,時光慢慢停止下來,又倒回了中土時代,進入了童話世界。

導演彼得·傑克遜是土生土長的新西蘭人,諳熟新西蘭每一寸土地的魅力。他選中的是一片優質的牧場,麵積達 1250 英畝,土地一直延伸到卡邁山脈。前不久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拍攝地,還上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榜單。
連綿的丘陵中,有的山坡偏重鵝黃,那是新綠,是春季剛萌生的嫩芽。有的山坡綠的油亮,草長得茂盛茁壯,是純正的草綠。深綠的灌木長在山包之間的窪處,有的樹上還開著粉色,紫色的花。把那大片的綠色分割成區塊,光影投射下,高坡低穀明暗相間,牛羊星星點點的散落,極有油畫效果。
峻峰聳立的高山,往往給人的觀感是“青山如黛”,且視野受阻。一望無際的平坦草原,又不免單調,缺少變化。在北島中部的自駕,目之所及,一個個鋪著綠茸茸毛毯的山丘,起起伏伏,節奏舒緩。這些不高的山坡,能讓人毫無遮擋的看向遠處,顏色和景致又富有層次,變化,是展示新西蘭綠的絕佳舞台。


原計劃去湯加羅公園徒步兩天,因下雨取消。在陶波湖,在奧克蘭,一半的時間也在下雨。中國農諺說“春雨貴似油”在北島並不適用。這裏的春天似乎如熱帶的雨季,雨說下就下。
雨多,綠草格外滋潤,茂盛。綠的鮮亮,綠的透徹。
原來去新西蘭南島,分別是在夏,秋,冬三季,所以對新西蘭的綠也沒引起特別的注意。這次碰上嫵媚的春天。春雨如魔術師,讓大地綠的魔幻神奇,生機勃勃,讓人百看不厭。

在霍比屯時,那個英國導遊指著坡頂一棵大樹讓大家猜一下真假。多數遊客一眼看出是假的。導遊介紹說,電影開拍的前一天,導演踱步到這裏抬頭一看,說樹葉顏色不對,一聲令下重來,於是連夜返工,工人們給這棵大樹數不清的葉片重新刷漆上色。
導遊講述這段故事,意在說明一個好電影拍攝所需要的巨大成本。可眼前,周邊全是生機勃勃的綠色,那些吸飽了陽光和水分後鮮活的小草和灌木,讓這棵高大的“假樹”顯得暗淡無光,了無生氣。

從霍比屯出來順路去了一個被保護公園。這個公園裏可以看見新西蘭的一種大鸚鵡,叫卡卡。Kaka,我們幸運的看到了幾隻。十七年前第一次到新西蘭看到的啄羊鸚鵡叫Kea,和這種Kaka都屬於高山鸚鵡,據說DNA都是一樣的。它們一紅一綠,是在這生機盎然的綠色中穿梭的精靈。
紅的Kaka


綠的Kea

公園裏的蕨類植物

懷托摩螢火蟲洞離著霍比屯不遠。洞穴中最寬敞的地方是名叫教堂的中廳,走到暗濕的邊緣處,就能看到在岩壁上發光的螢火蟲。最精彩的部分當屬洞中的一條暗河,遊客坐在船上,導遊拉著上方的繩索,讓小船在河中行進。螢火蟲星星點點的閃爍著藍綠色的光芒,呈筒狀,像是微縮的銀河係圍在我們身邊。
這一段時間不長,也不允許照相,但這段經曆屬於一生裏難得的體驗。就在我們觸手可及的地方,生活著無數微小如塵埃的螢火蟲。在這暗無天日的潮濕環境中,它們用盡短短的一生,努力的發光,努力的閃亮,不管有無人看見,欣賞。它們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會築構成這樣一道瑰麗震撼的景色。
快到洞口時,有了亮光,也得到照相許可,這才發現,不僅洞口的石壁上長滿了綠植,連我們剛才渡過的小河,水也是綠色的。唐代劉禹錫的一句詩“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也在記憶的深處翻了出來。

接下來在陶波湖住了兩晚,越發體會到這兩句詩的妙處,新西蘭綠無處不在,滲透浸染了每一個角角落落。
雨剛停的湖邊。


胡卡瀑布,在陶波湖下遊,新西蘭第二大瀑布,每秒二十五萬升流量、從懷卡托河最狹窄出噴湧而出,水是藍綠色。


在國家公園裏隨拍的一個小湖。

上篇介紹過地熱公園裏,綠色的小湖最常見。

從陶波湖,我們又去了北島中部的海濱—教堂灣(Cathedral Cove )這是北島的著名景點,經常出現在商店裏售賣的電腦桌麵上。
在離教堂灣兩公裏的哈嘿鎮(Hahei)住下,趁著海潮還沒有漲上的時分,自己一個人先快速的沿著壯麗的海岸線走下了下去,在海灘上轉了兩圈。巨大的天然拱洞弧形完美,宛如教堂大廳。後方矗立在海中有一巨石,被鑲嵌在拱形的天然畫框裏。細膩的白色沙灘,清澈的海水藍中帶綠,令人歎為觀止。




第二天,和孩子們一起參加了海上半日遊,從海上看,教堂灣附近波光粼粼的海麵是剔透的翡翠色,綠的亮堂,視覺上極具穿透力。


開放的地質博物館



下圖這樣一個有山洞的懸崖,不知是上邊的樹木染綠了海水,還是海水映綠了山崖。


從奧克蘭坐輪渡四十分鍾的懷赫科島 (Waiheke Island) 又名“激流島”,就是詩人顧城定居後殺妻又自殺的小島。位於新西蘭奧克蘭的豪拉基灣。麵積90多平方公裏,海岸線長達100公裏,常住人口隻有八千多人。卻擁有葡萄園、橄欖園和靜謐的海灘,風景十分迷人。
在小島碼頭上看到的港灣,幾隻帆船靜靜的待在綠色水麵上,如詩如畫。

弧形的海灣,水非常平靜,清澈,翡翠般的顏色又把海與和周圍的群山融為了一體。

橋下的水海水有點渾濁,暗綠色,趴著一隻年歲不小的章魚。

山上的葡萄園與綠茵草坪。

奧克蘭也是一座漂亮的海濱城市,夾在太平洋和塔斯曼海間的地峽中,地勢高低起伏,周邊的公園和島嶼很多,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宜居城市。
從懷赫科島遊輪回程看到 奧克蘭市區如同海市蜃樓。

市區有著眾多的綠色花園,其中伊甸山Mount Eden 是個火山口,英語叫Crater。這個火山口裏也是綠草茵茵,和在冰島裸露的山體風格完全不同。
從綠色火山口望見市中心的高樓,有種特別的感覺。

食蜜鳥在澳洲種類很多,灰白的,黑黃相間的,在後花園裏都常見。在奧克蘭市區火山口這隻綠色的,還是第一次見到。新西蘭的綠,實在太強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西蘭的環保比澳洲要好了很多。多年前超市就提供紙袋,禁用塑料袋裝食品,澳洲的市場,超市到現在仍然使用。新西蘭瓶裝礦泉水的廣告說自己是世界上最純淨的水,毋庸置疑。
純淨的空氣,豐沛的雨水,平緩的丘陵,宜人的春天,這種種因素造就了新西蘭獨特的綠,它純粹,鮮活,生機勃發,覆蓋一切。看過的遊人如暢飲一壇老酒醇釀,沉醉而不能自拔。
即便不看文中列數過,或沒數到的其它景點,在溫暖的春天來到新西蘭北島,站在丘陵上方,呼吸著優質的空氣,眺望被綠色浸染的群山大海,讓那帶著魔力的新西蘭綠把自己的眼睛,心扉來一場徹底的洗滌,也算不枉那漂洋過海的長途跋涉。
下二圖 奧克拉市區小景

